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顶多是“好玩” 但聂远是“真好”
追了几集《延禧攻略》,有人问感觉怎么样?我直言不讳:好玩!又问好吗?这一琢磨,可就一言难尽了,毕竟好玩和好是两回事。实话实说,我对这部戏的要求不高,而我对好的标准要求又很高,好的作品要有征服人心的力量,必须要有情感和人文层面的双重建树。而宫斗这个类型,大多是“狗肉上不了正席”,没有哪个编剧真正写出过深宫的人心鬼蜮。而用大量密集冲突制造低档次“斗法”的情节张力,只是宿舍、写字楼里的吃瓜女孩儿们自以为是的人生投射。我想宫斗戏的现实基础,正在于此。
当然《延禧攻略》有值得肯定的部分,如果此前被于正的恶俗审美撑暴过眼球,这一次的服化道、置景、灯光、美术则显得相当走心,部分道具逼真还原,呈现出一种高级灰的质感,并且着力在历史人物原型与故事契合上下了功夫,在审美疲劳的宫斗套路上动了反套路的心眼儿。观众是非常宽厚的,一个差等生上了及格线,竟然会带出一波“细节吹”,以致鸡飞狗跳的后宫乱斗也带上了几分品质的滤镜。但多看几集下去,毫无逻辑和常识的脑洞大开,还是那个正宗的于正玛丽苏配方。
几分追剧的动力,完全来自聂远饰演的乾隆。于正这个“心机鬼”,不晓得怎么把聂远忽悠来的。这也是我下笔时最纠结的部分,《延禧攻略》的剧作角度不值得写,但这个人物却瑞气千条,令人指尖发痒,心头发烫。
聂远是一个古装戏从未失手的演员,职业履历上有着一长串闪闪发光的经典角色:罗成、赵云、辩机、李恪、七夜、唐三藏……他200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上学期间拍摄了《上错花轿嫁对郎》,毕业次年在吴子牛执导的《天下粮仓》中饰演少年乾隆,之后可谓一路开挂,演过皇帝、王子、名将、高僧、贤臣、侠士等等。一个能文能武的演员,可英挺可倜傥可霸气可柔情,使人们口口相传中的英雄从想象到落地。冷面寒枪俏罗成、白马银枪赵子龙,从民间演义里复活,而那些年轻帝王、皇子从史书的缝隙中掉落,他赋予了他们生动、传奇,又极富悲情意味的艺术生命。似乎没有哪个演员的经典复刻能力如此之强,聂远因此也被称为:天潢贵胄教科书。
其中有两个角色放之中国电视剧史亦是两颗明珠:一是《大唐情史》辩机和尚;一是《贞观长歌》吴王李恪。
辩机是玄奘法师的爱徒,貌俊才高,亦是玄奘译经团队中最年轻的弟子,执笔完成了《大唐西域记》。《大唐情史》讲述高阳公主与辩机和尚惊世骇俗的壮丽情史,聂远演辩机时23岁,俊秀睿智质朴,把辩机作为一个沙弥的克制、净澈、慈悲,演绎得令人过目不忘,而整部情史更是难得的荡气回肠之作。面对高阳“说爱我,我的佛”的炙热,辩机迷茫地说过不,颤抖地说过不,淡定地说过不。但高阳自信这个和尚是爱她的,因为他爱万物,信奉佛陀,他曾告诫她亦是告诫自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死别之际,辩机对高阳说,“我爱万物,爱养育了万物的自然,我也爱你,公主……”他的眼神由明亮渐渐变得凝重。我一直认为,辩机对高阳的爱,掺杂了博爱无私的情怀,是他信仰的根基,就像他死的时候手中救下的那只蚂蚁,皆是挂在凡尘中的太阳。
李恪则是唐史中最悲情的王子,他像抖落进生存夹缝中的种子,咬紧牙关拼命生长,因此喜怒悲欢都格外猛烈。聂远眉头紧锁着孤傲和阴鹜,眼神里却是无限的悲辛。而阿史那云亮烈的真情,岑文本苦心孤诣的辅佐,围绕他的爱情和师生情,放之皇族争斗中尤为珍贵动人,令这个骄傲地挺立着为自己而战的人,充满丰沛的艺术感染力。他说:“我连死都不怕,只怕活着是个陪衬。”李恪在《贞观长歌》中犹如一只雄鹰俯冲而来,在盛世长空留下一道凌厉身影。
