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脉明:矿工·草房·砖瓦房·楼房
1987年5月,我所居住的小山村由于干旱少雨,小草长得比田间的小麦苗都高,眼看今年又吃不上白面馒头了。我便偷偷地高中辍学从山东来到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在一位老乡的帮助下成了一名煤矿工人。当时的职工宿舍已经“人满为患”,自己刚刚离乡背井来到这陌生的矿区,出满勤每个月的工资不到150元钱。我买不起房子,暂时租住在老乡家中的门房内,每个月20块钱的房租。
半年后,老乡的儿子要在门房结婚。在一位同事的帮助下,我花了1090块钱在冒顶区买下了属于我的第一户房子,尽管这座房子仅有23平方米,屋内除去一铺火炕,刚好放下一张书桌。
住在冒顶区的居民都是附近煤矿的矿工及其家属子女。我的草房低矮潮湿,墙壁是用泥坯和着柴草堆砌而成的,房子棚顶用一层薄薄的木板隔着一层锯末子,上面罩着一层石棉瓦。半夜里赶上风大,就会把石棉瓦掀掉,棚顶透风,锯末子落下洒满一脸。有时候晚上睡着觉就能听到煤矿井下沉闷的采煤的放炮声,四周的墙壁就会不时地“哗啦哗啦”掉墙皮。到了冬天,墙壁裂缝,有时候雪花会偷偷的溜进屋里。因为地面塌陷或者冬天寒冷,地皮凸起,房檐下沉,晚上进屋第二天早晨就开不开门那是常有的事。尽管天气寒冷,可是还必须定时开门开窗,否则从火炕火墙子冒出的煤烟就会使人中毒。有一次早晨,下夜班回到家,我点上炉子躺在炕上就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竟然是在医院里,原来我被火墙子里冒出的煤烟熏昏过去了。幸亏我的一位邻居去我家串门发现了我,抢救及时,不然就没命了。由于这里的街道不规范,自来水也是借助附近的小煤矿用水,所以一般白天没有水,只有在子夜时分才会来水,家家户户都有一口大水缸,如果夜里错过了放水时间,只能借水了;由于冬天太冷,埋在地下的自来水管就会被冻坏,日常生活用水都是靠买着水吃。当时就想,这日子甚至比农村老家还苦,怎么熬呀!
转眼间到了1997年,就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日子里,我不但结了婚,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二户房子。
那时候,我每月的基本工资已经达到1700多元,在单位属于中等。我买了一座砖瓦结构的小平房。这平房原是煤矿为单位职工盖的福利房。随着住房制度改革,这些房子也都归了职工个人所有,并且允许私自交易。望着自己新买的平房,尽管只有45平方米,但是毕竟比冒顶区的小草房宽敞了。屋内分为厨房和客厅,客厅不但有一铺火炕,而且还能摆一对沙发和一张写字台。写字台上还能摆放电视机。地面上铺着瓷砖,四周墙壁都是用白灰抹的,像镜子一样平整。棚顶也不会落锯末子了,墙壁也不裂缝了,早晨门也不会开不开了,半夜里也听不到沉闷的放炮声了。更重要的是一天24小时自来水供应,随时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会随时“哗哗”流出来。同时,我还安装了很少人能够安装的固定电话。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砖瓦平房就是我的梧桐树,我在这一年收获了我的婚姻和爱情。随着妻子的到家,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便接踵而至。
人的欲望和追求一样都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外来人,住在舒适宽敞的砖瓦房内,本来应该知足了,可是偶尔一次爱人的叹息让我暗自发誓一定要买户楼房。
当时在我们矿区最高的楼房就是矿务局的办公大楼,也只有八层。其它的职工住宅楼一般都是五层,更多的楼房都是职工过去的福利房——两层小楼。
记得2005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和爱人领着女儿去家住二层小楼的一位老乡家串门,看到老乡家住在楼上,一进门就换上拖鞋,不但干净卫生,站在楼上远眺让人心情舒畅,而且用上了煤气和家用电器,不用捡煤、买煤、不用劈柈子、掏炉灰。尤其是上厕所不用出屋,这和我们在砖瓦房跑到街道公共厕所排队相比简直就是奢侈了。我们夫妻二人羡慕极了。8岁的女儿吵吵着不愿意回家了,说是住楼好!回家的路上,都已经走出二层小楼区很远了,爱人回头看了看小楼,叹了口气:“唉,咱家什么时候也能住上楼房啊!”我看了看爱人和孩子,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让老婆孩子住上楼房!
这时候的白云鄂博矿区随着改革的步伐,进行棚户区改造,旧貌换新颜。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而且都已经铺上了柏油;一座座广场、公园,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那时候我已经上完大学,分回原单位,单位的采煤技术已经由炮采、普采,换成了综采。200多米长的掌子面,采煤机轰隆隆一响,原煤就像一股“黑流”涌动,进入矿车,运到井下,运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每月的工资是以前的五六倍。
在2009年4月,我终于在白云鄂博西南部繁华地段买下了一户面积94平方米的第六层楼房。在以后的几年里,相继添置了席梦思床、高级皮革沙发、超薄液晶电视机、三开门电冰箱、空调机、电烤箱、电脑、手机等各种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今生能住进这么现代化的楼房里,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啊!
现在,我家的六层楼和矿区那些10多层的楼房相比略显的矮了一点,和那些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楼房相比略显窄了一点,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还要搬家,要搬进那些10多层,面积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内,因为我那上大学的女儿已经告诉我,大学毕业后一定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她还说,爸,我是学建筑设计的,你想要住什么样的房子,我就给你设计什么样的房子;你想住多大的房子,我将来就给你盖多大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