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泽:枣乡,枣香谣 ——“枣花姐姐”赵红卫和“枣杠子”丈夫任老四的“枣王”梦
“大红枣儿香又甜”,这《白毛女》里唱的就是阜平的红枣,是这块土地上最美、最吉祥的意象,也是自古以来这里最主要的物产之一。
一口“枣杠子”下去,凛冽,简直能让你顿时威风凛凛。这是正宗枣杠子酒的风骨,太实在了,百分百的枣整个酿制下来,百分百的枣精华,劲儿大,简直是闻名于北方了。
在阜平,只有喝过一口纯正的枣杠子酒,你才没有白来。这口酒,绝对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粮食酒,入口,杠杠的,那是千年的枣树、枣精华与一脉山泉交合酿造之下的绝配口感,品尝过这一口的人,无论是隋唐以来穿经华北平原到五台山走在西大道上的那些香客,还是当年晋察冀山地以聂帅为领导的八路军将士们,都记住了这些阜平大枣在化身一口酒的舍身里,奉献给人们的那缕杠杠硬的枣香,它辛辣的甘甜里有多少历经岁月的风雨敲打,就有多少能让人想到山地阜平在战争年代里“九万人小县,两万人参军参战,五千人壮烈牺牲”的情怀义举。无疑,这口悠长到杠杠的枣杠子滋味里,有着当年为了新中国的那些牺牲了的阜平“山杠子”们的血性,了解阜平的人都知道,阜平人的杠是了不起的,他们和聂帅领导的八路军一起生是以自己“新中国雏形”的好“杠头儿”撬起了新中国。因此,这口枣杠子酒又是它物所不能替代的,这是一块土地的标志,更是一口酒至于这片土地的深情赞美。
酒是粮食精,没错,但酒更是人与自然造化如诗、如画、如歌舞让人在意蕴完美的艺境里感知一方年华风物与当下风情的美物。没错,阜平山地间的这些枣,这些在《白毛女》时代陪着“喜儿”“大春”甚或是“黄世仁”们那口枣、那碗飘荡着年味与世相营生味的酒,它又绝不该是仅存于历史字缝里的味蕾标本,而愈历久、愈弥新,更是一口美酒融入当下更多的与时俱进。你看,也是百分百的枣,而且保留了百分百的枣精华,入口,倒是这碗枣杠子的性子变了,它转入更舒爽的缠绵后,便有了寒风料峭过后的拂面而来的大地复苏,那应该是时光微醺中迎来春天绿意的美境吧!成了,枣乡人祖辈酿酒飘着一缕枣香的酿酒手艺,在枣乡、枣花的芬芳里,在赵红卫和他丈夫任老四的精心侍弄下,变了……
站在赵红卫名下的三千亩枣林山场上,走近赵红卫和她的丈夫任老四,你能感受到沟洼里那些纯野生枣树上的枣儿赴在赵红卫丈夫酒灶上化身一滴酒馏时的欢欣。
一
革新庄,是隐在阜平山里的一个很普通的村子。村子北去是胭脂河流域所在开阔的北果园盆地,而它随山就势南去,这一湾开阔的枣乡,便形成以革新庄为中心圈阜平非常有名的红枣主产区,而革新庄这个小小的山村,恰在这湾南北之地“待字闺中”的幽静位置。阜平村村都有枣树,而在这一带,尤其是这一湾山环水抱、土地肥美当中的革新庄村,祖祖辈辈,那些满山、满沟岔的枣树,它可是人们一年里最大的一笔收成,但年年下来,藏在山里的革新庄人的日子,依旧是紧巴连着紧巴巴。
革新庄的姑娘赵红卫和她的丈夫任老四,这一对小四十的夫妻俩,和这一带太多的老乡都知道,早年间革新庄的枣名声影响非常大,那些枣个大肉厚,甜中发辣,尤其是村村秋冬烧锅里的那一碗飘香的枣杠子酒,它随着一辆辆骡马驴车,山野、田陌、村庄之间那样地带着革新庄的一路枣香日行夜宿,已经不仅仅是在华北之地的保定、北平和石门了。当年村里,父子几车酒一队结伴而行济南、太原、绥远之地,一趟回来,不仅有了一年的吃喝,不少时候那些骡马大车上,还睡着村里这些人从路途上娶回的水灵灵一朵花似的媳妇儿。
老辈人侍弄一竿枣、烧制一碗枣杠子酒,虽很有些前世繁华一场梦的年华过往,但还是着实依然令革新庄的姑娘赵红卫和她的丈夫任老四向往。中学毕业,学过农技专业的赵红卫骨子里就迷恋上了自家田头、山上的那些枣树,而她的丈夫老四,当年那个还是小伙儿的老四,到赵红卫家做上门女婿时,已经是一口枣杠子烧锅上得传老辈酿酒真传、一天闻不到“枣杠子”酒香都心手发痒难受的那个手艺人了。
赵红卫中学毕业、甚至结婚后,也出门打过工,但每年都熬不过“端午”,剥开香喷喷的粽子,眼前就映出家门外山上、地里、甚或是一村子扑鼻的枣花香。想家,那是真想啊!回阜平!
