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丰歌:兰州的天
曾经,兰州的天很高、很蓝、很靓,有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亦有白云飘飘,繁星点点。
那时,兰州的天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家庭,太阳和月亮夫妻在蓝天辛勤劳作 ,不舍昼夜。沐浴在阳光和月光下的兰州城,便充满了明媚阳刚之气和宁静祥和之气。白云总是变化成各种面孔出现在兰州人的视野中,展示着无穷的魅力,丰富着人们的想象。夜晚,还有那群调皮的星星,围绕在月亮母亲身边,眨巴着明亮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兰州城的人间烟火。也有雷公电母偶尔闹点小别扭,发发脾气拌拌嘴。雷公吵架时嗓门很大,黑着乌云滚滚的老脸。电母一生气,把雷公的脸当发泄对象,狠狠撕开一道明亮的口子,那脸又顽强地合上,再撕开,再合上。电母委屈的泪便刷刷地流了下来,变成潇潇雨丝,沐浴着缺水的兰州,干渴的兰州,滋润着兰州的山川草木。银河边的牵牛织女星,虽一年只能相聚一次,仍不离不弃,苦苦相守,给兰州城的小夫妻们展示着榜样的力量。冬天,还有那飘飘洒洒、汪洋恣肆的雪,天女散花般降落尘埃,将兰州打扮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片银妆素裹,敢与天公试比高。
那时兰州人的生活不富有,但也是快乐的,幸福的。白天,可以按太阳的引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可以一家人聚在一起,男人们看着娇羞的月亮,想着心中的“嫦娥”。女人们则指着月亮,给孩子们教着童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每到七夕这天,人们便仰着脖子在银河边找那两颗苦命的牵牛织女星,骂王母的心狠,叹夫妻的不幸、儿女的可怜,祈祷着王母能网开一面,好让他们夫妻长相厮守。少女们会在这天晚上藏到房檐下、瓜架里,偷听牛郎织女的情话,想着自己的心上人。儿童则爱看调皮的星星,有孩子掰着指头数星星,把手指头和脚趾头全加上,还是数不清星星到底有几颗。数着数着,却被几个哈欠带入梦境,梦见自己变成一颗星星。当一场雪到来,孩子们便在雪地打滚,印上自己的头像,在雪地上写儿童体书法,画鸡画鸭画娃娃,打雪仗更是必不可少的游戏。当然,还会塑造出鲁迅笔下那种或端庄、或诙谐、或漂亮的雪人,也给雪人戴上帽子,涂上口红,围上围巾,让雪人骄傲地立在家属区、公园里和广场上,成为人们中的一员。
兰州的天,兰州的地,都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后来,不知是哪一年,又或许是一年,两年,三年,兰州的蓝天,慢慢消失了,太阳和月亮,悄悄隐藏了,星星陆陆续续睡觉了,白云到南方和草原旅行后就在那安营扎寨不回来了,连乌云也跑到南方撒野去了。兰州的天,慢慢变了,变得阴晦,暗淡,毫无生气。有人说,是一个名叫“雾霾”的家伙占领了兰州的天空。那雾霾春季常与沙尘暴狼狈为奸,把兰州骚扰得“满城尽带黄金甲”。夏秋两季也赶不走、驱不散,举头灰蒙蒙的天,俯首瘌痢头似的地。只有一些零星的绿色拼命在黄褐色的土地上露出来,宣告着季节的变换,但仍被尘埃附身,一副蓬头垢面的样子,毫无灵秀之气。冬季又与烟囱的煤尘、汽车的尾气相互勾结,常使兰州有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被人戏称“黑兰州”。这可苦了兰州人,春冬两季上下班和外出办事,口罩成了必须品,防尘防寒两不误。这时节想看兰州的莎莎长的什么样,基本都会让你失望。那被一个大口罩捂住的脸,只能看到两只水灵灵、毛嘟嘟的大眼睛露出或温柔或快乐的光。时间一长,兰州的莎莎们眼睛比嘴会说话,对眼的功夫超过全国所有城市的姑娘。看她喜欢还是讨厌,高兴还是忧伤,观察一下她们的眼睛就足够了,语言已成为多余。
