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见字如晤 纸短情长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陈履生  2018年08月01日14:33

蒋兆和与深圳展览馆时任馆长雷子源的信札

子源同志:阁下,将于三月中旬赴京,又可畅叙不胜欣慰。

关于润金仍交银行转账办法可也。我需买照相镜头一个,不知是否有便,代为在港购买,如不至太麻烦希赴京时顺便带来如何,需款若干请在润金中扣除。

今冬身体虽未多病,然精神不佳,故未作画,稍待天气暖和可能为贵画廊制作。此复顺颂,春禧

蒋兆和

壬戌二月十日

40年前,窗是关闭的,看不到外面的风景。“开窗放入大江来” ,中国由此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40年发展进程中,有无数的事物见证了这一历史。在中国美术界,深圳美术馆和深圳一样自上世纪80年代初崛起,成为其中的代表。

一座美术馆的历史是一个与无数美术家交往的历史。历时愈久,交往愈深。例外的是,深圳美术馆并没有久远的历史,却基于改革开放而地位突升,与那个时代的诸多美术家建立起了联系,表现出它的特殊性。深圳毗邻港澳,而那个时期的中国在“文革”之后满目疮痍,物资匮乏,画家生活清苦。改革开放打开了那扇窗,那些饱受“文革”之苦的老画家由此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风景,感受到了新时代的春光。他们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来到深圳举办展览和交流,为了中国艺术的美好未来耕种播撒。

关山月与深圳展览馆时任馆长雷子源的信札

深圳博雅画廊负责同志:

贵廊开幕,未能前往参加,十分抱歉!前由黄笃维同志带上拙作一张,以备陈列,请查收至盼,匆匆顺祝

工作顺利

关山月笔

七月七日

1978年之后,随着深圳的崛起,深圳美术馆逐渐成了中国美术界连接港澳与海外的桥梁。因此,一批老画家相继在深圳美术馆举办展览,居住在深圳创作作品,留下了他们暮年的艺术旅痕,成为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美术发展和成就的重要史料。深圳美术馆作为一方面服务公众、一方面服务美术家的文化机构,除了专业的责任和担当之外,还为美术家们做了许多生活服务方面的工作。扶老携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幕。而当这一切成为历史之后,今天能够还原历史的就是现今保存在深圳美术馆的一批书信。这批书信的内容广泛,除了有关联络展览并与展览相关的工作之外,还涉及到很多方面,如:

陈大羽推荐南艺图书馆馆长联系代购图书并代售南艺老师的作品;吴冠中请转至香港《明报》的稿件;赖少其说明展览情况;白雪石请转画给香港《文汇报》参加40周年纪念画展;沈鹏推荐赖少其的展览;林墉推荐收购天津画家杜滋龄作品;李世南求购《徐渭画卷》 ;蒋兆和委托买相机镜头;宋文治求结清稿费并换外汇为安徽博物馆画家购买彩电;朱屺瞻请联络纽约东方画廊举办展览并为协助其女婿在美定居;姚有多委托照顾赵朴初先生的侄女赴美国留学经深圳、香港的相关问题;谢稚柳请求接待上海青年作家;唐云在深圳借款、还款;杨仁恺求代购香港九龙黄医生治手颤药物。

如此等等,虽然都是个人小事,却显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美术家的生活状况以及品德风范。这所有的一切在今天看来恍如隔世,正说明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所谓的以小见大,通过这些片纸只字透射出的历史线索,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社会进步与美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庆幸的是,那个时代沿袭了传统的通讯方式——书信。家书抵万金,书信不仅是一种内容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一种绵延久远的生活方式,其书写的手迹也为我们今天了解这些美术家的书写状况,包括个人的书写习惯与行文风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数码时代,当人们已经接近忘记书信的时候,看看这一封封有着历史印记的书信,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文化的温度,而非数码或屏幕的千篇一律。

“见字如晤纸短情长” 。透过这些书信,我们希望唤醒人们重新回归到书写的温情之中,用传统的方式架构数码时代特有的一种表达,用温情脉脉来丰富今天的生活。

沈鹏与深圳展览馆时任馆长雷子源的信札

子源同志:

我从北京出来,先后到安徽、上海,今来广州。

本要到深圳,现在看来暂时不能成行。

在安徽时邵宇、赖少其谈到,希望将赖少其作品在贵馆展出。今将邵宇同志信转上。

即祝近好!

沈鹏 11月20日

如同意展出老赖作品,请即发出正式函件。至要。

相关链接

深圳美术馆展出现代书画艺术大家信札暨精品

本报讯 7月20日,“见字如晤纸短情长——深圳美术馆典藏现代书画艺术大家信札暨精品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包括蒋兆和、关山月、吴冠中、黄胄等70余位名家的极具艺术价值的馆藏书画及信札。

作为深圳建馆最早的美术馆, 40年来深圳美术馆利用特区“文化窗口”的作用,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推进海内外艺术交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美术馆举办了一系列弘扬中国艺术的重要美术展览,举办了一系列名家精品的个展与群展,并以展览为契机收藏了一批优秀的作品。除了书画作品,近年来深圳美术馆还在老馆长雷子源的帮助下,通过梳理和研究,全力收藏一批名家与美术馆商议展览事宜的信札,这些信札十分珍贵,非常具有收藏的价值。

展览一方面展示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近70位名家与深圳美术馆的往来信札141封,另一方面从这些信札的作者中甄选出多位画家的馆藏精品,他们都曾在美术馆举办过展览或参加过相关的学术活动,如蒋兆和、唐云、关山月、邵宇、宋文治、吴冠中、黄胄、周昌谷等,通过信札、作品和文献,从一个侧面为广大观众呈现出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美术事业发展的生动历史画卷。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19日。

(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