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鲥鱼札》与鲥鱼的故事

来源:文汇报 | 王永林  2018年07月27日08:56

徐悲鸿与齐白石两位大师的结缘始于1928年底。当时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开始酝酿教学改革,拟聘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为教授,经过三顾之请,齐白石才答应就任。之后二人开始了长达25年的交谊,直到1953年徐悲鸿去世。其间徐悲鸿对齐白石艺术的推扬不遗余力,所以,当齐白石一年后得知徐悲鸿已去世的消息,悲伤异常,九十高龄的他坚持要去徐悲鸿家拜祭,并执意跪下磕了三个头。老人的心中一直念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这句话。

我们从北京画院收藏的徐悲鸿去世前一两年写给齐白石的一封信中(左图),亦可窥见二人交往之点滴:白石先生:

兹着人送上清江鲥鱼一条,粽子一包,并向先生拜节。鲥鱼请嘱工人不必去鳞,因鳞内有油,宜清蒸,味道鲜美。敬祝节禧。

徐悲鸿、廖静文五月初四。

徐悲鸿在端午佳节将至之际,专门安排人给白石老人送上鲥鱼、粽子等节日礼物,在信中还细心地嘱咐鲥鱼的烹饪方法,从中可见徐悲鸿对白石老人真切的无微不至的照料与关怀。此札书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因所用信笺为 “中央美术学院”专用笺,而中央美院定名于1950年4月,悲鸿1953年9月去世,故断定写于1950年至1953年间),至今已有六十多年了,读此札可知鲥鱼之贵重,亦可证悲鸿与白石之交谊,真乃艺坛之佳话也。

鲥鱼之名与贵,非始于今,古已如此。北宋梅尧臣就有 《时鱼诗》:“四月时鱼逴浪花,渔舟出没浪为家。甘肥不入罟师口,一把铜钱趁桨牙。”(时鱼即鲥鱼也)王安石 《后元丰行》中也提到过鲥鱼: “……鲥鱼出网蔽江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斗酒许,虽非社日常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苏东坡亦有: “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清初吴嘉纪作《打鲥鱼》诗: “打鲥鱼,供上用。船头密网犹未下,官长已备驿马送。樱桃入市笋味好,今岁鲥鱼偏不早。观者倏忽颜色欢,玉鳞跃出江中澜。天边举匕久相迟,冰填箬护付飞骑。君不见金台铁瓮路三千,却限时辰二十二。”则记录了明清以鲥鱼为进御贡品的史实。

身历康雍乾三朝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有诗赞鲥鱼曰:“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黄钺在其所著 《壹斋集》中,也有 《鲥鱼》诗一首: “鲥鱼四月美绝伦,荻港网出光如银。头鱼入市竞豪夺,千钱一尾充厨珍……”其时为清嘉庆年间,每年四月 (阴历)芜湖江段之荻港 “网出光如银” (银光乃鲥鱼鳞也),价至"千钱一尾",可见其价之昂贵也。

野生长江鲥鱼,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吃过,今长江已失鲥鱼之迹,数千元也难求野生鲥鱼一尾,故近二十多年来已久未闻其味矣。鲥鱼肉质嫩、鳞油鲜,除细刺多外,乃无可挑剔之珍馐美味。对于鲥鱼多刺这个小缺点,张爱玲甚至把它列为人生三恨之一: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无独有偶,有这种 “恨”的不只她一人,早在北宋年间,名士刘渊材就有平生所恨者五事之说:一恨鲥鱼多骨,二恨金橘太酸,三恨莼菜性冷,四恨海棠无香,五恨曾子固不能作诗。鲥鱼多骨刺亦位列第一恨。当然,张爱玲之 “三恨”应是踵袭自刘渊材 “五恨”之说。

鲥鱼因是时鲜,且出水即死,无鳞、血不鲜,故不宜长途贩运,此亦居长江边之人的口福。但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一切都只是一个遥远的记忆了。

徐悲鸿致白石老人此札所言之“清江鲥鱼”,乃湖北清江所产,当时北京宴客、馈赠多此也。如1958年,中央实验话剧院在颐和园听鹂馆请客,主宾是陈毅,陪客是周恩来总理,席间便有清蒸清江鲥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