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潘红日:定点深入生活丰富了我的创作素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潘红日  2018年07月24日15:20

潘红日走访定点生活地贫困户房屋建设情况

走访定点生活地贫困老人

与定点生活地的老党员座谈

与定点生活地的儿童交流

走访定点生活地的农民朋友

走访定点生活地困难家庭

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驻村笔记》是中国作协2016年作家定点深入生活项目,也是2015年—2017年美丽南方·广西文学创作签约项目。小说讲述的是眼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精准扶贫攻坚的故事,小说塑造一个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四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员的鲜活形象。为了把这部小说写得真实、生动、感人,写得像那么一回事。我于今年2月主动向中共广西河池市委组织部报名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黄金镇寺门村担任扶贫工作队员,我的请求得到了市委组织部的批准。

今年3月,我被任命为寺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市直单位部门的一把手亲自下到贫困村去担任扶贫工作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这在河池从未有过。在当时的几百名驻村第一书记中,我是年龄最大、资历最老、级别最高的一个。我放下架子,挑起担子,沉下身子,真正进入到第一书记的角色中去。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期间,我吃农家饭、睡农家木板床,曾因为村委和镇政府无房安排宿舍不得不到镇上无证无照无牌的私人旅店去住,差点被传销人员扣留,后靠斗智斗勇成功脱身并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我还具体负责联系该村10个贫困户的脱贫摘帽工作。此外,我还先后深入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庙、隆福、龙湾乡贫困村去体验生活,深入到精准扶贫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的村屯去了解真实情况,掌握原始材料。近一年来的定点深入生活,我捕捉到了很多生动感人、催人泪下的故事,为长篇小说《驻村笔记》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使得我的创作按既定目标顺利地推进。《驻村笔记》计划创作20万字,目前已完成10万字。

驻村第一书记并不像电影电视上那样洒脱、风光,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想干成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现实工作中的第一书记,他们一身疲惫,一脸蜡黄,双眼布满了血丝。这是因为他们常常“五加二”“白加黑”地工作的缘故,他们当中不少人因为过度劳累、饮食没有规律而患上了各种疾病。他们平均每天都收到五条以上的手机短信,不断地提醒他们检查组、督查组什么时候到,每天都处于接受各种各样检查的状态之中。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某位驻村第一书记引进了某个项目,从事了某个产业开发。其实现实中的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填表。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11月到今年6月,共填写的表格有71种,有的表格多达一式29份。内容涉及贫困户手册、大走访表、家庭成员信息表、预脱贫帮扶进度表、贫困子女在校生信息表、扶贫产业项目申报表、危房改造申报表、移民搬迁调查表、小额信贷评级授信表、贷款申请表、饮水安全表、低保申请表、卫生扶贫表、重大疾病调查表、劳动力调查表、留守儿童调查表、留守妇女调查表、未参合统计表、惠农政策表、帮扶成效表、预脱贫双认定表等等,有的县还有模拟脱贫摘帽验收表。现在又增加了23种表格,累计每个贫困户需要填写的表格接近一百种。也就是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到现在,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主要任务,就是没完没了地填表。他们就像一群职业会计师一样,精准地计算着各种数据。据说脱贫摘帽验收时,主要就是查看这些表格。广西自治区对贫困户脱贫摘帽验收的标准是“八有一超”,贫困村是“一低四有四通三解决”。难道这些内容仅仅是通过表格来反映吗?这样的场景,使我塑造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的形象的难度骤然增大,可这又是活生生的现实,让我无法逃避或者规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都很不容易,有的是辞别新婚妻子下来,有的是把老父亲送进养老院后下来,有的是把幼儿交给父母了下来。他们敬业负责,认真填表,细致地跟农户计算各种收入和开支。龙湾乡有个驻村第一书记叫孙铭晗,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是个博士研究生,结婚不到三个月就从北京下来了。他克服语言不通等困难,深入村屯走访农户,倾听群众呼声,筹得资金20多万元硬化屯级道路,深受群众的好评。

精准扶贫不是把山区需要搬迁的群众搬迁出来、不是把应该投放的小额信贷足额投放、不是让该吃上低保的农户吃上低保、不是把应该填写的表格都填写、不是让贫困户和帮扶干部都在卡册上签上名字那么简单,那么中规中矩。驻村后,我和扶贫工作队员一道全程参与了从宣传动员、入户调查评分、村民小组评议、村两委评议、公布贫困户名单、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到落实扶持产业项目、确定脱贫摘帽时间的全过程。在村里,我看到了一双双渴望帮扶救助的眼睛,同时也看到了一双双非贫困户失望甚至是仇恨的眼神。这不禁使我想起高考公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情形,高考录取一本线和二本线相差十几分二十分,而贫困户的“录取”分数线只差那么几分,有的只差一分。这样的“录取分数线”是不是太绝对了?太呆板了呢?打个比方,59分是贫困户,那么60、61分这些农户怎么鉴定?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才是一分两分之差。59分以下能够享受低保,59分以上只能干瞪眼;在某个贫困村,工作队给贫困户分发猪苗时,一些非贫困户见状冲上来抢夺,差些酿成命案。贫困户“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时,我们在村里见到的是同一种眼神,“录取”分数线出来后,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眼神,这种眼神令我不寒而栗。有一个贫困户,我第一次登门识别登记时,六十多岁的主人还健在,第二次我送贫困户申请表格上门时,老人家的遗像已经挂到了墙上。我双手捧着贫困户申请表,站在老人的遗像前,呆立很久。以我之见,以一种“突击”的方式或者实施几场“战役”,是不可能彻底消除贫困现状的,也不可能通过填写上百种表格来实现的。扶贫工作一定要接地气,再接地气。

在贫困山区村,群众这样对我说,这些年来,几乎年年都有扶贫工作队下来。你们总动员我们养猪养羊、种果种树,这些东西啊,你们不动员不号召,我们也会养也会种的。你知道我们山区群众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吗?就是要彻底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啊!现在绝大部分行政村已经修通了水泥公路,但水泥公路只是修到了村部,还有不少村民小组不通公路。已经修通砂石路的村民小组,群众迫切希望铺成水泥路,提高公路质量,确保出行安全。另外,要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现在农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供电很不正常,群众这样戏言道,我们山里的电怕大雨怕太阳怕打雷,怕人类大声的咳嗽。还有就是饮水问题。可以说,屯屯通水泥路、屯屯有集中供水系统、屯屯实现了电网改造,才是贫困山区群众真真切切的愿望。群众这样比喻道,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就好比做父母的只要给儿子起了新房,媳妇就会自动找上门来,至于孩子怎么生出来不用你们来教,他们晓得怎么做,而且做得比我们好。我认为中国的扶贫关键还是基础型扶贫,就是要大规模地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精准脱贫不是国家推卸基础设施建设责任的借口,不是说现在搞精准脱贫,就不搞基础设施建设了,常规的工作就不做了。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了,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近一年来,我走出书斋、走进基层,深入精准扶贫攻坚第一线,丰富了生活体验,拓宽了创作视野,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思想上得到了洗礼,艺术上得到了提高。今后,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创作出更多群众欢迎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