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关洪禄:花相似,人不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关洪禄  2018年08月03日14:56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一晃下乡插队已有40多个年头了。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能再回我的第二故乡,一定要当面向素芳嫂恭恭敬敬地赔礼道歉,渴望能得到她的宽恕与凉解。这对于我来说,已是一桩久远的心事,和积郁在胸的多年宿愿。

穿过烈士墓蜿蜒的小径,向西北走7华里,我终于回到40多年前,下乡插队时的坝北村。

村头,一座新型二层庭院式民居,在挂满果实的果树映衬下,赫然矗立在我的面前。记忆中素芳嫂家那两间摇摇欲坠的马架子,已不见了踪影,只是那两棵长高了长粗壮了的大槐树,依然故我地挺立在道旁,随风摇曳的硕大树冠,像在向我这个久别重逢的当年知青,招手致意。

旧地重回,感慨万千,一种难以名状的杂陈滋味,在我心中陡然波涌浪起。4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一幕本不该发生的事情,今天重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素芳嫂的丈夫在一次水利施工中被撞伤了腰部,一瘫就是几年,全家老小六口人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全都压在她那瘦弱单薄的肩上。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和为给丈夫治病,她冒着被批斗的风险,在更深人静时,心灵手巧的她,偷偷地编织各种样式的家用蒲垫,再偷偷地送到集市上,提心吊胆地卖回几个零花钱,添补些家用。

一天,大队民兵连长,突然把我们30多名,正在田间地头午休的男女知青,冒然地领进素芳嫂家马架子里。在他命令性十足的野蛮指挥,和割“资本主义尾巴”极左思潮舆论的极力煽动下,没半袋烟的工夫,素芳嫂的那些含辛茹苦、起早贪黑编织成的一块块蒲垫,就被我们这些头脑发热、冲动逞强的知青们,撕扯得破烂不堪,满地狼藉;素芳嫂又因在与我们心疼地争夺蒲垫时,不小心手指划破了一个女知青的面部,结果罪上加罪,被大队革命委员会,定上了“破坏知青上山下乡”的天大罪名,押送到公社革命委员会人保组的小黑屋里,一关就是两个多月,受尽了耻辱和折磨。伤残的丈夫,同样受到牵连和迫害,被关押在大队民兵连的仓库里,不分白天黑夜地写揭发交待材料。当素芳嫂拖着伤痕累累的身子,心力交瘁地踉跄着扑进马架子里时,她的一岁半的小女儿,因出疹子无人照料,在前一天夜里,可怜巴巴地死去了……

回城后,我被分配到文化部门工作,常有机会下乡到各场乡镇文化站公出办事,可我却一直无颜再返回到那个,与乡政府公路汽车站,仅5华里之遥的当年下乡的坝北村——我不愿睹物思人,旧景重现;我更不愿在故地重游时,触景生情,耳边再响起素芳嫂当年那悲伤绝望的哭喊声,以及思忖穿越时空,见到她那张被拮据生活,压迫和折磨得悲苦绝望的脸,还有那双浸泡在凄惨泪水中,仍对生活充满渴望的眼睛……

随着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农村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扶贫政策得以精准实施。坝北村在党的惠民政策阳光的照耀下,春回大地,情满人间。人人扬眉吐气地挺身走出,多年委身生存的低矮马架子。他们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传统的小农经济和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决裂,像获得了新生一样,憧憬着明天,向往着未来。他们学农枝,学管理;走出去,请进来, 因地制宜地科学发展家庭养殖业,养鸡、养猪、养鱼、养貂……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家家户户在经济上,都取得了梦想中的丰硕成果。

几年前,我曾向常回青年点的当年知青朋友,有意无意地打听过素芳嫂的情况。听说这些年里,她先后到外省市和邻县,学来滑子蘑栽培技术和柳条蒲草编织技艺,联合起村里八十多名妇女,组成了家庭联产经营实体,还与省市县外贸部门,签下了一个又一个的致富合同。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和一双灵巧的手,把自己学来的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全村人,带领全村人一同走在洒满阳光的致富大道上。

这些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日臻完善和落实,每年几乎都有诸多的惠民政策、亲民政策惠顾到城乡的人群中。全国的城乡的发展建设,在一日千里的速度中前行,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准,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巨变。但在我的心中,更偏重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变化,更关心我下乡过的那片,至今令我愈加感到情深意重的坝北村,和那片土地上,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素芳嫂。

走进记忆中面目全非的当年下乡插队的坝北村,我宛如置身在一个童话般的奇幻世界。那路,那树;那院,那屋;那田,那人……不变的是记忆,变化了的是整个乡村大地!

