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策:“老实”父亲的出诊箱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代代传承,家风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家故事要从父亲的外号“老实”和他的出诊箱说起。
老父亲七十岁了,兄弟排行第十,长辈们都叫父亲老十;父亲从1969年开始,在村里当了一辈子赤脚医生,做人实实在在,做事实实在在,庄里人都尊称父亲老实叔。不管什么时间出诊,没有多收过人家一分钱,每次都是按规定该收多少收多少,从不认为自己夜间出诊就该多收钱。他从来都是不论亲疏,不管远近,是否饭口,尽管有事,一有需要,拿起出诊箱,及时出诊,积极诊断,有效治疗。不管是乡里有会,还是县里有会,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自己花钱吃饭,没有所谓的差旅费。乡里乡亲的,父亲的真名,只有岁数大的人才知道,小孩子们都不知道,只知道“老实”爷打针不疼。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医疗系统有了城乡的全覆盖。虽然这么多年了,父亲早已经不再是赤脚医生了。但是一提到,老实,都知道是咱村里的赤脚医生。
后街张家四哥八十年代的时候肺部有了毛病,每天打针就像吃饭一样的勤,农村人怕上医院,也上不起医院,父亲半年的时间里,天天准时准点的给他打针,从没有耽误和延误过。最后青霉素打的他都没有想法了,父亲还是坚持,直到最后治愈。父亲的出诊箱肩带子都磨白了。
张家四嫂子感动得热泪盈眶,农村人没有啥吃食,送来了一篮子鸡蛋,还有架上摘来的西红柿,嘴里絮絮叨叨的说着,谢谢老实叔,谢谢老实叔,谢谢老实叔。放下鸡蛋和西红柿就要走,父亲拦住了她,说,西红柿你自己家育秧种的我留下,鸡蛋给上初中的孩子补补。街坊四邻都说,老实叔你治好了一个人,救了一家子,送啥都得接着。父亲实在劲来了,说,他家半年的医药费多少钱,咱们庄家家能有多少钱,吃他家两西红柿,就当解渴了。说的张家四嫂子热泪盈眶,一直用衣服袖子擦自己的眼角。当时家里都穷,一篮子鸡蛋得攒两三个月,是笔不小的收入。父亲没有想过,风里雨里,出诊箱磕磕碰碰多少回,都要坏了。
我曾问过父亲,为什么收他家西红柿,而不留鸡蛋。父亲实在地说,半年了天天去给打针,他家很感激你咱得接受质朴的乡情,可是一篮子鸡蛋那是人家一家子一个月的油盐酱醋啊。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个实在人。“老实叔就是老实叔,老实,实在,是个好人。”至今张家四嫂子依然这么说,每次回老家都实实在在的亲热的很,请进家,倒杯茶,抽支烟。
父亲和我住在一起,打针看个小病还是都会的,可是父亲从来不给别人看病,他说:我没有行医证,再给人看病就是不合规矩。领居家大爷让给支个招,不从来都说不会。让人家说起来似乎不近人情,可是有一天晚上刘大爷犯了心脏病,大娘上门来求助,父亲实现自己多年没有忘记的心肺复苏,及时电话,刘大爷没有耽误一点时间,救护车及时来到。医务人员都说:老师傅真棒。父亲骄傲的说:我是多年前的赤脚医生。医护人员纷纷表示,前辈,前辈,职业操守实在为人。父亲,从来都是按规矩办事儿,实实在在。父亲的出诊箱是我回老家偶然发现的,如今我收藏在我的书橱里,那是“老实”父亲的老实记录。
好的家风是五粮酿出的醇酒,好的家风是内心精神的食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总书记的教诲,不是一堂课,而是一本书,需要我们细细的品读,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继承、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