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杨永涛:南白随笔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杨永涛  2018年08月02日09:36

南白

一个小镇,静静地坐落在黔北之南,或说是名城之南。

很难说她有名气,外地人从省城到遵义,一不留神,她就从眼皮底下晃过去了,不会有多少人注意这是一个县城,还是区政府的所在地。

关于她名字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一种是唐宋时这里位于土司治所白锦堡以南,所以简称为南白。

另外一种,是说小镇场口原来有一棵长着长藤的树,来赶场的人们走累了,会坐上去歇一阵,所以它被顺口称为懒板凳,音谐时久,也就成了南白镇。

我愿意相信这后一种说法,因为每次疲惫归来时,我都会在脑海中翻找一遍,找出那已远去的板凳,摆放成心灵小憩的躺椅。

南中

南中,遵义县一中,南白中学,都是你有或有过的名字,其中的“中”,那定义,估计应该是中举的“中”。

你,让“一只脚跨进南中,另一只脚便已跨入大学”的说法丝毫不显夸张,而且你的魅力还在于,让名牌大学对这个小城也显得并不遥远,每年都会贴几个和清华北大有关的、金光闪闪的名字在十字街的红榜上。

而今,我的孩子也在南中,以成绩,他定然是不能和清华北大有缘份的,虽然他启蒙时我也想像着会有。只是,我对他曾经的那种期盼,他有一天也肯定会对他的孩子——我未来的孙子或孙女——同样地寄予。

南白公园

从前,你只是一个池塘,人们吝啬地称你为何家窝凼,仅有的一丝风景,是看塘边无力垂摆的杨柳,以及水中风漾的浮萍,我在作文里使劲为你几多美言,亦真亦假。

之前,你已变成过一个所谓的公园,让镇上的人们在休闲中临时有了一个去处,可是去得太多,扫得太少,你很快又变得老旧,甚至脏乱,连我孩子的作文都懒得提到你,无可奈何。

如今,你终于底气十足地称为公园,整洁宽阔颇具风范,春光惹眼花开妩媚,孩子们在里面嬉戏或静读,大人们在里面漫步或徜徉。

而我,在平铺的青石板上走着走着,会突然让脚步加快,因为青石板下,应该还有我从前用瓦片对窝凼打出的水漂。我愿意,再跟着它们轻盈的步伐。

象山

她确实是一座山,或仅仅是像一座山,不重要,如果你知道它从前的名字——四顶坡,你就明白,它至少是一个坡,而且有四个顶。

象山不高,四季之美也许并不突出,在春天,在夏天,在秋天以及在冬天,怎么样的美或者不美,肯定都已储存于你的镜头中、你的画笔中。

现在,我儿时逃课跑遍的山道,正在变成工整的自行车道,而整个象山,正在被修建成一座省级森林公园。

那时她不同与往的美,肯定会等着你和我用心去描写。

那时,我们再一起去数那一、二、三、四个坡顶。

十字街

虽然,你的十字,完全不能和市里的丁字比名气,但你依然是小镇的“丁字口”。

小镇以你为中心,慢慢沿展开去,直到把小镇也沿展成为名城市区的一部分。

你每天见证变迁,从原先街口的油炸粑泡粑摊点,到今天灯火辉煌的金店珠宝行。

你每天汇拢人们,又把人们放开,让他们到各自的岗位,为小镇的发展奋斗,为自己的生活努力。

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地标,外来的亲戚朋友在镇上迷了路,我会喊他们先找到十字街然后等着,我马上就过去。

如果要在十字路口和你之间选择,我更愿意站在你的街。

白锦小区

那时,不知道啥叫手机,相机也很少有人使用,所以,我没有你的照片。

你的一切,只存在于我记忆中,两旁的木板房以及徽派墙垣残存的飞檐,伴随一条独街从南贯到北。那时,你还被称做老街,你的岁月,陈旧而普通。

好在,因时光的雕刻,你成了一个时尚的街区,我又重新走进你。

矮房变高楼,窄铺变大堂,城市普遍拥有的进程,说不出有多么的特别,我只有静静地感受。

有一天,我买了一件标价几百块的夹克,付钱后我忽然想起,在收银台那个位置,在老街的时空里,我曾用一角钱,买过五颗水果糖。

人民桥

因为小镇没有河,所以,小镇的桥也没有水。有水或者没水,都是为了方便人民,所以,小镇的这座桥自豪地被称为人民桥。

白天,桥下是车流,晚上,桥下是车灯。

也许那一辆辆的车,本就是一艘艘的船。

而走在桥下两侧的人群,却似一股股清流。

这般看来,这无水的桥啊,也有很好的风景呢!

“船”在动,“水”在流,没有空白。

万寿广场

这里很有声响,这里很有活力。

这是一个中心,这是很强的人气,所有活动中的高大上,必将被载入小镇的档案,而下里巴人的活动,则会记入我心里,比如广场舞。

我在想像,当自己到了跳广场舞的年纪,是无拘无束融入那些舞蹈方阵中,还是轻念“左舞右蹈上摇下摆跳坝坝”,聊以自嘲。

只是,今天大妈们矫健的身影,还会映在那时明亮的灯光下么?

东大街

别人说,东大街是一条充满浪漫的街,东大街是一条充满故事的街。

而我说,东大街是一条普通的街,路灯花台街心隔栏,一样不多。

以前,我晚上打车,得很小声地说回家,生怕旁人知道我要去东大街。

现在,我会大声对他们说,我吃东大街,睡东大街,一天不来都不对头。

每天早上,我从这里出门去工作,每天晚上,我回到这里歇息。我的生活显得很平常,东大街也显得很平常。

你们看我时,犹如我看你们,一样的眼神,都不会有特别的含意。

黄粑和凉粉

一黄一白,是小镇的颜色。

一甜一辣,是小镇的味道。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需要在嘴里调和,又在胃里揉搓。

黄粑,虽如蜜糖抿甜,但吃之前,要说一句“我不怕陷”,这“陷”字,得把音读做“翰”。一句“我不怕翰”,足以表明即使有啥子运气不好特别是手气不好,也不会怪罪于这黄粑。

凉粉,吃下去,会让你眼泪骨朵,翘嘴嗟嘘,这时若给你一棵凳子,你也会毫不犹豫地跳上去,幻想着跺脚会减轻些辛辣。

人生本有酸甜苦辣,在这里,你一次就可以尝试到两种。

来吧,朋友,我带你去尝这一甜一辣。

来吧,朋友,把黄粑和凉粉都打包,几坨,几碗。

注:南白本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下辖的一个镇,现已分为南白、播南、桂花桥、影山湖等四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