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去世 享年85岁 他在五十年间创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忆录、小说和旅行写作,其中许多涉及殖民主义及其遗产。
V.S.奈保尔(1932.8.17-2018.8.11)
布克奖、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已于伦敦家中去世,享年85岁。
他的家人在周六的一份声明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奈保尔的妻子纳迪拉·奈保尔(Nadira Naipaul)表示,他“被他所爱过的人所包围,他们的一生充满了极好的创造力和努力。”
V.S.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2018)在五十年间创作了30多本著作,包括回忆录、小说和旅行写作,其中许多涉及殖民主义及其遗产。《纽约时报》称赞他道:“以天赋和才华而论,奈保尔当居在世作家之首。”
他的小说作品《大河湾》和《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列入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之一。其中《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是基于他的父亲Seepersad的故事,他的父亲曾是特立尼达卫报的一名记者。
奈保尔于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查瓜纳斯的一个印度移民家庭,六岁时和家人搬到首都西班牙港。这里成为他第一部小说的背景,即写于1959年的《米格尔街》。他于1950年获得奖学金赴英国牛津大学学习英语,在那期间遭遇了精神崩溃,他后来表示自己以旅行来安抚身心。奈保尔的第一任妻子是帕特里夏·黑尔,二人1955年在牛津相遇,帕特里夏于1996年去世,后来不久,他娶了比自己小20岁的纳迪拉。
奈保尔于1971年获得布克奖,1989年被英国女王授以爵位,1993年获得英国大卫·柯恩文学奖,并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奖评委评价称:“(其)作品中具有统一的叙事感和未受世俗侵蚀的洞察力,使我们看到了被扭曲的历史的存在,并激发了我们探寻真实状况的动力。”
奈保尔的最后一部作品《非洲的假面具》发表于2010年,是一部游记作品,描绘了他不久前在非洲乌干达等国家的游历见闻。
晚年,他也曾来过中国,不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已出现明显退化。
2014年,奈保尔曾经和夫人一起参加了上海书展。当时的奈保尔已经需要坐轮椅移动。当他参加第一场活动时,轮椅被推到主席台边上,再被3、4个人轮番搀扶慢慢挪上台。
在面对很多提问时,奈保尔都会用目光向自己年轻约20岁的妻子纳迪拉求助。在主持人向奈保尔抛出第一个问题时,纳迪拉就立即接过话说,“我来替他回答这个问题吧,我们已经一起生活了20年,我知道他在想什么,我想我可以替他回答。”这样的情况在90分钟的活动上频繁发生。
而当奈保尔亲自回答提问的时候,人们很快就会发现他的“障碍”,他的回答都很简短,想要从中获得启发和相对深入的理解与表达是极度困难的,通常他回答一个问题能用三句话已经是极限。他每句话之间都会停顿很久,一些简单的词汇他会重复多遍,比如会一连说四个“OK”,又或者是好几个“YOU”。
纳迪拉在活动开场时曾替自己的丈夫和中国的媒体打招呼,她说“我们希望能够在这趟中国行得到新的灵感和启发,也许奈保尔能够因为此行再写一部新的作品。”但是,在活动快结束时,奈保尔回应了妻子的说法,他说他或许不会写中国,因为中国是个巨大的国家,“写中国需要大量的观察和知识积累,我没有这些东西。”
如今看来,奈保尔的创作也随着他的辞世,而画上了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