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继伟:南县三中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继伟  2018年08月03日16:35

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的七彩。——题记

我出生在1967年的豫南农村,儿时给我印象就是饥饿,为了争抢几片刚出锅的红薯干,我的弟弟趴倒在锅里被严重烫伤,至今他的小腹上还留一块红薯干的印记。农村孩子上学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我刚上小学,可以说我是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今年是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当我静下心来,把自己的成长放到改革开放中的大环境中去回忆时,我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是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见证者,我们也是改革开放新的推动者……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我能吃饱饭了,乡村民风也开始变化,重视知识的风气渐渐兴起。这时候,母亲经常在耳边念叨:读书有用啦,要专心读书,争取考上中专,有个铁饭碗,吃皇粮,不用下地出大力……也许羡慕邻居大姐果然考上了大学的风光,也许是体验到田间劳作的艰辛,也许是母亲天天的唠叨起了作用,总之,去年还天天忙着下河捞鱼捉虾的我,今年一走进学校,就像变了一个人,居然能自觉抵制各种的诱惑,居然能顽强防御同学的侵扰,在左邻右舍眼里,我成同龄人学习的典范。终于,我的梦想成真:考上了师范学校。

从此,我习惯了每个月回家一次,而每次回家都能看见一些可喜的变化。小路拓宽,变成了柏油马路;村里各家各户纷纷翻新旧房,新瓦房多了,一家比一家宽敞明亮。我家也搬进了新房,地面上铺了瓷砖,在我师范毕业那年,家里还买了台14寸黑白电视机——那可是我们村第一家,全村人都到我家看电视。每天晚上,见乡里乡亲齐聚我家,母亲乐得合不拢嘴,一边忙着搬凳子倒开水,一边高兴地说,这都托改革的福。

我的母校创办于1980年。我初中是在这儿读的,后来毕业又回到在这里教书,一干就是三十年,可以说亲眼目睹了母校的发展变化。乡村初中在改革开放前是由各大队农耕小学基础上办的,俗称“戴帽初中”, 参差不齐,两个班三个老师,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改革开放,重视知识,重视教育深入人心,为了提高乡村初中教学质量,集中优质教育资源,全国农村开始办“乡级联合初中”。

母校这里原来是个大队部,只有十亩地面积,前面是个榆树园子,后面就两排青砖红瓦房,门楣上“农业学大寨” 标语依稀可见。刚开始办时,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三个年级,十个老师。学生在土砖教室上课。一排房子做教室——只有教室没有寝室,白天上课,晚上把被子铺在课桌上睡觉,早上起来再把被子叠起来,堆放在黑板旁边,小山一样。女同学没有这么幸运,每晚下自习,有女老师带着,要到一里地外的村小就寝,因为校园内没房子,学校费尽周折才在那里为她们租了两间房子做寝室。另三间房子做老师办公室兼住室。靠西的一间大屋,是老师们办公的地方。我上班后还在里面住了两年。那间大屋用青砖铺地,里面有一间卧室铺了木板床,冬天冷得似冰窖,夏天热得如蒸笼。

那时上自习,虽说有电灯,但总是好停电,老师让我们准备照明用的煤油灯,第二天每人都有两个黑黑的鼻孔;我散学或放假时就去回家帮忙,施肥锄草,耕种收割,很累,汗珠淌到嘴里咸咸的,让我从中品出了生活的艰辛。农闲时,我们就坐在田间地头的树荫下看天空中流过的云,听耳畔边掠过的风,憧憬着未来的日子……

土砖教室后来改为了红砖教室,那是1988年,拆了老房子,在原址陆续盖了一栋四层教学楼,一栋三层寝楼,一栋两层的老师办公楼兼住宅楼。

进入新世纪,国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小学初中从此告别了缴学费的历史,最近又实行教育均衡发展,汝南县委、政府决定把母校新建作为民办实事九大系统工程之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征地新建,一期工程投资6000万元,建设五层教学楼三栋,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栋,五层综合楼一栋,二层餐厅一座,40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含看台)及附属设施等。2014年9月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一百多亩,是原来十多倍,理、化、生标准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室等配有各种设施。母校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已经成为汝南初中教育的又一艘“航空母舰”,良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也可以说我的母校与改革开放同成长。在母校工作,我随时随地感到亲切,感到变化,好像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因此,我在这儿教书从来不感到厌烦。

如今,走进学校,大门口就开始为你学习工作服务!这大门看似普通,可功能还不小呢!大门上有些个照向不同方位的摄像头,它们分别负责几个方向任务,一有人走进,首先是把这个人的面部特征以及背景资料全部输入系统,看是否本校学生或老师,出入方便;如果不是本校的学生及老师就不能进入,需通过门卫检验,大门才会放你进去呢!别看程序这么复杂,其实时间并不长,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怎么样,现在学校是不是很科技化很安全?

进入学校,绿草如茵。走廊上到处都有信息化电视机,它将会显示出所有在学校的公告。如果你还想更详细地了解某一件事,就可以大步走上前去,用手点一下那个公告,详细信息就会立刻出现在你的眼前。这样,走路的时候就可以知道关于学校大大小小的事件。

2018年,正在进行教学智能化改造,听说完成后,进入教室,不管春夏秋冬,室内气温都在二十多度左右,既不冷也不热,温暖舒适。上课时,老师走进教室,打开电脑,讲的内容都会显示在每个人的电脑上,这样也就不用浪费粉笔了,既省事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当然,你想看看名校老师是怎么讲这节课的,可以随时上网,查看视频。

老师也不会布置家庭作业,作业都是需要在课堂上用电脑完成的。布置的作业会显示在作业显示屏上。只要用模拟笔在上面练习,就可以省掉笔和纸的费用,也不会浪费资源。作业会通过电子邮箱,发到老师的办公邮箱中,老师会迅速批改,把等级显示在每个人的作业显示屏上。一节课就这样轻松的结束了……课余时间,学生可以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文学、艺术、书法、体育等,家长要了解自己孩子的,随时打开手机既能看到在课堂的表现,又能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目了然。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母校天翻地覆的变化,变得一点也不像读书时的模样了。那些小屋没有了,那个土篮球场没有了,那个老教室没有了,那个旧办公室没有了……留给我的只有一段段的美好记忆。

如今,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三十年了。刚毕业时,我骑着自行车到偏僻的小学校任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没有专职的教师,我身兼数职,工资仅有102元;后来我参加了专科、本科的学习,学历高了,成为一名数学教师,工资也已翻了40倍。我早已结婚生子,家由农村搬到了城里,买了汽车。我家周围的村庄早不见踪影,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家家户户搬进新房,住进了美丽的花园。宽阔的马路上车辆如梭,超市里日用品应有尽有,即使现在农村,网购也很平常。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再也不用为吃穿烦恼,他们三五成群地走出家门,去游览名胜古迹。

再过四十年,不,改革开放再过二十年,再过十年,就像今天这样日新月异的变化,你能想象出我的母校是什么样的吗?你能想象出我们的农村是什么样的吗?你能想象出我们的祖国是什么样的吗?我想告诉你,一定会梦想成真,有的可能是你梦中没想到的也会成真!我以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而骄傲、自豪、幸福!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