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吕斌:从蜗居到大房子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吕斌  2018年07月23日08:11

1975年我18岁,高中毕业后回农村劳动,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我考上了赤峰师范学校,1979年毕业被分配到阿鲁科尔沁旗的乡下教学,由农民变成了人民教师,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变,这个转变是国家形势的变化给我带来的幸运。

1982年1月结婚时,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房子。我的家在农村,父母住的是赤峰北部那种房顶是车轱辘圆的土房,日子穷困,不能帮助我买房子,我的工资一个月43元,妻子的工资一个月38元,妻子的工作地点是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的所在地天山镇,家要安在镇子里,镇子里的住户全是房顶车轱辘圆形状的土房,一幢土房价值500元到1200元,对于我们来说,价格太贵了,实在买不起。我们只好和人住房。

我在镇子里没有熟人,找不到住房。妻子的娘家是镇子里的,她的母亲向一个远房的亲戚求助,住在他家的对面屋。这个房东是妻子的远房舅舅,在镇郊的农村,结婚三年,土房子刚盖上,因为日子紧巴巴,土打墙没有抹外墙皮,尖脊房顶只抹了层泥,上没有上瓦。西屋没人住,装了一屋子烧火用的牛粪,没有炕,窗户用纸糊着。我们得现收拾。

结婚的前两天,父亲赶着毛驴车,带上我和村里的一个儿时的朋友,到镇郊的舅舅家,把屋子里的牛粪用簸箕端到院子里,放到盖房时挖的土坑里,把地铲平,用报纸糊上顶棚和四周的墙,再搭上炕。一个上午没有干完,中午吃饭时,我考虑到同村的朋友来帮助干活儿,加之和别人家住房,应该请朋友和房东吃饭,饮食不能太次。我向父亲建议到街上的饭馆吃,父亲说,上饭馆吃破费,用房东家的锅做饭吃。他从毛驴车上拿下来一个白布袋子,从里面掏出一棵白菜,拿出几个碗,舀出来一些小米,原来父亲有准备。我觉得很没面子,我当老师挣着工资,请人干活儿不下馆子,又不请房东,太抠了!可是,我说服不了父亲,又着急又生气,跟父亲争论。我的朋友和房东都劝我,下馆子还得花钱,你刚结婚,要学会过子,攒下钱买房子。把房东家的饭桌放到炕上,端上来小米饭和熬白菜,房东说什么也不吃,看着朋友吃,心里很难受。

结了婚后,正是冬天,因为新房子的墙四角透风,晚上睡觉特别冷,头皮被冻得发麻,只能把脑袋缩进被子里;每个夜里都被被冻配几次。

夏天下雨,因为房顶上没有上瓦,雨稍微大一点,外面大下,屋子里小下,有一次下暴雨,整个屋子都在落泥水,家具全泡湿了,被褥也像在泥水里泡过一样,屋地上流淌着水。实在不能住了,我们只好搬到岳母家的西屋住。

1983年,妻子所在的五金公司在镇子南郊盖砖平房,解决职工的住房,分房的原则是以结婚先后顺序,妻子分到一套五十四平的平房,这幢房子特别高级,它不像传统的车轱辘圆房子那样:三间房,东屋住人,中间厨房,西屋放东西,而是中间走廊两边卧室,厨房踹到后面,是镇子里最先进的样式,绝对时髦。

旗委书记和旗长所在的家属院,盖得也是这种高级的平房,我和他们的住房条件平级。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是荣幸荣耀和幸福,走在大街上都昂首挺胸,跟人说话底气十足,要不是沾妻子的光,这种高级的房子我想都甭想。

乡下的母亲听说我有了房子,赶着毛驴车来到我的家,她喜颠颠地进了还没收拾好的院子,边用手背抹着溢出眼眶的泪水,眨着昏花的眼睛瞟着地上从岳母家搬来的乱物,踉踉跄跄走进屋子,边责怪边炫耀地说我:“哎呀呀,什么大户人家呀,敢这么破费,住这么大的房子……”

我理解母亲的心情,她劳累一生,苦挣苦拼一辈子才建一幢车轱辘圆式的土房子,这样豪华的住宅她是不敢想的,她的儿子竞干成了,她能不心跳加速欲欢欲呼吗!

母亲在走廊上看了左右屋子,然后到后屋看了厨房、仓库,兴奋得深一脚浅一脚,看了个遍,大大地夸赞一句:“外边看平平的房顶,里边咋这么多小屋。”

我半开玩笑地说:“这叫牛皮灯笼里边亮。”

母亲连连说:“是亮,是亮,比咱们村那些房子亮多了,我一辈子活瞎了,没住过这样的房子。”

房子好,价格不菲,需要向五金公司交3300元钱,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想想看,我和妻子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才80多元钱,除了日常开支,攒不下多少钱,家里有点积蓄,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只好跟亲戚借了一些钱交上房款,五六年之后才还完借款。

1991年,镇子里盖了第一座商品楼房,楼房在镇子里立起来,就成了干部职工瞩目的建筑物,个个羡慕。除了卖给旗级领导,剩余十几套谁都可以买,只是价格太贵了,一平米八百元,每套六十平米左右,一套楼房需要近五万元,一般的人家买不起。我也想买楼房,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的钱。

1995年我被调到赤峰日报社当记者,需要在赤峰市里买房子,除了积存一万多元钱,就是卖掉镇子里房子的两万多元钱,总计三万多元,而赤峰市的房子960元一平米,最小面积的房子是60多平方米,加上必须配套买的小房,最便宜的楼房需要6万多元,我带着3万多远钱,和妻子在市区看新开发的房子,有四五处,面积大体相同,价格基本一样,手里的钱买不成房子,我只好到银行借了3万元贷款,买了一套64平米的楼房,是六楼。对于我来说,买楼房,又是这么大的房子,实在太奢侈了。

我用了5年还完了买房子借的3万元贷款。到了2001年,我和妻子的工资不断增长,加之奖金增多,有了一定的积蓄,在同事陆续换大房子的影响下,也想换大一点的房子。赤峰市的商品房越盖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内部的设计越来越新颖,不断地刺激着我换房子的愿望。特别是单位的同事大部分人都换了大房子,我到同事家看过,100平米左右,两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书房,太豪华了,我在旗里工作时,处级的旗委书记也没住上这样的房子,换大房子的想法更加强烈。

我想,不管钱多么紧张,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2002年的夏天,我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买了一套98平米的楼房,且是当地人称之为最好的四层,拿着钥匙打开屋门走进屋里,望着空空荡荡的屋子,那种愉快的心情,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你可以用汉语里面最美丽的词来恭维我。

2009年我所在的报社搬到了赤峰市的新城区,上班下班要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非常不方便。同事们纷纷卖掉旧城的房子,在新城区买房子。新城区的房子最小的面积是120多一平米,一平米4000至5000多元,我和妻子的工资一个月加起来近7000元,家里的积蓄不到20多万元钱,只能够交首付。还好,公积金贷款30多万元,这样,我于2012年在赤峰市的新城区买了一套120多平米的房子。

这套房子的价格听起来很吓人,50多万,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笔老大的钱,我认为,一辈子也挣不来这么多的钱,可是,除了首付,余下的贷款用20年来还,每个月4000元左右,我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住进房子的那天,我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几十年前,我做梦都不敢想会住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大房子,而住上这样的房子,在我们市里是很平常的事,很多人比我住的房子还大呢!

回想起来,从结婚时500元房子买不起,到现在买得起50多万元的房子,我的人生经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望着城市此起彼伏的楼房,脑海放映着几十年来城乡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国家变化的太快了,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