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月冬:绘画世界里的梦想与现实

来源:人文视界 | 陈忱  2018年08月09日11:27

2018年5月由周恩来精神研究会、红岩儿女联谊会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书画文献展在北京宋庄当代艺术文献馆开展,在众多征集和特邀的书法、国画、油画、素描、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有一幅国画作品《海棠依旧》非常引人注目。

竖幅六尺宣纸之上,柔中带刚的海棠树干坚韧挺拔,树枝和海棠花与叶的深浅着墨,用大写意的笔法起笔,用小写意的笔法收之,在画面上使其穿插与墨色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解构画面效果,尤使观者立于画前,产生了一种肃然起敬的爱怜与忧伤之感!与怀念周恩来总理的主题相连呼应,质朴而纯真的效果极佳!

这是作者在认真并理解创作的纪念主题之后,经过反复思考,什么题材既体现对周恩来总理的怀念之情,又不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化?根据自己主攻山水与花鸟,从题材角度考虑,决定用部分山水笔法入花鸟的方法,将热爱与思念通过笔墨融会贯通于宣纸之上。作者决心已定,成竹在胸。起笔将中国画技法中的线条润泽沉厚且富弹性的特质与笔有回顾,上下映带且积点成线的技法与意向,巧妙娴熟地结合运用到花鸟画选题上,即周恩来总理生前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院中的那一棵海棠树!结果令人赞叹,“简、朴、巧、拙寓意深远,五色墨中见真性情”!

这幅画的作者,便是位于北京宋庄艺术区中的清月轩主人,一名优秀的女画家,她的名字叫李月冬,字瑞宁,号浣溪。也许是出生时的艰辛、也许是父母寄希望她能够平安、坚强地闯过每一个寒冬岁月,取名寓意于同音不同字的“越冬”,“月冬”。也或许是不求大富大贵,惟愿祥瑞安宁就好,故取字瑞宁!美好的期盼和对美的追求是人类永远不变的主题和存续的意义所在,李月冬也不例外。

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张培武山水画专项研修班学习,花鸟画曾师从徐湛、任之的李月冬,除了按时经常的跟随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交流外,还把创作心得整理出来,虚心向各位老师讨教求技,每一次构图和起笔都希望能领会一二。

一刻不忘向前人先贤问青山学花鸟是自己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她远临范中立、马遥父、徐文长、四王、八大,近摹黄宾虹、吴昌硕、齐白石,每天的研习琢磨,在技法上的掌握和进步并没有让李月冬在短时间内有太大的新意起色,但她知道山水与花鸟画的“拟古”是自己一生不可荒废的临摹课程,更是“觉悟画道”的必经之路。努力寻找前人的足迹,使她受益匪浅!在“技”的起点上望“道”而求索。

“外思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要旨,但,如何能在创作者与客观物象之间形成并落地生根为一种有效的辩证关系?是代代书画家百求而不易得的“山峦叠翠”!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她对书画创作的追求是刻苦和痴迷的。除了平时苦练山水和花鸟画技法之外,她大量的时间均寄情于真山真水、真花鸟。这期间寄托着她对绘画世界里的梦想展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比期待!赴云南,登泰山,飞海南,上黄山。时而在山间写生,时而花鸟盛飞处速写;毛笔在画版上挥毫,铅笔在速写本上划动;不时用相机或手机记录下那云卷云舒的瞬间,为自己在“迁想妙得”时,作启智的记忆参考。

李月冬在清月轩中从不惜力,寒冬盛夏皆如此!自己经常自嘲:“人家都说画家是文化人,可我怎么觉得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者呀”!一句玩笑驱除了疲惫,她又重新开始挥毫研习!

书法,应该是绘画者的日课。她常常鼓励自己,虽不能诗、书、画、印均涉猎,但书法一定要刻苦学习,她深知书法对于自己绘画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我们从不缺少梦想和渴望,而我们缺少的是对他们的真诚与坚守”!

在生活中寻觅灵感,是李月冬创作的又一重要方式方法,王维有诗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在她的绘画世界里,对笔下梦想中的山水与花鸟和现实中的山清水秀与鸟语花香有着非同寻常的依存和爱惜!虽然,现如今缺少古人的那份“独得山水清静,唯有鸟鸣四维”的环境,但,如果笔下意境营造的致美得当,她,是一定能够在绘画的世界里,让梦想照进现实的!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