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非遗+扶贫,该怎么“加” 

来源:中国民族报 | 华兴  2018年07月27日15:22

非遗扶贫,要加大贫困地区传统工艺振兴力度,要引导非遗手工艺品更好地对接市场,还要建立贫困群众与非遗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工艺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是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文化和旅游部日前连续出台文件,大力推动文化扶贫,并以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为重点, 选取确定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等10个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非遗扶贫是一条新思路,对非遗传承和扶贫来说是两相促进、皆大欢喜。“非遗+扶贫”,该怎么“加”?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大贫困地区传统工艺振兴力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非遗带动脱贫,非遗传承是根本。要加强对非遗的挖掘和整理,选取面广量大、有助于群众增收和品牌培育的传统工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要支持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到贫困地区开展讲习活动,扩大传承人群培训面,帮助提升当地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水平;要遴选和动员当地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帮助他们学习传统工艺相关技能。

其次,要引导非遗手工艺品更好地对接市场。一些非遗手艺人往往缺乏市场开拓、产品宣传、品牌运作的意识、能力和渠道,无法将手中“宝”变现。相关部门要帮助他们对接相关高校或企业,帮助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对传统工艺产品进行再设计和改造提升,以提升产品品质,对接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进有品牌、渠道和用户的电商企业和相关企业,采取订单生产、以销定产等多种形式,扩大传统工艺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制作的传统工艺产品推向各类博览会、展销会,加大线下线上的宣传和营销力度。比如,被誉为刺绣“活化石”的水族马尾绣,作为装饰图案应用于真皮手提包、餐垫、钱包、拼花贴布等日常用品,走出国门。这都是有益的探索。

最后,还要建立贫困群众与非遗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一方面,在就业工作坊中,要保证贫困户的人口达到一定的比例。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定,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比应达到30%以上。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以激励为导向的利益分配机制,手工艺者不仅可以作为“工人”拿到薪金,还可以作为“股东”分红。另外,对于有一定潜力的员工,可以让其参与就业工作坊的管理,在实践中培养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的能力,真正让贫困人口融入现代社会。

扶贫是开发之举,对非遗来说,保护同样重要。值得提醒的是,在非遗扶贫过程中,既要发挥非遗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避免因急功近利而损害非遗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