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当书博会遇上“阅读之城”—— 让城市每扇窗都透着阅读的灯光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赵新乐  2018年07月23日21:32

阅读的身影在书博会现场随处可见。图为接力出版社展台前,“小书虫”们被精美童书吸引。本报见习记者 杨志成 摄

 

让城市的每扇窗户都透着阅读的灯光。

这是在第28届书博会上让记者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触的一句话。22年前,这个曾经在第七届全国书市上创下了7个全国第一的城市,至今让很多书业“老人”津津乐道。22年后,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当第2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再次与“阅读之城”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家门口的“盛宴”——方便

7月19日早上8:10。

距离书博会正式开幕还有近一个小时,位于深圳市中心区轴线南端、福华三路与金田路交叉口的深圳会展中心外已经有观众在陆续进场。

80岁的曹爱珍老人利索地把手里的遮阳伞收起来,顺手放进胳膊上挎着的白色布袋里。在全国精品图书展区前,还没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开口,老人就忍不住感慨:“你们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有这么多好书可以看。”

22年前,第七届全国书市举办的时候,刚从陕西来深圳不到一年的曹爱珍为了买书,打了个小三轮后又步行了十几分钟,还在罗湖书城门口足足排了两个小时的队。22年后的今天,老人从家里出来不到半小时就进了展场。

打造家门口的“盛宴”,是本次书博会一大特点。离主会场2公里的深圳书城(中心城),这个目前世界单层经营面积最大和商业模式最先进的书城也是书博会的分会场。

为了实现向城市基层的延伸与向市民生活的渗透,深圳借助书城这一公共阅读文化服务平台,规划了“1+5”的展场格局。罗湖、南山、宝安以及龙岗4个区也依托深圳书城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分会场主题。

当记者在中心书城见到麒麟小学三年级的吴锦胜时,刚刚在此参加了“小记者”体验活动的他正打算与妈妈前往罗湖书城分会场,参加他喜欢的作家签售会。

与往届不同,此次书博会不设门票,而是通过免费发放的入场券真正实现市民读者“零门槛”入场。深圳市教育局还向全市中小学发放了约40万张纸质入场券。

都说深圳的夜生活丰富多彩,在书博会期间,阅读就成为最精彩的“节目”。为了满足市民读者的需求,展会期间,主会场20日和21日的开放时间,由第一天的17:30延长至22:00。

7月20日晚上7:00。本该是晚餐的时间点,主展馆活动区正在进行的《鄂温克的驼鹿》阅读分享活动,不仅座无虚席,保安还临时拉起了警戒线,控制入场人数。

阅读推广人白岩松曾说:“在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必须把阅读方便当作重中之重来抓,如果不方便的话谁还愿意阅读?”

在深圳,无论是分会场的几大书城,还是散布在各区的特色书店,都成为方便市民阅读的有力参与者和见证者。

既展又销的模式——实在

“山东教育、吉林科技、西南师大、三联……”在广东省湛江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采购总监邓欢欢手里密密麻麻的采购清单上,记者粗略数了下,共有40多家出版社。

邓欢欢告诉记者,这是她和同事在19日当天,一家一家去现场看过展示样品,最终决定采购的清单。在单子最下方的圆圈里还写着“欠广东、四川和江苏”的字样。

组织23万余种、100余万册图书开展不同折扣的销售,本届书博会成为近年来首次实现整个展会期间均面向市民读者进行销售的展会,这一创举也为各方提供了便利与实惠。

作为历年上海书展以及各届书博会上的“常客”,在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朱新峰看来,销售情况是对书店产品最直观的反馈。

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往年不同,今年很多出版社将以往的展示架换成了展示台。比如,中信出版集团和中国出版集团的展位设计就像一个图书大卖场,目的就是方便读者看书、买书。很多展位上都摆放着“扫码购”指示牌,除此之外,在展场的出口处,也设置了人工收银台以及自助购书机。

22年前的第七届全国书市,深圳曾创造了第一次展会图书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的纪录。正因为如此,曾经亲眼见证了当年“疯狂”购书场面的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任超,今年特别向社里的同仁强调,深圳有深圳的特色,销售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在书博会开幕两个月前,人民社就派专人来深圳对接协调,这在其他展会上是从没有过的。

抱着一摞刚刚买到的书,62岁的退休教师孟先满意犹未尽,“想买的书太多了,明天再来”。记者在展会最后一天看到,很多出版社展示台上的书已经所剩无几。

既展又销,是回归,亦是创新。无论本届书博会最终的销售数字如何,其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不断探索创新的模式都将成为值得称道的一笔。

智能书城的尝试——新颖

“这样的书店目前在全国有多少家?日常的运营和维护如何保障?……”在位于书博会1号馆的新华书店24小时无人值守书店前,《工人日报》记者欧阳正在向工作人员询问。

在本次书博会上,智慧书店、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书栈以及智能书城集中亮相。作为“中国最互联网的城市”之一,关于互联网与阅读的关系,深圳给出了一个精彩答案——“阅读永恒,载体创新”。

7月18日,全国第一座全方位多维度高端智能书城——深圳书城龙岗城开业运营。位于该书城的深圳首家无人书店——阿布e无人书店也同时亮相。在这里,读者可以体验全智能无人购书系统、智能广告机、智能水吧、门禁识别系统、商品展示管理系统等全套智能购物和营销设备。

记者看到,在本届书博会上首次亮相的深圳首个24小时无人智能书栈“简阅”,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体验。与无人便利店相似,该智能书栈也无人值守,全靠扫码控制。扫描二维码注册成为会员,就可以借阅、购买书籍等。出门时,将选购的商品放置在扫描台上,机器自动识别其名称、数量、价格,顾客再用手机扫码支付方可出店。

“书栈不仅仅是书店,除了借阅、售卖书籍之外,还有文创产品和饮料零食,目前售卖书籍占近3/5。”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4小时无人智能书栈主要目的还是推广全民阅读,方便人们的阅读文化生活。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和新阅读方式的流行,运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将为我们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创造无限的可能空间。”

这是深圳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以及极具知名度的“创新之城”的宣言。深圳既要通过创新推广全民阅读,又要借助阅读驱动全面创新,让阅读嵌入这座城市的文化根系和精神血脉,从而让整座城市更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