回阜平,在老家,干啥,能干啥?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日子得过,山上、地里,干吧!小两口儿二十啷当岁,两边父母“不可负了庄稼营生的节气”的话,在他俩的耳朵里都生了茧子。俩人经受过山上、地里又苦又累的烦,也还只得山上、庄稼地里忙活着。赵红卫和老四他们俩合计好入秋撂镰刀就操持弄酒,好好烧两锅枣杠子。
这年,收完秋,赵红卫和老四就把心思用在了酿一口枣杠子酒上。然而,酿了一冬的酒,腊月几个年集赶下来,却赔了个底儿朝天。在革新庄一带盛产红枣的村子,酿一口酒应对一年的花销,仍是很多人家铆足了一年劲头所期待的日子。入冬,天渐冷,但酿一口酒应对生活甚至想赚一把的心却火热。赵红卫的丈夫任老四说:心里热巴巴天寒地冻冬仨月,给赔了!那一场赔,过年那口饺子都是在一声接一声的叹息里吃的。真不明白,咱这烧锅的酒,那么用心做,是真劲儿大啊!怎它就没赚钱……
当时这小夫妻俩很不明白,他们应付过几个集,打发走一些散客,临近年节的日子,弄得一肚子不甘心!
二
当初阜平大枣主产区都这样的局面,枣上竿、上房,那些枣,就是卖,就是酿酒。赵红卫说:那会儿,方圆多少里,家家户户,那酒就根本没有做起来,县里有酒厂那会儿还好,后来县里几个有名的枣杠子酒厂,几次起,几次黄,再后来干脆就彻底趴窝了;怎么办?小打小闹,就很难盈利!想到这,心里那个憋屈。老公挣不到钱,也打过工,可这哪是长久之计?
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两口子坐在炕头儿看电视,那些守着金山、银山创业赚了钱、干发了的剧情,让他们一边看一边琢磨。后来,养过兔子,两口子忙活到吐血,眼看着长得精气神那么好的兔子,却没让他们两口子赚到钱。再干啥?灰头土脸几年盯着土层,又紧绷着处处留心地小心开矿、包工程修路,他们这样一干又是近十年。
那些年,山地间地埝上的那些枣树,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副业。冬天,赵红卫一个人叱咤在生意场上顶着,任老四也会耐着一把手痒痒的心思,侍弄起烧锅,为过年酿一锅枣杠子酒。任老四尽管手痒,一锅枣杠子酒做罢,手痒也就手痒了,他心里知道:枣杠子酒和不断下房的那些枣,只能是副业;挣钱,赚钱,还得想其它辙!
