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柯云:新丰民歌换新韵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柯云  2018年07月23日10:04

白云悠悠歌声脆

有人说,土家人的米酒醉人,其实,真正醉人的是妙趣横生的新丰土家民歌。去年秋天,笔者携几位作家、诗人,前往曾经闻名三湘四水的民歌之乡—慈利县景龙桥乡新丰土家山寨乘风,老远就从云中飘来一阵清脆的歌声:“山歌不唱不宽怀,磨子不推不转来。好酒要等亲人饮,好花要逢春雨开。今日开怀歌一曲,迎接客人进山寨。”

从慈利县城出发,向西南行,翻过矮寨式的天险雷雨垭,巴右手有一座山上叠岭白云缭绕满目苍翠的大山,便是民歌之乡:新丰坡。

新丰坡是个平均海拔600多米的土家山寨,最高处猫儿岭海拔达680多米。山村虽僻,名声较大。上个世纪60年代曾是广州军区的“民兵红旗”单位,80年代初被常德地区文化局命名为“民歌之乡”。这个土家小寨的民歌历史悠久、名不虚传,不过,最热闹时期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庆祝解放,翻身做主人,迎接土地回老家的日子,寨子里搭台,全村人唱了三天三夜。

古老的山寨唱民歌已成习俗,起于何时无史料记载,人们只知道,父亲传授儿子,母亲传授女儿,“麻绳缠草鞋,一代传一代”。全寨180户,600人口,几乎大人小孩都能唱,一般人能唱上几十首,多的能唱几百首。

新丰,以土家族为主,土汉杂居,多少年来,土、汉人民和睦相处,一面劳作,一面唱歌,山歌对唱或独唱已成了他们特有的文化生活。他们说:“走出大门喊几声,一天浑身都是劲。” “一天若不唱山歌,喉咙就起蜘蛛窝。”他们认为民歌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最好的动力,也就是一种精神物质吧。正如有首山歌中唱道的:“别看是些口头话,落在地里长庄稼。”

正因为如此,这个村寨当年便成为常德地区学大寨和学小新庄的典型,尤其是旱粮“三熟制”,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新丰人,就这样用民歌歌颂新生活、新风尚。然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贫穷帽子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前些年,县委派扶贫工作队进驻山寨,面貌一天天变化起来。首先是通村公路给人们带来喜悦。女民歌手黄冬翠在新修的乡村大道通车时,这样唱道:“从前坐车梦中见,现在车到家门前。不是老天赐的福,党的春风送温暖。”

当年在农业学大寨在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新丰人民唱出了一首首激人向上的民歌,如百日大旱期间,干群头顶烈日合力用水桶挑地下水抗旱救苗,一个个汗流夹背,豪情满怀的唱道:“天旱三年我不怕,我把汗水当寸下,就是挑干地下水,也要长出好庄稼。”“今天移山又造河,看谁汗水流的多。村里有杆公正秤,钢钎是杆锤是砣。”

男女爱情,多以民歌为媒。比如男方向女方求爱唱道:“哥哥生得黑又黑,妹妹生得白又白。黑字写在白纸上,你看合格不合格?”当女方有些犹豫不定时,男方便唱:“你看天上那朵云,又像落雨又像晴。你看路上那个妹,又想恋歌又怕人。”就这样,你唱我答,歌中带歌,就唱到一起了,最后合唱道:“郎妹二人并肩行,穿过松林和柳林。要学松树青到老,莫学柳树半年春。”

当男人出远门时,女人怕男人变心,便留下暗号。土家人最讲究的是鞋垫,于是将自己的一片真情,纳进鞋垫里,这样纳着:“郎有心来妹有心,好比鞋垫颗颗星。路边野花君莫采,莫忘家中一枝春。”

新丰的情歌生动有趣。如直接挑逗的情歌:“远看妹妹穿身红,飘飘摇摇过田垅。眼睛一眨岩山动,庙中菩萨也发疯。”侧面描写的情歌:“大道上面起灰尘,扇子遮面不遮身。遇到情郎不敢喊,假装痨病咳一声。”情感逼真的情歌:“白布衣儿纽扣多,妹妹洗衣慢慢搓。十指尖尖搓出泡,不为情哥为哪个?”总之恰到好处,成为新丰民歌的独有特点。它既有湘西风味,又有湘北情趣。

