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康国画作品赏析
孟康
《大吉图》136cmx68cm
《大漠风雪》68cmx68cm
《春江水暖》68cmx68cm
《石榴》136cmx68cm
《种瓜得瓜》68cmx68cm
《双栖》68cmx68cm
《纳凉》68cmx68cm
《白羽醉秋》68cmx68cm
山东淄博人,先后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校、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高级研修班。北京画院袁武工作室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美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徐悲鸿画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及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最具升值潜力画家之一,作品多次在全国展览中获奖,且多次发表于全国专业报刊杂志并被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
艺术年表:
2007年作品《山村》获山东省第四届写生展优秀作品奖。
2007年作品《晨曦》获山东省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5周年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12年作品《高原飘雪》参加纪念徐悲鸿诞辰100周年美术作品展。
2013年作品《大吉图》参加吉林长春全国美术作品邀请展。
2014年作品《雄鹰图》参加中韩国际美术交流展获优秀奖。
2015年作品《母亲的草原》入选2015全国中国画展。
2016年作品《草原雄鹰》获翰墨青州2016全国中国画展入会资格。
2016年作品《凉山汉子》入选2016威海全国中国画展。
2016年作品《大山里的孩子》入选“八荒通神”哈尔滨美术双年展。
2017年作品《柿子熟了》入选庆香港回归2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
2017年作品《老哥们》获悲鸿精神第二届中国水墨大展入会资格。
2017年作品《高原人》入选“逐梦·威海卫”2017全国中国画展。
大美至简
——孟康花鸟画特质分析
最初欣赏孟康的作品,感觉其构图态势很像中国民间砖雕、木雕,构图疏密有致、严谨端庄、形象生动,浑厚质朴又不失轻灵秀雅,笔墨洗炼又繁简恰当,这样的表现使其作品在传统中透射着清丽,规范中渗透着创新。
看其简历才知,孟康最早从事的正是雕塑业,且创作的雕塑作品极有影响力。很难说他是否有意将民间雕塑造型融入绘画之中,但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显然已经成为其艺术创作意识,使其绘画艺术另辟蹊径。
孟康的作品以花鸟创作为主。千百年来,中国花鸟画并不是简单地将花鸟之类的事物放在一起,也不只是准确地将自然之中的花卉禽鸟描绘出来,而是通过描绘这些事物反映人自身的情绪、感悟,不只是简单地图解世界。中国画的创作者和观赏者面对同一幅作品时,创作者所表现的情绪和观赏者所感悟到的情绪可能会风马牛不相及,但这并不代表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出现了偏差,这种现象正是中国画的艺术魅力和价值。所以,艺术家在选择所要表现的事物以及思考如何构图,如何造型,相互之间的细节如何呼应,整体画面如何成“势”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利用这些事物本身的“自然性”,而是通过这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一种认知和情绪。这种认知和情绪在不同的创作者之间永远只可能类似,不可能相同,这也正是千百年来,为什么题材依旧,技法依旧,中国花鸟画却从来没有失去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来,如何继承和突破都是后来者面临的问题,但实际上,艺术从来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突破和创新。虽然不少现代艺术家们尝试了各种表现手法,也创作出了众多有价值的作品,但是,这些表现手法和采用的材料已经与中国画无关,因而,也谈不上传统意义上的继承或突破了。
笔者以为,有价值的艺术品并不在于突破和创新。如果能够完全采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极具神韵、视觉美感和情感魅力的作品,能够让观赏者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艺术感觉,这样的创作才更具有穿越时空的艺术力量。
清人方薰有言:“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
孟康从雕塑艺术的表达中领悟和掌握了构图繁简的精要及所要表现事物之间必然的呼应和关联,同时,也领悟和掌握了传统艺术家通过平凡之物表现人之情感的思维,所以,当他创作花鸟画时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他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众多花鸟画家画过的那些事物,表达的也是众多艺术家所表达过的情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作品的艺术美感。
在他的作品中,有一种“大美至简”的艺术特质。其内在精神修养。气韵和意境情趣的传统表达都很饱满。他的作品高度概括、洗练,画面语言体现着大形、大神、大气、大质、大势、大趣、大意境,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审美规律及特殊的笔墨语言和构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