这样的光景里,革新庄的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养大了闺女,还生了二胎,小日子过得虽有了俩钱儿,但内心还是没有完全舒心出当年酿枣杠子酒酿到死赔的那声叹。难道这就是命吗?命!他们两口子尤其是在打枣、收拾枣的日子里会很不服气地念叨。但一年年,还是在不甘当中把漫山遍野的枣当了副业。
任老四还是一肚子委屈:别人做酒直接麦糠上去,那么浮皮潦草招呼,我可是仔细冲洗还蒸过一遍的,都没卖好!唉!副业。唉!我们两口子就是这么过来的。
我当初上学那会儿,成绩还是挺好的;后来也是因为家境,高中上完,高考的考场都没进,就回了家。赵红卫说。
我挺遗憾那年在县武装部的那场体检,我就想当兵。操场上,我那一场跑,身后那些小白杨唰唰唰地后退着,跑得那个美!我这一跑,带兵的就跟我打上招呼了。临了,经体检,我这体格儿,都没走了!我现在也不过一百二,虎背熊腰,这叫一个壮实,愣是没走了!那年的兵,可是要到中越边境上战场的,我要走了,混下来没准儿就是个大出息!
任老四说完,赵红卫乐了,看眼任老四,说:我们后来结婚走到了一起……
任老四说:是1990年,我嫁过来,做了上门女婿!
三
山里过日子,是命;枣也是我的命,我们两口子的命。赵红卫悟透了这句话,于是她和任老四商量,必须找到自己命里的金山银山。
别人,都是农民,人家能找到,我们为什么找不到,那定是我们没筹谋到。
这种想法,在赵红卫和任老四觉得开矿弄铁砂生意也没法做的日子,非常强烈。他俩内心翻江倒海怀着各自的不甘心琢磨着,非常迫切。俩人就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长法呀!你整日灰头土脸给眼前的山开膛破肚,自个儿还得揣着小心。想想,这些事儿还是不干了,也不是社会发展大趋势。再想,做啥呢?
那段日子,我们真是在不断的想着、琢磨着当中度过的。做啥,做啥?内心不断地追问自己,尤其是在积攒了俩钱儿之后。最后,我们觉得值得“持久不拔橛儿”干一辈子的,还得是山,还得是山上的枣。
得把它扶正,让山和山地间的枣生态、枣经济滋养我们的命,这得用心、再用心。一时间,赵红卫和任老四想起很多事情,自己当年那锅酒为什么就做赔了呢?日后虽还年年做点儿的酒,究竟差在哪儿了呢?
其实,这口“枣木杠杠”在枣乡阜平从未做火过,原因在哪儿呢?劲儿太大,能把一头牛给“杠”趴下。与时俱进,与养生俱进,与生态健康的生活俱进,让它符合大众口感,那这一口枣杠子酒,就需要变变性格。
能不能让这口酒里当年的节义英雄气,杂糅一些个性,能不能来点儿剑胆琴心之气呢?枣木杠杠酒,它杠杠的,一口不服输的男人精神,可以不那么刚烈,给它一点儿心智,一样还是杠杠的芳香悠长……
赵红卫和任老四意识到,在当年“老四烧锅”的招牌面前,叫好儿的是有着当年苦寒生活记忆的那些人。那一口枣杠子酒,暖的是他们的风寒疲惫之身,而当年拿着酒壶烫酒的那茬人还有多少呢?你的主打客户是他们?而现代人,喝点儿酒的喝什么?即便是山里的农民,可还有当年的体力消耗,可还有当初吃穿不济的苦寒?这说明啥?里面的偏与正,你都没弄对,咱这是都给做偏了!
下定决心再回到山上的枣,再回到房上的枣,赵红卫和任老四觉得他们必须得跳出山里或集市人的口感来琢磨枣,来琢磨烧锅上的枣木杠杠酒。
四
枣酒,它最烈性的脾性当中,它忠烈肝胆的致命之处,是它里面甲醇含量超标的问题,这是一口枣杠杠酒能不能经得起现代人喜爱的一道重要考验。
赵红卫通过任老四的分析,发现事关酿制一口枣酒在当今能不能做大、能不能做出赚钱品质的致命软肋后,就开始动上了心思。俩人一番联系,一番奔波,赵红卫掂量着家里积攒的俩钱儿精打细算,没底气找到大气力投资的理由。后来,经与山东一家酒厂连续几次的接洽,他们同意赵红卫家每年提供一定数目有品质保证的大枣,双方共同开发降低枣酒甲醇的技术。
又是一场漫漫曲折路。一定数目有品质保证的大枣,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四年时间,赵红卫和任老四拼着满心满意的实诚,把家里的大枣一车一车地拉到山东那家酒厂。一年年共同开发,四年下来,都等得不耐烦了,还没结果。想想,这是给人玩儿了一把大尾巴狼啊!再想想,都到这份儿上了,收手再不做,可以吗?俩人都觉得,不可以!