好的演员,是可以提升甚至引领整个作品的,他们在表演中的再创作,把作品贴上个人特质的标签,好像作品成就了他们,但何尝不是他们成就了作品。
而在宫斗戏里,皇帝最难演。他们的脸几乎都是模糊的,作为一个皇权代言人,这类男人身上的特质,是强势霸道、喜怒无形、对生命无敬畏、对情感无忠诚。他们在宫斗戏里作为事件背景存在,要发出光来很难。
偏偏,聂远就发出光来。
乾隆的一张剧照,他大马金刀坐于榻上,微微俯首,不怒自威。行动起落间,神情骨秀、矩步方行,一端一持皆赏心悦目。有网友说他是帮于正剧打补丁来的。诚如所言,于正的剧很难为演员的履历镀金,聂远在沉寂期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兵行险招。好在他一向业务过硬,是一个存在感极强的演员,放在《延禧攻略》里,就像一颗定盘星,自带正剧的大气堂皇范儿。
我想,塑造历史人物,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有一些神情触动你,感觉就对了。
聂远外形最显著的标签是英气勃勃,但他有一双深沉的眼睛,正气凛然中又有几分神秘莫测。这份特质并没有随着他的年龄增长而消逝,相反他保持得不错,肩背仍然挺直,腰仍然细,脸上却多了岁月沉淀后的沉稳和一丝阴郁,声音低沉浑厚犹如耳边游移的绵密蛊惑。我想这个劲儿对于帝王来说是恰如其分的,深沉、阴郁,还藏着几分寂寥,不动声色却能心思千转,这是岁月的馈赠,也是日常的功夫。
聂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接这部戏后他经常上“喜马拉雅”听乾隆的故事。
乾隆固有的银幕形象是风流,无论是郑少秋,还是张铁林,都把帝王多情的一面作为主要信息传递。一个演员的创造力在于求新求变,除了剧本赋予的人物特色,聂远把乾隆这条线一丝一缕地从众多固有形象中扯出来,气场不输,细节不忽,尤其是刻画了乾隆自恋、傲娇、偶尔还能皮一下的趣味。
比如,乾隆爱在传世墨宝上做御批盖印章,喜欢下江南旅游,喜欢写鸡汤,喜欢让宫廷画师有事儿没事儿给自己画像,这样一个自恋男文青,不天天发朋友圈才怪。
聂远版乾隆的自恋也是够够的,除了皇后,皇宫佳丽没有谁能看得上。妃子在御花园唱歌是色诱他,罚人家唱到天亮;宫女端盆水洒他身上是故意勾引他,跟皇后说人家想要攀龙附凤;看不惯后妃们太闲,动不动就留作业……合着您老的后妃们是来宫里进修的?而在处理政务时,乾隆端严自持又杀伐果断,“朕是个明君”不光挂在嘴上,还放在心里。
长春宫的日常,更是帝后CP虐狗圈粉大型现场。乾隆和富察皇后,就是相抵白首的民间小夫妻,他晨起后抵着皇后的额撒娇说不想上朝,生病后在床上蹭痒痒,烦躁地用手指在被子上画圈圈……这些小细节,把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完全落地,令人觉得生动可喜。
网友们乐颠颠地到处找萌点,说“乾小四”活色生香萌出血。其实演员只是认认真真地演了戏,猝不及防成了“萌点”担当。从现场花絮中可以看到,聂远在很认真地研究角色,每次都跟对手戏演员反复讨论推演。他在采访中也说,没想到会出来这样的效果,他只是想把乾隆向普通人拉近一些。
男人四十是一个很精彩的年龄,熟又未完全熟透。有人气场全开,有人少年气犹在,更有人阳刚硬朗风度翩翩,与女人们的美好想象撞了满怀。他们那些帅暴了,苏炸了的银幕形象,又是现实中众多春心无依的女孩最好的精神补剂。尤其70中后期这批演员,颜值能打,演技过硬,他们在年轻时就占据了无数少女的心,在岁月中沉淀之后再杀一记回马枪,自带情怀光环简直叫人“回头无岸”。
聂远凭《延禧攻略》翻红,对我来说虽有几分意难平,但到底为他重归视线而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