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8期卷首语,目录
《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8期,卷首语
八月繁盛,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一年之际,本刊再次推出诗歌专号,既为呼应改革强军如火如荼的历史进程,也为较全面地展示当前军旅诗歌的创作情境。此前的六月八日至十三日,我刊与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工作处共同举办了“诗颂强军新时代”全军诗歌笔会,群贤毕至,顺利圆满,本期主要内容即是对笔会成果所作的较为全面的归集——凡讲话致辞、诗歌文本、现场采风、论坛发声、讲座文章,大多在内。
笔会的诗歌作品,一部分发于八月号的《人民文学》《诗刊》《解放军报·长征副刊》,其余大部收录在这里。本期 “诗选”共分四辑,除了笔会作品外,还有从军旅诗歌征稿中检选出的优秀稿件。这些诗歌作者,有的是现役军人,有的是在军队序列中工作和生活的非现役人员,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或书写家国情怀和英雄梦想,继承和丰富着军旅诗的阳刚劲健、气血飞扬的美学品性;或面向改革强军和全军官兵备战打仗的现实,体验和发掘着明亮、纯正的激情;或立足于阐释中国梦、强军梦,奋笔而书,歌以言志。这些诗歌,扎根于多彩的军事生活,出自当代军人的眼光与心灵,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时代信息,整体上呈现出从容、慷慨、严整、绚烂的风貌,洋溢着热烈劲健的生命力和宏亮的精神气息。
作为笔会重头戏的论坛环节,十四位发言者围绕“在新时代改革强军、备战打仗的背景下,军旅诗人何为?”的主题,追往述今,辨事论理,使其成为一个彼此冲击、彼此解析、彼此启发的思想活动过程。问题得以提点,眼界得以打开,路径得以照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当代军旅诗人和军旅诗作少有评析和谈论,写作上和理论上存在许多盲点,本期“论坛”的十四篇文章,虽然算不上条理清晰、全面系统,但如此集中地研讨军旅诗的各个侧面,仍可视作一个好的开始,相信会给军旅诗的写作者和关注者带来许多启悟。
近来军队正处于调整转型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本刊勉力组织以诗歌写作为引领的文学活动,希望对较长时期以来军事文学散漫低沉的状况起到某种振作和团结作用。而诗歌的阅读与写作,最能打动心灵,最易唤起人的文学梦想,最能锤炼感受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因此常常是一个人的文学初心所在,是一个作家文学道路的开始。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人开始阅读和写作军旅诗,并在其中葆养感受的真诚由衷、思想的清新生猛和决心的激昂热烈,加入或重回这个光荣的队列,为振兴和发展新时代的军事文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2018年,目录
长沙诗会开幕式 致辞
共襄军事文艺繁荣盛事 刘念光
诗歌需要真正的英雄气概 吉狄马加
奏响强军之声 徐贵祥
我是一个兵 李庆文
诗颂强军新时代 诗选
辑一 方队
回光 乔 良
河流 徐贵祥
在高原当一个列兵 丁小炜
兵马咏 刘笑伟
我们唱着青春的歌 曹宇翔
战争准备期 梁 粱
我经历过的那些野外训练 起 伦
一个军旅诗人的辩证法 史一帆
山海兵心 马萧萧
但闻春风起惊雷 春 宁
印象边关 房 雷
工兵咏物 刘炳琪
辑二 阵列
战争帆船 董玉方
造山运动 雷晓宇
我的愿望是世界和平 李庆文
边防札记 袁嘉敏
沉默慕士塔格 朴 耳
群星撒遍我的天空 赵广砚
暖风透过炮火 王方方
纵横 孙治平
枪膛里,没有一颗跪着的子弹 郭 涛
春天,隐于节令中的血性或柔软 白俊华
步兵,步兵 王 晶
我们像海燕 丁小龙
辑三 营地
九月,备战现场 老 位
班长向我叙述坦克实弹射击 凤 鸣
三公里啊我爱你 贾东慧
一枚实弹的思想汇报 魏泽光
我是一名战略参谋 程文胜
滚烫与年轻 杨靖媛
我生活在繁花似锦的荒凉里 张 晗
致敬推动历史前进的短暂消亡 杨晟一
进行曲 罗 洋
当代爱情启示录 刘健帅
四排长 李浩东
舍得 刘兴宇
辑四 国防科技大学诗咏
感怀二首 史衍良
历史与地理 沙 弦
我们必须仰望的事物 刘笑伟
在国防科技大学的一个上午 曹宇翔
他 刘起伦
柠檬之力 艾 蔻
在国防科大写下军旅 梁 粱
练不如炼 史一帆
望星空 刘 汀
我们像量子一样纠缠 谌虹颖
天河之光 雷晓宇
诗颂强军新时代 论坛
诗人,永远是时代的见证者 吉狄马加
军旅诗歌创作的再出发 汪守德
军人与诗人 商 震
中国现代军旅诗的DNA 刘立云
我感恩,我曾戍守边关 丁海明
诗歌与生命密码 欧阳江河
当代军旅诗要传承好中华文脉 刘笑伟
怎样发出自己的声音 唐晓渡
军旅诗的使命与担当 曹宇翔
文学启蒙在军营 蓝 野
左手诗,右手词 董玉方
首先是好诗,然后才能是好的军旅诗 刘 汀
向解放军致敬 王跃文
毛泽东诗词的宣传性与超越性 朱向前
诗颂强军新时代 讲座
生命中最美的部分 刘立云
军营生活的诗意 徐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