这时,到了2012年的年底,2013年的农历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阜平,总书记从骆驼湾村到顾家台,踏在阜平大地上,习总书记站在阜平大地上,一句“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话,非常给力,又非常鼓劲!是啊!没有一腔“黄土变成金”的恒心、干劲,没有自家的独门秘诀,又怎能融入金山、银山的特色打造与发展呢?又怎能站在一方生态富民的好景年华里呢?又怎能很好的理解习总书记“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的用心呢?
这一年的春节,赵红卫和任老四两口子很多的阜平人一样开心,念叨着总书记来阜平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党和政府这么关心农民,对自己来说苦干、实干、大干的大好的时机来了。赵红卫和任老四凭着多年踏实的打拼,也靠着在本乡本土出了名的实诚,2013年一开春,他们就注册了村里第一家农业经济合作社。这份儿上,再收手,可能吗?能收手吗?他们两口子知道,这回可是要招呼起全村的乡亲们一起干大事儿,而且开工哪有回头箭!
赵红卫一个一个手印摁在纸上,心实际上跟着满眼的山川无限徜徉起来。枣树、枣林,枣乡、枣香,还有一座座长满枣树的山,这些可是对应着侍弄、下本,上山、下山,上房、下房,路、人工、劳力呀!你带着一群人干,凭什么?你的那“一招鲜”在哪里呢?它在你赵红卫和任老四手里攥着吗?它变成了你们家的本钱了吗?这你得有啊!没这,你和村里一村子人干到底,你的名堂在哪儿?你可不能干成一道“黄花菜”!
还是这满山的枣,还是那一口酒,任老四这个上门女婿看着媳妇赵红卫一个手印、一个手印都摁下去了,可自己顺手用的能完全把一口枣杠子烈酒里面的甲醇给降下来的技术又在哪儿呢?金山、银山,咱不仅要“一招鲜”,更得要“一招先”!必须要把积攒的、筹集到的、甚至是来自国家、政府支持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这个“一招先”上!任老四的“杠劲儿”上来了:我还就不服了,我们家一定得拿下这个技术来!
赵红卫和老四又联系了很多酒厂、很多科研单位,阜平县城、保定、石家庄、北京一圈圈跑下来,希望一回回又都被对方开出的条件拍死了。任老四跟赵红卫说:你只管跑,我领着家里一帮人干,事儿和营生都不能黄了,这口降低了枣杠子里面甲醇劲儿的酒,还有这个技术必须是咱家的!
五
这年开春,赵红卫和老四合计着盖房。村里人说:你们家这不是已经刚盖得楼上、楼下吗?赵红卫说:研发用。村里人眼神异样,任老四想:人不异样才怪呢?你一个农民,造原子弹啊?研发!不过想想,赵红卫说得也对,我们就是要研发,对我们来说,这家伙就是原子弹!为这个研发,咱要弄处房子,给飞来的金凤凰敞敞亮亮地做个窝窝儿!
赵红卫和任老四凭着踏实、长远做事的心,跑上跑下的劲儿,这么多年的实诚,彻底感动了县里的领导。后来,由政府牵头联系,赵红卫与保定一家科研单位合作,又开始了新一轮降低枣酒甲醇含量的研发。
这次,赵红卫和老四与对方的合作是一次性购买专利技术。紧锣密鼓,又是一轮砸钱的时日,赵红卫和任老四此时已经想得非常豁达了。无非是投钱,只要家里花得起,拿得出,用老四的话说,无非是添置了该用的家当!因此,他们选了最好的科研设备,置办完那些瓶瓶罐罐,赵红卫和任老四长舒一口气,缓缓又一遭张罗的心肠。这年九月底,在新枣上房的那些日子里,他们迎来了来自保定的专家。
赵红卫请来的科研人员住进了自家刚刚张罗起的这幢二层小楼里,开始了每天看得见实效的实验性工作。这时,村里人看着住进去楼上楼下忙乎着的人,他们的眼神里忽然有了一些恍悟:这两口子,可不是以前在村里甩开膀子只知道“干”的路数啦,这是要做件不一般的事儿,这小小的革新庄是要迎来金凤凰啊!
