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播绿人
在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南部的华山,大小十几个荒山秃岭上,在不到三年时间,就栽种了1.5万亩榛子,并把它们加工成榛子仁、榛子油、榛子粉等产品,使当地十几个村变为绿水青山。这是天方夜谭吗?不!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这个播绿人,就是山东诸城华欣铸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本欣。
魏本欣办过企业,他的荒山变工厂,农民变工人的誓言已成真,有六百多名农民当了工人。2015年底退休后,魏本欣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华山。作为农民的儿子,他不能玩,也不敢歇,他不忘初心,开始了追梦路上的第二次创业。2016年初春,他连续几天,在黑老婆山、孟崮岛、皇箭沟、金岭、银岭、上下康岭、白粉子沟、龙湾头、胡沟和大寨、小山、荒崖村、甫台村、杨村等20多个光秃秃的山岭上,跑过来转过去。风从山上吹来,扬起漫天尘土,在一座座岭上沟里肆虐,把沙尘灌进头发、脖子和军用大头靴里,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打定主意,为了一方百姓,在花甲之年,再拼上一次命,在这石岭秃山上种榛子。因为,他脚上的牛屎味还在,他的胳膊腿还算硬朗,他要把这里千百年来村民身上的穷根拔掉。
说干就干。魏本欣先去吉林、铁岭、本溪、辽阳等地考察,又到中国林科院请教专家教授,得到肯定的答复。他如获至宝。榛子是四大坚果之首,有坚果之王的美誉。魏本欣尤其钟情平欧大榛子,适合山沟薄岭栽植,无疑是山区脱贫的“宝物”,也是绿色银行的代名词。
听说流转土地种榛子,也有人舍不得,怕这怕那。魏本欣就提出大干三五年,实现“百棵低保、千棵养老、万棵发家、百万富甲一方”的计划。这笔账,一算就清楚,村民的心里活动了。魏本欣又趁热打铁,解决村民榛果卖不出去的问题,无偿给村民提供榛苗,签订果子回收合同。当年,魏本欣建立起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的脱贫长效机制,帮助成立两个苗木专业合作社,成本价卖树,市场价收购,规模一下子扩大到2000亩。对那些不流转的,就鼓励他们参加合作社,不让一个人掉队。实行土地入股,技术指导,一年下来,有300多人每人收入3万元。入股的2000多人,分红多的100万元,少的4-5万元。对转让土地的农民,安排在园区当工人,年薪3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为周边村民带来6000万元的收益。还安置贫困村劳力500多人,直接收益1000万元,大大改善了贫困村面貌。
华山那么大,到处是石头。要种榛子,谈何容易?石头需清理,泥土要回填,既需引水上山,还要开山修路,哪一样也不是轻快活。这难不倒魏本欣,他撸起袖子,大喊一声:修路!这儿本来就有羊肠小路和无人走的沟沟壑壑,魏本欣依据山岭地势走向,以便于浇灌、采摘和运输为目标,规划出七绕八拐的两纵三横路线,雇用20台挖掘机上山,昼夜奋战,修环山路与土地治理同步进行,共投资200多万元,修建8-10米宽山路和乡村道路18公里。
那份艰辛,如同再造一个华山。五个月过去,多少年不变的高高低低的山峦,彻底改变了模样,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的梯田,漫山遍野,蔚为壮观。
没想到,苗子种上不久,遭遇六十年一遇大旱,树苗奄奄一息。本来自然条件恶劣,下游仅有的一个水库见底,村民见状,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束手无策。魏本欣也是心急如焚,树苗扎不下根,日子久了,就成干柴,一切宏伟的计划就会泡汤。怎么办?只剩华山一条路。大旱当前,魏本欣没有退缩,铺下身子,在华山上摆开战场,迎战旱魔。他不分昼夜,身先士卒,调动大小车辆十几台,400多人上阵,从镇上拉水抗旱保苗。白天战犹酣,他的嘴上起了泡,崴了的脚脖子一瘸一拐,后脑勺一阵阵疼痛,身体似散了架,可他硬撑着,在山前山后跑来跑去。他的鞋子穿破几双,足迹叠印在每一块土地上。他的身影出现在哪里,人们干得更上心,浇得更仔细。到了晚上连轴转,整个坡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在月光、星光和汽车、挖掘机的灯光下,在发动机的轰鸣声里,歇人不歇机,有时干到夜里11点,人们啃着干粮,喝口水,抹把汗,坚持一遍遍浇水保苗。
水是宝贵的,种树离不开水。于是,魏本欣在岭上大喊一声,治水!一年下来,共投资600多万元,在上康岭村修建2座水库,建扬水站1座。同时,购买大型水泵6台,架浇灌主管道2000多米、支管道3000多米,安装微喷滴管10多万米,铺设供水管道6000米和滴灌设施。有了水,树就有了活路和希望。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一棵棵郁郁葱葱的榛树,映着村民的笑脸,染绿了岭南岭北。
榛子浑身是宝,榛苗更值钱。魏本欣从外地先后购买50万株苗子后,他的老本也经不住山那样裂开口子吃,他的眼圈有点发红,一夜之间白了头。好在,他是个有梦想的人,眼界开阔,有一天,他终于茅塞顿开,把腿一拍,兴奋地大喊一声:育苗!思路靠脑,落实靠腿,魏本欣专程跑到北京拜师请教,并与中国经济林协会榛子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贵禧教授合作,建立起自己的榛子苗培育基地,分别在诸城市常山东坡的森森园林、青墩水库闸北区,建立母本园,在华山皇箭沟建立繁苗结果实验园,占地70亩以上,很快培育出适合山东气候特点的平欧大榛子苗圃200万株。
魏本欣说,民族兴旺靠孩子,农牧发展赖种子,林果优化选苗子,新兴产业种榛子,利国利民几辈子。在他眼里,他已把种子、苗子和一个民族结合起来,这就是他老骥伏枥的大德情怀。
现在的华山满眼绿色。弯弯的山路,像一条绿色的飘带,山腰处新建的水库似两颗蓝宝石,230多万棵榛子一望无际,郁郁葱葱。
当然,魏本欣还有更为雄心的计划,那就是在3年内,带动起周边3千个农户、6个专业合作社和基地,争取实现2万亩以上的种植规模。因为,那村,那山,那岭,那榛树,已深深地根植在他的心里。他是一个播绿人,从一无所有,到星星点点,连成一片,他正将这绿色,播植得更多更远。
世界上所有的人,谁不喜爱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