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周朝军:建立在传统性基础上的先锋性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贺绍俊  2018年07月27日13:53

周朝军

在讨论周朝军的小说时,我以为首先应该忘记他是一名“90后”。也就是说,我不以为周朝军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关于“90后”共性特征的证据,倒是在周朝军的小说里,能够感受到一种敏锐而又有内涵的先锋性。我们习惯于将那些具有现代派特征的小说称为先锋小说。的确,三十多年前的第一批先锋小说家们就是挥舞着现代派的武器冲锋陷阵的。但问题是,如今现代派的那些招数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识性的东西,连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都很自如地摆弄一下现代派,更不要说年轻一代作家基本上是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接受文学教育的,我们还有必要将这种普遍性的现代派特征称为先锋性吗?我曾将这种日益泛滥的先锋性称为空洞化的先锋性,是指当下所谓的先锋性其实已经缺乏实质性的内涵,成为了一个空洞化的概念。先锋性的实质性内涵必然体现在它的反叛性和创新性上,这种反叛性和创新性针对已有的文学成规和文学观念提供了自己的否定性意见。

我在周朝军的先锋性里看到了他努力往里面填充实在的内涵。这突出表现在《雁荡山果酒与阿根廷天堂》《山东毛驴和墨西哥舞娘》《抢面灯》等近三四年来所写的小说中。这些小说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再以讲述故事作为小说的中心。故事在传统小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小说对传统小说的反叛首先就是从颠覆故事的权威性开始的。周朝军显然也是做好了颠覆的准备,所以他多半都是取一个不太像小说而更像是随笔甚至是论文的题目。

读周朝军这几篇小说让我想起了王安忆的《匿名》。王安忆写这部小说也是确定了一个颠覆故事的写作目标。她说:“以往的写作偏写实,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人物言行,故事走向,大多体现了小说本身的逻辑。《匿名》却试图阐释语言、教育、文明、时间这些抽象概念,跟以前不是一个路数的。”我曾将王安忆的《匿名》称为“阐释”化的小说。这无疑是对以往小说观的完全颠覆。简单地说,以往的小说观,无论古典小说,还是现代派小说,都是描述化的小说观,是通过小说去描述世界。而王安忆的阐释化小说观,则是变描述为阐释,要通过小说去阐释世界。周朝军的这几篇小说同样也有很重的“阐释化”的痕迹,虽然故事的元素相当完备,但他主要不是通过故事去描述世界,而是试图去“阐释”和“论述”他对世界的理解。“任意两个质点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无关”,这分明是理科的表述,却被他用来作为一篇小说的开头,但从他后面这一句“相比于‘在一个美妙的午后无所事事,且没有一杯可口的山茶’,这个选择似乎又不那么糟糕”的调侃来看,他选择论文体就是要针对空洞化的先锋性写作的。不仅论文体的表述,甚至连图表统计都镶嵌进小说叙述中。这几篇小说完全超越了故事的约束,成为故事、知识和思想的组合体。

如今年轻的作家基本上都偏爱于西方现代小说,都是从学习现代小说开始自己的创作的。我相信周朝军也对现代派充满好感,但难得的是,他较早意识到现代小说带来的同质化问题,所以就会有上面他对小说开头的调侃。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传统和民间。他最早的练笔是一组仿古代笔记体小说《沂州笔记六题》,以及比较典型的写实性叙述《左手的响指》《西安今夜有雪》等。从这些小说可以看出,周朝军具有讲故事的天才,他也很看重这一点,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讲故事的才能。我们应该看到从《沂州笔记》《左手的响指》,到《雁荡山果酒与阿根廷天堂》《山东毛驴和墨西哥舞娘》和《抢面灯》,二者之间存在着符合艺术规律的内在逻辑性。假如没有前者,周朝军一开始就冲着先锋性而来,也许避免不了陷入空洞化的先锋性中。在这里所揭示的一条艺术规律就是:先锋性要有传统性和基础性作为铺垫,铺垫得越充分,先锋性便走得越稳健。有人以为先锋性就是反传统的,从来不好好训练叙述的基本功,连一个故事也讲不流畅,却在任性乱来上做文章。事实上,卡夫卡也好,普鲁斯特也好,他们都具备讲好故事的写实能力,而这种写实能力是成就他们先锋性的重要条件。

周朝军的问题也许首先来自他缺乏足够丰富的阅历和经验。他的小说中有足够多的知识(当然包括文学知识),但这些知识还没有完全融入他的生活经验里,也就是说我们在他的小说中读到的只是客观的知识,而不是从他主观化眼睛里折射出来的知识。他在顽强地表现自我,小说中时常会闪烁出他的睿智,但这些还处在松散的状态,没有凝聚成一股力量,也就是说他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的世界观,他看世界的目光有些游离不定,眼神里总有他者的身影在干扰。尽管如此,我仍然对周朝军小说中显现出的新质充满期待,我期待周朝军以这些新质为基础,逐渐建构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性的文学世界。

说到这里,突然感觉到我必须修正自己的观点。我一开始说,周朝军并不提供“90后”的共性特征,但我逐渐发现,周朝军对现代派保持警惕,为先锋性注入新的内涵,这可能正是大多数“90后”作家努力的目标之一。由此我以为我把握住了“90后”最值得重视的特征,这就是他们是把现代派,或者说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文化传统来对待的。这是一种与“70后”、“80后”完全不同的文化姿态,“70后”、“80后”是把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作为反叛传统的武器,尤其是反叛现实主义传统的武器。但在“90后”的眼里,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是需要认真对待的传统。所以,“90后”不会有一种反叛传统的焦虑,这使他们的成长更顺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