一些常回青年点看望的知青朋友,在对我说起坝北村这片第二故乡热土,日新月异般的巨变同时,对那里的一切都显得那样的动情和赞不绝口。素芳嫂带领她的丈夫和一双从农大毕业的儿女,和村里的乡亲们,在上级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指挥下,一直在着力打造“田园美、村屯美、生活美,和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标准的,全国宜居村庄建设示范工程。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是对眼前脚下这片,我人生第二故乡,日新月异变化的真实写照。

在我惊愕的目光中,在我眼前难以置信的梦幻般的这片土地上,一幅幅理想宏图中,中国乡村村庄宜居宜业宜游美景,在向往新生活的坝北村人的手中,终于成就了这片神奇土地上的神话与现实的壮阔与美丽!

今非昔比,换了人间。

当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在空喊“改天换地”的口号声中,常年饿着肚皮,出着强度苦力,还要在精神上去与天地斗,与人斗……

我没有直接走进素芳嫂家敞开着的大门,而是随着一群群和一拨拨,突然出现在村头,远道而来参观学习的人们,一起走进已是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中,名声远播的“美丽乡村”坝北村。

在村头一道文化墙前,一个我心中十分熟悉的身影,和一副与当年同样坚毅和熟悉面孔的轮廓,逞现在所有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面前。她声音宏亮、情感充沛地为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们讲解着。

“……村里的‘文化墙’,是一道永不落幕的画展。家家庭院大门外白色墙壁上,彩绘着几代人耳熟能详的古代杰出人物和思想家,他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的人文标志。孔子、老子、庄子……他们穿越时空,应邀前来和村民们对话,让信息时代的村民们,如闻古人之声,如见先哲其人。

“村民们给‘文化墙’的点赞是:政策明白墙、科技指导墙、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 ……我们坝北村里的这一道道文化墙,与其他村不同的是,我们一直给当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下乡插队的知青们,留有一席之地。我们诚挚地欢迎他们重返第二故乡,用曾经的激情,书写绘画出新时代创业的决心和誓言。虽说他们当年像“飞鸽”一样回城了,可他们中的许多人,一直情系第二故乡这片热土。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到青年点看看。这些年,青年点的灯光没熄过,炊烟没断过……”

我的眼睛湿润了,抑制不住地哽噎起来,真想立刻扑进当年的青年点,依偎在任何一个曾经的地方,痛痛快快地放声大哭一场。

年过六旬的素芳嫂,声间宏亮,字字句句中渗透着动人感人的真情实感,浑身上下激扬着,从雨雪风霜岁月中走过来的,一个土地主人的骄傲与自豪。沧桑巨变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里,天变地变人大变。在坝北村这片换了人间般的土地上,素芳嫂是开拓创业者,是砥砺前行者,她和她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改革开放号角声中的受益者、实惠者和美好生活的享受者。

“年年岁岁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望着眼前精神饱满、情绪激昂的素芳嫂,我在心中深深的感到,她是那样的感恩今天的美好生活,她是那样的拥抱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她是那样的珍爱今天美满的生活。因为从40多年前走过来的她,心中始终有本今非昔比的帐,胸中有片岁月拂尘后的眷恋与大爱。

素芳嫂,面对今天的你,真的让我慨感万千,和你一路走过四十年改革开放路径的我,心中有许多的知心话,要与你倾情诉说……

当夜晚的五彩灯光,闪烁在村文化广场上空时,素芳嫂带领全村的男女老少,在优美舒缓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天上银盘似的明月,高高地照耀在坝北村的上空,在洁白的月色中,在优美曼妙的舞姿中,坝北村美美地触入梦幻般的温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