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跨越世纪的中俄文学交汇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出版纪实

来源:文艺报 | 李曙光  2018年07月20日08:42

这是16年前的往事。

2002年初,时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寅奎找我,研究出版《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要出版这套书的是齐齐哈尔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教授李延龄。李教授1962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后到齐齐哈尔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当教授。他看重俄罗斯文学,从1967年开始收集上世纪中叶在哈尔滨的俄侨诗人、作家发表在俄文报刊上的作品,有近一个麻袋。从中选出一些翻译成中文,要出版一套五卷本的《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此书由部里组织论证后,报省委领导刘东辉同志,他支持出版,并批准了一些经费,指示专款专用。按规定由我们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后,上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后方能出书,我请寅奎通知要出版此书的北方文艺出版社报选题计划。

回来后我看了一些俄侨的资料。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外国人涌入哈尔滨,使之成了国际新城。1913年1月14日中东铁路有个统计,在哈有53个民族,使用45种语言。哈尔滨人口有6.8万之多,中国居民2.3万,而俄罗斯侨民3.4万。这些侨民中有些专业或者业余作家,他们成立了“丘拉耶夫卡”文学社,在《远东报》《前进报》《亚细亚时报》等有文学栏目的俄文报刊上发表文学作品,还出版了不少小说、诗集、杂文集等,创作成果颇丰。

看着材料,一段儿时的记忆突然涌了出来。我于新中国成立前出生在哈尔滨,住在马家街44号,一栋原中东铁路技术人员的俄式住宅。有位单身俄罗斯街坊,是眼科医生,印象中他冬天不戴帽子,穿件呢子大衣,拎个装得满满的皮包匆匆忙忙上下班。夏天他看见我们分两伙在街上踢球,就停下来说呀依格拉优(一起玩),我们大伙就说哈拉少(好)就一块踢了起来,他踢得真好,不知为什么大家叫他斯拉夫人。还有一个街坊,家里有位胖奶奶,她家有位女孩,大我几岁,叫瓦黎莉,我经常到她家去玩。记得一次我看奶奶对着窗户大声朗颂,好像在说克拉细娃呀拉细呀,克拉细娃呀哈拉滨。呀留比留拉细哟,呀留比留哈拉滨。她回头看见了我,我紧张了,怯生生来了句克拉细维巴布什嘎(美丽奶奶)。她高兴极了,拉着我的手走进里屋,在一个铁盒子里拿出几块哈尔滨秋林公司的酒心巧克力放到我手里。我惊喜得转身就跑,嘴里没忘说句斯巴细巴(谢谢)。在瓦黎莉的小屋,将酒心巧克力与她分享。瓦黎莉说看来奶奶真高兴了,从来没给过我这么多糖。我问黎莉,她是不是说哈尔滨美丽呀?黎莉说,奶奶在朗颂她的诗,美丽的俄罗斯,美丽的哈尓滨。我爱俄罗斯,我爱哈尔滨。奶奶除了在铁路中心医院上班外,还是个诗人,在道里文学社写诗、朗颂诗,有不少发在报刊上,还出过书。真没想到这位老奶奶竟是位了不起的诗人。这段经历多少印证了俄罗斯侨民上个世纪在哈尔滨的文学创作活动是有组织、有规模、有成果的。他们的作品大多怀念自己的祖国,对中国、中国人有感恩赞美之词。应该说俄罗斯侨民文学在中俄文学史上应记上一笔,特别是在黑龙江文学史上应重重记上一段。李延龄教授提出编辑出版《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的想法是填补世界文学史空白之举,况且他用了多年时间收集大量上世纪原作,而且他在全国俄罗斯文学翻译界中有影响力,有人才资源,这事可做。

由于这套书是文学出版物,是北方文艺出版社的选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有经济实力,经整合,我批准并向总署上报了由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五卷精装本《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的计划。部里请李延龄做该书主编,我和李延龄做编委会主任。还有省委宣传部外宣处、出版处,省新闻出版局图书处,北方文艺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的负责人做编委会成员。李延龄请了国内11人的翻译团队,翻译了95位俄罗斯侨民作家的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作品。

经过3年努力,《丛书》面世。在未成书之前,延龄教授将书的大体内容向中、俄有关人士通报,请他们为本书做序,还将样书送给两国专业人士审读。反馈的结果令人兴奋。他们认为这套书对中俄文学有着重大意义,是把深埋的文学宝藏挖出来了。