曾经多少年,兰州的许多孩子没见过太阳和月亮,蓝天和白云,还有天上那眼睛一眨一眨的星星。他们见过的,只是电视上,图画书上的,但那不算数,是不属于兰州的。有位妈妈教孩子识字,读到“太阳”这个词,孩子问,太阳在哪儿呢?妈妈说,在天上。孩子说,我怎么没见过呢?妈妈说,被云遮住了。孩子又问,云为什么要遮住太阳呢?妈妈说,因为它怕晒黑了我们的宝宝。妈妈的谎言欺骗了孩子。她不想用现实伤害了孩子心中那美丽的梦。
其实,那时兰州的天还是和今天的天一样,像歌中唱的那样:“星星还是那颗星星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天没变化,只是天被雾霾遮住了。兰州人只能与雾霾为伴,却与蓝天无缘了。有人怪兰州多山缺风,建议削平堵住兰州东大门那座大青山,让风吹走笼罩在兰州城上空的雾霾。费了老大的劲把大青山挖低了,那风仍未光临兰州,因为山外还有山,总不能学愚公移山那般无穷尽地挖下去,那得铲平多少座山啊!兰州也一跃成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之一,居然连卫星都发现不了。那个叫雾霾的家伙不仅阻挡了蓝天、白云、太阳、月亮这些人们的友好邻居,还乘机钻进人的鼻孔,渗入人的身体,窥探人的隐私,损害人的健康。仔细一想,岂不是得不偿失吗?于是,在兰州, “减排、压煤、除尘、控车、增容、立法、严管、问效”八个抽象的词变成八块治理环境的抹布,一寸寸地擦洗着兰州黑雾沉沉的天空。一根根冒着黑烟的烟囱,戴上了防尘罩;一座座吐着煤尘的锅炉,换成了天燃汽;一片片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装上了防尘网;一个个吞云吐雾的小企业,整改关停;一家家污染严重的大企业,整改搬迁;一辆辆私家车,尾号限行;一台台洒水车,闪亮登场;一条条有树有草的绿化带,装点着公园街道,覆盖到黄河两岸,漫延到南北两山。治污、治脏、治尘,似三把“手术刀”,以刮骨疗毒的坚韧,全方位、多层次治理着兰州城的各个角落,由政府作为变成了全民行动。兰州的天,一天天恢复了健康。昔日的“黑兰州”变成了现在的“兰州蓝”。
现在,兰州的天像每天被人用抹布齐齐整整擦过一遍,笼罩在兰州城上空数十年积存的雾霾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那朵朵白云像被人种上的白牡丹,展示着不同的造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灼然怒放。又像被人将一群牛羊赶到天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游乐玩耍,怡然自得。有时又像群仙足踏祥云,在天空高谈阔论,闲庭信步。那乌云则像成群的战马,随着滚滚惊雷,呼啸奔腾而来。接着,便有雨,如珍珠、似丝线,洒向兰州大地。兰州城便被清洗得一尘不染。
太阳和月亮这对与兰州久违的夫妻,终于重新回到了兰州。回到兰州的,还有那满天的繁星。兰州终于亮堂了起来,明媚了起来。兰山观日,白塔赏月,成为兰州人的一大雅事。清晨,在通往兰山顶的弯弯山道上,登山的人们如一条彩色的河流,蜿蜒蠕动着。登上三台阁,人们早早选好拍照的位置,只等着太阳的惊艳亮相。当太阳一点点爬上远方山顶时,人们一伸手便稳稳地托在掌中。这时,照相机和手机的快门声便响个不停,一幅幅优美的照片便存到了相机和手机的相册中,也留到了人们的心里,成为美好的记忆。夜晚,人们到白塔山看夜景,当月亮从山顶娇羞地露出玉盘般的脸蛋时,那星星也一个接一个露出了笑脸,很快,满天都是星星了,与兰州城流光溢彩的灯火交相辉映,把兰州的夜点缀得宛若人间仙境。
那天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将兰州人的生活映照到了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