赵红卫和老四把精心挑选的上好的枣一批批送进村头的研发楼,他们俩花了很大的心思在配合驻村的那些对降低酒类甲醇在行的专家们的一次次的分离实验上。渐进秋日萧瑟,在风声四起落叶飘的寒凉里,赵红卫和老四内心却藏着一团火,他们一面嘘寒问暖于楼上专家的少熬夜、休息好,一面燃着内心的那团火,在看似一团平静的日子里,期待着一个投生到自己眼前的婴孩儿降生,而深藏在千年古镇东城铺身后山洼洼里的革新庄一村人,也开始和赵红卫、任老四一样,静心期待着……此时,这个让一村人寄予厚望的结果,让乡亲们想到已经把“革新庄”仨字注册到自己名下的赵红卫那一个一个的手印,这可是连着他们未来的生活呀!赵红卫和任老四这么多年执著不回头的创新求索,他们白纸黑字的承诺,在此刻,已经融结成了一村人乡土信守之下集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共同期盼。
这年立冬之前,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终于迎来他们期待已久的结果,降低一口枣缸子酒酒类甲醇的这次研制,终于成功了!为酿造一口足够彰显新阜平气质的枣杠子酒,这俩人追逐了多年的“一招先”自主创新技术,终于落地进家了!
那挂长长的“落地红”伴着铿锵的锣鼓秧歌,在礼花飞扬催生出几分绚丽与璀璨的革新庄的夜空中飘荡着……
尾声
金山、银山,铆足劲头巧干,得用好属于自己的“一招先”!对于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来说,他们有着太多太多的“一招先”创新资源亟待利用。跟随赵红卫站在属于她名下的革新庄那一片辽远的有着三千亩枣园规模的生态山场上,金灿灿的阳光下,是漫山遍野馥郁的枣花芬芳,那些隐藏在绽开一片嫩绿的枝叶间星星点点绽放着的枣花,正在酝酿着一年里最生机勃勃的丰盈、希望、期翼,这满山浓郁的花香已经给赵红卫家和革新庄的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赵红卫和丈夫老四,这样的季节,站在这片山上,会跟很多人说:明年你来会感觉到让你美到云端上的枣花海洋。是的,枣花的海洋,置身其中,感觉?对,感觉!细细感受,那还真是一种在平常时日当中领略过山野气象美境之人的感受。其实,卑微、朴素到星星点点的枣花,哪会营造、铺陈出壮观的花海呢!无疑,这俩人所提示给我们的这份用心感觉,又是非常准确的,这也恐怕是每一个实诚人的感知优势吧。事实上,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视野里的这些舒展、挺拔的枣树,在他们的心里已经如同儿女,简直太熟悉了,而且双方之间更是太知性了。锄,那是真得一遍一遍地锄,即便是秋后入冬前的最后一场锄,也不能马虎,而施肥的过程,更是如此,该几次,施多大的量,那是不能糊弄的。
其实,所有的生灵都通人性,你糊弄它,它也会糊弄你;你跟它实诚,它肯定不负你。赵红卫说,他们从不用除草剂,从不用化肥催,而且他们慎重于野生枣无嫁接生长环境下每一棵枣树从挂果到上竿的自然生态过程。赵红卫说,她要保证自己的这片金山、银山出产最好的红枣。而她的丈夫任老四也有想法,他要把自己酿一口枣杠子的酒灶、烧锅端到北京去,让自己经得起市场考验的“阜礼”系列枣杠子酒,摆到北京老百姓的餐桌上!原来,他们两口子凭着实诚侍弄一颗枣、一棵枣树的“枣王”品质,在阜平县和北京市两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经跟北京丰台长辛店的枣农接上了资源互补的对子,他们已经有了让太行山与燕山枣产业互融联合的更大计议……
赵红卫和丈夫任老四,联手串联起了阜平枣乡的“枣香产业链”,正奔走在初具现代农业品质化规模,集地域名优特色产品生产、人文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经济体的打造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