2005年5月,我国俄文翻译界老前辈孙绳武先生在《贺词》中说,“百年即将过去,即使在一些曾为俄罗斯侨民聚居而闻名的城市里,也只有少数中国人还记得他们。许多历史学家也无暇注意这一段不大不小的插曲。”“就是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批文学遗产。这些遗产在淹没与遗失中艰难地生存下来一部分,我们才能在多年之后重新听到他们的心声。”“毫无疑问,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属于伟大的俄罗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应当感谢这些侨民作家和诗人。同时,也应当感谢这些作品的热心收集者、翻译者和出版者”。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主席瓦列里·嘎尼切夫在发表的《卓越的创举》中说,“出版20世纪前半叶曾生活在哈尔滨、上海和散居各国的俄罗斯侨民著作,无疑是一项卓越的创举。这项工作的创始人是令人赞叹的斗士李延龄教授以及中国作家和学者,这不能不在每个俄罗斯人心中引起震撼。”“中国侨民文学,这是我们当代读者长久以来尚未发现的一座冰山。”“总之,我们亲爱的中国同行兄弟正从事着一项伟大而永恒的事业,一项对于俄罗斯文学的读者来说将是永存于俄罗斯人记忆中的事业”。

应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和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文化厅的邀请,省委宣传部安排我和李延龄教授任团长,率领于文杰、王晓明、梁春芳、安振家和安璐等7人,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丛书》出版代表团访问阿穆尔州、莫斯科、圣彼得堡,与俄方有关专家、读者和官员开座谈会,举行赠书活动。

2003年4月8日,我们在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召开了座谈会,并举行赠书仪式。俄罗斯联邦作协书记、阿穆尔州作家协会主席伊戈尔·伊戈纳浅克和李延龄主持会议,我做了致辞,李延龄教授就《丛书》材料的积累、翻译、出版、中国俄侨文学研究概况及文学价值,用俄语作了介绍。阿穆尔州州长科罗特科夫、文化厅长米舒宁等都讲了话。普京总统驻阿穆尔州代表沃谢沃热情洋溢地说,“普京总统及其俄罗斯政府,欢迎一切能让俄中两国伟大人民亲近的举动”。科罗特科夫州长说,“《丛书》出版毫无疑问是国际水平的”,“这为两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现在我的任务是把李延龄和他的同行所开创的事业继续下去,创造条件在作者们的祖国俄罗斯用俄文出版类似的《丛书》”。

4月9日,我们在莫斯科举办了座谈会和赠书仪式,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通讯院士,著名汉学家鲍·李福清,莫斯科大学兼高尔基文学院教授华克生等学者、专家、官员30多人及一些作家、读者出席会议。俄罗斯联邦作协第一副主席谢·雷克申主持会议并讲话。有十多位与会的专家、学者、作家、官员发言。他们从各个方面对《丛书》称赞,并要求加强文化交流。

4月19日下午,俄罗斯联邦文化部部长米·什维德科依会见了我们,并举行座谈。部长先生说,“你们所成就的事业,是令人震惊的。”“在俄罗斯所发生的一切,尚不能保证人文科学发展的条件,因此,特别重要的是,你们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作。你们的工作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工作。因为我认为,对于我们两国来说,文学的杰出人物是很重要的。伟大的中国文学接受了伟大的俄罗斯文学,这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

俄罗斯著名诗人马斯洛夫博士多次到过中国,喜欢中国诗歌,熟悉中国文化,大概和延龄教授熟悉,请我们到他家做客,设宴款待我们。他请了几位朋友作陪,他女儿是位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席间为我们弹奏钢琴。他将近期出版的诗集送给我们,并拿出我们的《诗刊》杂志,那上边发表了他的诗,确实写得很好,我们大加称赞。

在圣彼德堡正逢他们建城300周年,在圣彼德堡大学与校长、专家、学者座谈十分热烈,与在阿穆尔州和莫斯科大体相同。与会者称赞这件事填补了俄中文学史上的空白,做了件伟大的事情。俄中两国友谊历史悠久,对当时进入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友善相待,不仅使他们有很好的生活,还使他们有文学创作的空间,很多小说、诗歌、散文等见于图书、报刊。而且在近一个世纪后,收集起来,编辑出版,是件伟大的事情。那些作者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好心的中国人,使他们的作品回到祖国,永久流传。他们都希望中俄文学要加强交流交往,创造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

最近听延龄教授说,他又用俄文在俄罗斯出版了四部书,受读者欢迎。2004年10月,普京总统访华期间,特在钓鱼台国宾馆为李延龄颁发了一枚“友谊勋章”,表彰他长期以来在俄中文学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这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