诗歌更比牛毛多

1982年,常德地区在新丰举办了一次赛诗会,全地区乃至省外的部分著名诗人。如黄声笑、于沙、孙泱、方存弟、饮可、贾国辉、覃柏林、吴明仁及本地民歌手王大志、朱善庆等三百多人,汇聚一堂,赛了三天三夜。新丰的老歌手王达仁、袁德之、李云林等人,他们放开嗓门,尽情放歌,有的唱了500多首,深为客人、诗人折服。石门诗人贾国辉赞道:“新丰人民诗歌多,诗歌滚滚汇成河。随着沅水入洞庭,洞庭陡涨三尺波。”鄂籍著名诗人黄声孝借用歌王王老九称赞阜坪的一首歌唱道:“新丰是个诗坡坡,诗歌更比牛毛多。唱了一首产千首,三年没唱完一个牛耳朵。”一下子把赛诗会推向高潮。

新丰这块生长民歌的土壤,成就了一批新歌手和农民诗人。回乡知青姜清华,下放知青盛和煜、党支部副书记兼区文化站长周保林,从山寨走向省以上文坛,分别成为中国戏剧家、中国作协会员、知名作家;青年民兵阳桃初、黄冬翠等30人的民歌还登上了大雅之堂;《湘江文艺》、《群众艺术》,省文化馆编辑部还为《新丰民歌选》出了几个特辑。常德地区群众艺馆特为新丰出版了一本《新丰民歌选集》的专集。湖南日报、中国民族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相继以《新丰新风》为题,作了专门报道,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反响。然而精神文明却与物质文明不成正比例,如何把经济搞上去成了民歌内容的迫切要求。

新丰民歌换新韵

十多年前,有位在外地工作的新丰人,回故乡住了几天之后,向家乡村支两委提出了一个建议:新丰要变新,民歌要换韵。如何变,如何换?新丰党支部发动全村30多名党员找穷之根、贫之源,大家都一致认为新丰有条件可变,村里有上万亩的山林资源并储藏丰富的大理石、白矾石,山民们有丰富的种植药材的经验。有人这样唱道:“不是新丰天不蓝,不是坡上地不宽,为啥贫困赶不走?思飞唯无领头雁”。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到90年代末期,这个久负盛名的山村,不仅不前,反而开了倒车,原有的大队部和林场、药场都被变卖了。民歌一针见血地指出:“功劳薄上把觉躺,饭甑旁边把福享。卖了村部卖林场,折了东墙补西墙”。显然群众对前任班子意见很大。

2013年,县委再次派出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新丰村,通过调查,对症下药,首先从调整班子着手,经过民主选举,让复员军人吴东初继续担任党支部书记,组成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其次,工作组为改变该村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现状,经多方筹资为新丰人民办了几件实事,修建了一个高标准的村部、学校两结合的新砖楼,解决办公和儿童就近入学问题;除拓宽并加长原有的村道外,彻底解决了饮水之难,让全村人都喝上了自来水,结束了多年正如民歌唱的:“天旱半月无水饮,全家老少为水忧。打洞求神拜菩萨,泪水望干难解愁”的苦难日子;恢复了药场并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30亩,种上了尾参、玄参等名贵药材从实际出发,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不适种稻谷的地方改种柑桔已达400多亩。此外退耕还林160亩、荒山造林300亩。现在新丰坡在蓝天白云下山青水绿。村民们唱出了新歌:“蓝天白云笼山寨,党播春雨财运来。山歌今日换新韵,男女老少乐开怀。”为让信息成为发展经济的捷径,工作组会同中国联通在该村猫儿岭建立了接转塔,智能手机、电脑成了新丰人的主要信息工具,随着信息的畅通,一些外商如福建的宁老板等相继来到新丰,开发山区。

路通了家富了,讲起阔场来了,过去的旧吊脚楼,逐渐改成新砖房。几千年的旧风俗也在改变,比如厕所一改过去的黄桶而用冲水蹲盆。煮饮、炒菜、烧水使用沼气,逐步进入全村。

新丰属于沅水流域,过去有一个传统习惯不送孩子读书,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如今的大学生陆续增多,出类拔萃的人才也大有人在。土家少年周鋆以优异成绩考取国防科大毕业后被保送到英国读完博士后,回到原单位从事科学研究。过去待在家中不出窝的现象基本上消除,以外出务工为荣,每年劳务创收两三百万元。不少人不仅盖了新房还买了小车。正如他们唱的:“过去做梦不敢想,如今小车进山乡。人人走上致富裕,你追我赶奔小康。”

新丰民歌唱出了新内容,“倒吃甘庶节节甜,脚踏楼梯步步高。只因改革步子大,一步一首新歌谣。”旧民歌赋上了新的诗意,其味更浓。青年民歌手李金初一口气唱了数十首,如:“郎妹隔山又隔音,唱个山歌难听清。如今手机作红绳,天南地北心连心。”新丰人民更是饮水思源,他们从内心唱出新歌,老支部书记吴冬初唱道:“乘凉先问谁栽树,饮水先问挖井人。不忘初心齐奋斗,山寨景色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