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郑葆迪:人民日报里的乡愁与情缘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郑葆迪  2018年08月17日16:01

从小就与报纸有着不解之缘,大学毕业后也是一直在媒体工作,虽然现在有了微信微博自媒体各种新的传播方式,但提到报纸却格外的有那一份亲切和自然,在脑海中不用搜寻,一个老家的四合院在记忆的深处缓缓走来。

记忆中故乡的样子犹如一幅温馨华丽的彩色油画,那是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小时候酒厂宿舍区有两排报栏,记得当时除了高音喇叭和收音机,报栏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那些驻足在报栏前津津有味看报的样子,感觉特别神气特别的有文化特别的高大上,作为小孩是看不了报纸的但毛主席题写的“人民日报”(年龄大了后才知道是毛主席写的)四个遒劲的大字感觉很漂亮潇洒,在那时候就感觉这代表着一种庄严和神圣,是地地道道的权威发布,内心也充满了尊重和敬意,这是对祖国的一种崇敬。镇政府是就设在村上,作为一个小的“生态系统”,村上有法院、工商、地税、国税、电影院,当然作为印象最深的便是酒厂,它十分高的烟囱,在村里十分醒目,占地广大,而那楼房也是十分高,加上那时候少有的玻璃窗户禁止入内的标牌,感觉新奇又神秘。在儿时记忆中那是现代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象征是工厂,放假了经常在酒厂外面的空地玩儿,如同一座游乐场,各种那个年代的游戏就在这片场地上展开。而在村前有一条大河,从地理位置和气候等等方面,选址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村里的酒厂出产一种就高粱白的酒,当年在销售最好的时期也是行销省内外,在那个年月没有造假的概念,真正的纯粮酿造,醇香甘冽,恰似这大山里的人淳朴的憨厚的性格,据说如果能保存的现在不仅仅是陈酿更是一种稀有的收藏品,如果那时候的村里的场景是一本书,这酒厂便是书的封面上的主图案,有太多美好与记忆留在了这里,而酒厂大院里报栏里的人民日报则是这个图案上最重要最鲜明的印记,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烙印更是童年回忆里最温馨的画面和符号。

你看,时光回到了八十中期,快要过年了大雪封山,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春节要到了,这雪是如此的应景!家家户户,万家灯火,没有那么多的联系方式,墙头的几支干枯的矮草随着寒风轻轻的摇曳,家家户户冒着幸福快乐的白腾腾的热气,有准备饺子的有烫着猪头有涮着下水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着,都鼓足劲儿等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那一刻,一幅静谧温暖安详的油画永远深深的刻在了脑海中,我心中的天堂也就是如此模样。而在“年”中最让人回味的则是为过年做准备就是“扫尘”打扫家,把一年的灰尘打扫了,最让人感觉幸福温馨也是最喜欢干的就是给墙壁贴报纸,撕掉旧的发黄发暗的报纸,将自家熬好的浆糊,把过期的崭新的报纸铺到桌面上,齐齐的抹平,沿着墙的顶端从上往下贴下来,贴完之后感觉整个家顿时崭新明亮舒服温馨了,年的味道也涌进了胸怀。想想现在壁纸壁布也不过是这样,而那时候的胶水则是真正的环保健康,现在许多设计师在窗帘上、壁画上都有所谓的报纸体,看上去让人感觉那样的有文化,想想那个时候,在不自觉间就那样的时髦和潮流。

在躺到奶奶怀里打瞌睡的时候、在发烧难受的时候不自觉间抬头凝视便是人民日报的那些贴在墙上的报纸,眯着眼直直的看着报纸,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童年记忆里了。当时的新闻、社论,整整齐齐的在墙上展示一整年,成为了一种时尚的标签。

记得那个时候村里懂规矩的年长的老辈,模样就是一幅家族“族长”,长幼尊卑有序,在酒桌上,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礼节,从座位的朝向到坐下的,从动筷子到说话,从猜拳行令到敬酒,人与人之间谈论的感情都是纯的,是真挚,而这幅场景的背景色就是,满是报纸体的大墙,在我眼里这贴满报纸的墙壁远比现在的壁布壁纸更有内涵、更有文化、更前卫、更时尚,在这个背景里人与人之间是淳朴信任的关系,是单纯的友情关系,这报纸贴的大墙下,觉得更贴近生活、更有生活气息、更有烟火色、更温馨舒畅!

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安逸与富足,现在的生活每日被生活和经济所捆绑,早就没了那个时代人所特有的洒脱和超然,房贷车贷在汽车和城里的洋房中,多了物质上的满足却永远的少了那一份惬意和自在!那时的相对封闭和自成系统的小生态,许多小村落都住满了人,散落在黄土高坡上,而现在许多村子已经没有人完全荒芜或仅有几个老人在了,文化的多样性是那样丰富,从正月十五的表演节目中可以看出各有特色各有拿手绝活,全不像现在动不动就千篇一律的威风锣鼓和腰鼓,失去了太多的文化基因。那种相对封闭和自足造就的是一种稳定和甜美闲适的生活,没有太多的攀比,也正是现代许多人追求是生活佳境。儒家的信仰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仁义礼智信是一个标尺,有底线有原则有道德的乡村生活。

随着时光流逝,现在这种报纸带来的新鲜与喜悦,在室内装饰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被壁纸墙壁和各种新型的装饰材料所替代,而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的兴起平面媒体的作用也日渐衰退,但报纸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却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十九大的召开,习主席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人工智能已经在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与人民日报缘分匪浅的老家农村,现在已经有了城里人逆向流入和向往的地方的苗头,电商平台的建立与配套的各大快递在乡镇建立的菜鸟驿站,一下子将远在深山的各种山货、野味、乡土手工的枕头、鞋已经各种工艺品与世界相连,把村村通公路为老百姓的带来的实实在在的交通上的便利,一下子与互联网物联网相连,与世界的脉搏实现共振,与全球的物流实现相连!这是划时代的意义,对于精准扶贫完全脱贫的农村来说,可谓是一剂良药,为各种理想插上了翅膀,使贫穷不能再限制我们的想象力!退耕还林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爱护意识的提高,红腹锦鸡金钱豹黄羊等珍贵的野生动物再次出现了山林之中,旅游公路的建立更是高标准,不单单是硬件要求上提高了标准,在道路的使用上只允许客车通行,已经举行了几次徒步穿越的活动,将沿途的自然风光,从从平原领到丘陵再到大山直至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里!憩息在大山丛中的村子,终于走到了世人的面前,富裕的理想也终于从报纸上走了下来,成了活生生的现实。村上的元朝的戏台和明清时代的建筑都被发掘和重视起来,带着历时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凭籍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原始的生态,使老家农村在美丽的大中国梦之下,有着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乡村梦,一派温馨甜蜜的乡村生活的画卷将从纸质的报纸中走出来,通过互联网的变成彩色的立体的动态的流动的画卷,直至变成我们几代人追求向往的生活现实,最后流进了人们的心里、写在人们的脸上。

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报纸作为儿时回忆的一种特殊载体,它承载记录着更饱含着厚重详细的文化因子和信息,更是中国发展从小到大一步步强大起来的历史,饱含着厚重详细的文化因子和信息。人生在世几十年,挥之不去的是乡愁,永难改掉的是乡音,朝思暮想的是儿时的乡里的伙伴,终身不忘的故乡的味道!以报纸为时光的隧道,让我们回到那个美好的永远不复返的淳朴的儿时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