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启明:歌唱生命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胡启明  2018年07月24日15:12

这一年,从初春到夏末,我算是经历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人在旅途。

在万物复苏的季节,我背上简单的行裹出发,南下广州、深圳,东去浙江、上海,北上京都等地。一路风尘仆仆,赶高铁,赶汽车,赶飞机。

这是一次复杂且似乎不那么简单的体验生活过程。

“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个题材呢?”

“你准备怎么写,写什么呀?”

“你对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这一块怎么看……”

没想到,所到各地,无论是见领导,还是接触从事遗体器官捐献的协调员,几乎都会问到我同一话题。他们脸上都挂着热情的笑容,然眼睛里却分明放射出一种异样的审视目光。我虽毕恭毕敬地递上了一纸可能他们认为并不很权威的介绍信,却仍要像演员背台词一般,反反复复地面对每一位我需要采访的对象表达自己此行的目的,以及创作内容上的大体构想。我不知道对方在担心什么?这种隐忧,我虽至今也还没完全弄明白,但我想,他们绝对会有他们的理由。

我强烈感觉到仿佛走进了某个十分敏感的区域。

不过,对我的来意“政审”之后,又一如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终于,红十字会一位小金悄悄告诉我说:也难怪哩,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虽然有了较大的长进,但毕竟还没有在大范围深入人心,体制上也还不够健全,加之宣传力度又不大,导致许多人不知道,不理解,甚至干脆抵触。这样一来,我们也生怕好事变成了坏事不是?这就叫职业敏感吧,你能来,我们当然欢迎,呵呵……”

小金的话,让我拨开云雾见月亮。我想,无论这口“井”有多深,也一定能淘到我所需要的东西,我不想白来,也不会白来。

在南来北往奔走的120多个昼与夜,我在各省、市红十字会机关,在遗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在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在移植中心,在等待救援的患者床前,在城市与乡村捐献者与受捐者家属的屋前屋后,在捐献者的纪念碑前,足迹所至,耳闻目暗,那是经历了一次次怎样的情感风暴震撼和灵魂的洗礼。

仅举一例吧。

那天,器官捐献协调员小李把我带进一个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旁的一间小小房间,那是专门用于医护人员与家属通报病情的地方,几道神秘的电子门把医院的人流与嘈杂的声音隔绝开来,安静得有些森然,有些怕人。原来,他是让我来现场见证一回器官捐献的签字仪式。房间里已有几张善良的面孔,看得出是来自乡下。其中,有一40出头的男人,眼珠布满了血丝,木纳地坐在那儿,他的表情有一种极度悲伤后的冷漠。

小李介绍说,他叫陈巧佳,一直在外打工,他7岁的独子陈坤森就交由奶奶带着,2016年1月20日,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迎面冲过来的面包车拖出40余米远,送至就近医院抢救一段时间后,仍处于深度昏迷。转至湘雅医院时,似乎一切都晚了。经专家多次抢救、会诊,最终还是诊断为脑死亡。

孩子的家人顿觉天都塌了,悲痛欲绝。待冷静过后,孩子的父亲终于走进了五楼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他说他想要留一点念想,得让孩子以另一种方式在世上活着……

捐赠签字仪式开始,先是由协调员宣读协议书的全部内容,然后由孩子的亲人过细审读协议的所有内容,假如没有异议,接着便是签字同意。然后盖上手印,然后拍照存档,然后各执一份。

这时,我忽然发现孩子的父亲在签字时的一个细节,他握笔的手在协议书上停留了很久,不一会又望望对面监护室那扇紧闭的铁门。他是想起从此阴阳两隔的森森,还是似乎看见了等待器官救治患者绝望的眼神呢?

我感觉,此刻连空气都快要凝固了。

终于,他握着的笔还是重重地落下去。抬头时,我看见这个42岁的 汉子两眼充满了盈盈泪水。

半个小时候后,医生将孩子从监护室缓缓地推了出来,然后准备送进手术室摘取完好的肾脏和肝脏。当车子从我身边轻轻地滑过时,我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也许,我并不是一个很坚强的人,在这长达大半年的风雨兼程的走访中,在整理这林林总总的采访资料时,我的心一直处于沉浮状态,我既为一个个终末患者被成功移植人体器官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而感到莫大欣慰,更为成千上万的勇敢捐献者以及那些大义的家属崇高品格而钦佩不已,又为多少在苦苦等待器官移植最终落空而死亡的终末患者悲哀万分。我常常在梦里笑着、哭着醒来并和这些不曾相识的“活着”的英雄们见面,我问他是谁?他却笑而不答,我甚至对生命礼物的这种馈赠方式有些惊讶。

是的,他们偶然相遇,如同深秋的落叶碰到了地上的雏菊,却不知生命能从此联系,捐献者的无私将伴随受捐者永远的记忆,虽然他们并不熟悉,就像两列不同轨迹的火车驶向天际,却不知终有一天撞入人生的时空,延续同一个爱与希翼!试问:人世间除了生命和人的品格,还有什么比这更贵重的呢?我忽然想起,臧克家老的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显然,与那些世界发达国家比,中国的遗体,器官捐献或许还只是刚刚起步,付诸这方面的文字表达也还不为多见,因此又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我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每部作品开写前总得费很长时间想好一个书名,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很有点像现在GPS导航仪一样,先得定位,不然是很难抵达终点的。《生命的礼物》是我将要完成的生命系列创作的第三个文本,讲述有关生命的真实故事,亦如素描一般,不必加以任何色彩,相信也同样会是一幅动人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