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灵岩山

来源:中国文化报 | 苏 眉  2018年08月07日07:26

非常年轻的时候喜欢独自行走。有时去寺庙,站在虚掩的木窗前,看灵岩山寺的僧侣在幽暗古老的膳堂里安静用餐。秋日的巨大菩提树叶落满一地,碎金色的祈愿。

每次都会在树下的茶室吃一盏茶,然后回家,渐渐地这成了一种仪式,注定一个人,要以一种安静的面貌出现,再用一种安静方式告别,仿佛是某种约定。

面貌祥和的僧人有些还很年轻,神色淡定,看不到尘世气息。即便在膳堂,也像在修行。缁色僧袍、棉布鞋子,吃饭走路无声无息,内心平和,深邃寂寥,怡然自得。

浣花池、玩月池、吴王井,小而僻静的地方,都是优美的景致,千年前就已存在。旧日御花园遗址,原是吴王为他心爱的人所建,这个美女叫西施。吴王为她建造了一座行宫,叫“馆娃宫”。在吴语中,娃是美丽女人的意思。美女像幼小的孩童,可用来宠爱。吴语有它不动声色的明慧神韵。

馆娃宫,名字有些妖异,如碎金纸上一抹淡淡李子红,江南独有的清淡香艳。据载,宫内有条别致的长廊,凿空廊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弹性楩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曼舞其上,发出木琴乐音,因名“响屟廊”。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屟”遗名。元时农民起义军中有张士诚,在苏州建大周政权后,重温夫差旧梦,曾重建响屟廊。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已烟消云散,只留下传奇,以及一所苏州寺庙:灵岩山寺。

灵岩山寺又名崇报寺,中国佛教净土宗道场,建于灵岩山顶,高大植物繁茂青翠。灵岩山寺在东南亚一带颇有声望。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从小休憩其中的人来说,它不过是个温暖的处所,一个安静的所在。它的光环和灵感,在于每一次到来和思念的内心,无关名号。灵岩山寺有经年未变的素面和廉价的门票。素面对外供应,吃面的地方亦像古董,一直不曾改变。面馆在山顶上、寺庙边缘,安静简陋,木头八仙桌长条椅,高而深幽的悬梁,暗色苔藓爬满青色砖墙,厅堂中飘荡着香菇和面筋的气味,似有那么一些淡淡的俗世味道。深色木头雕花窗户,墙上挂着不知年代的工笔画,亦是僧人所作,画有树木、花朵和松鼠。窗户开着,景色幽深,空气清凉甘美。

寺庙中的僧人似乎分两种。一类短衫打扮,听到过各种地方的口音,他们大都非常年轻。在寺院中扫地、看管香火,和游客一起观看池水中的灵龟,进进出出动作迅速灵巧,显得非常快活,不过他们不大与人搭讪。另一种僧人穿深色长袍,沉静肃穆,有类似深山树林中植物的质地。他们用膳时非常文雅,偌大的厅堂,很多人在一起吃饭,却听不到一声咳嗽或是低声的话语,只有碗筷碰撞发出的轻微声响。

唐代有诗人写道:碧海西陵岸,吴王此盛时。山行今佛寺,水见旧宫池。亡国人遗恨,空门事少悲。聊当值僧语,尽日把松枝。

曾经在寺庙遇到一位僧人,他赠我一套佛经。一个朋友说我有佛缘,真的么?最好的朋友皈依佛门,她说佛法带来巨大无边的欢喜。皈依佛门就能免堕三恶道的苦,获得无边的大智慧。对此,我只能遥遥站着,默默端凝。因为太好所以不敢尝试,这如同虚妄的爱,如同遥远的无量劫,如同不可企及的一切,玄而又玄,水月镜花。

那套佛经,因为心怀敬仰还未曾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