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斗地风云突变色 炸桥挥泪断通途

来源:杭州党史(微信公众号) | 陈效平  2018年07月19日15:30

陈效平,浙江宁波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浙江省民间文艺最高奖“映山红奖”等。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陈效平故事集《地球隧道》入选"中国百年百部故事经典"。

1949年4月末的一个傍晚,雄伟的钱塘江大桥人车寂寂,一个面容清癯的中年男子神色忧郁地沿着桥栏踽踽独行。走到桥中央,他手抚栏杆,无限爱怜地喃喃自语道:“大桥啊大桥,我如何才能保住你。”

这个为钱江桥深深忧虑的中年男子,正是此桥的缔造者茅以升。就在几个小时前,他刚刚接到国民党军方发给他的密令——做好随时炸毁钱江桥的准备。为此,茅以升坐立不安,独自来到了钱江桥上。

茅以升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桥梁专家,是中国现代桥梁学的奠基人,他从小就和桥有着不解之缘。

1906年,茅以升刚满十岁,那年端午节,南京秦淮河里举行龙舟比赛。一大早,茅以升就和小伙伴们挤到文德桥上去看热闹。没过多久,茅以升突然觉得肚子疼,憋不住要拉稀,只得匆匆下桥去找厕所。刚在厕所蹲下,就听外面轰隆一声巨响,紧接着传来一片慌乱的尖叫声,他赶紧提上裤子奔出厕所,跑到秦淮河边一瞧,天啊!刚才自己还站在上面的那座文德桥,因为受不住重压,已经坍垮在滔滔的秦淮河中,挤在桥上的一百多人全部落水,大部分人当场溺毙,其中就包括那些和茅以升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被打捞上来的尸体一具具面目全非,惨不忍睹。茅以升看到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足足有两个多月寝食不安,常在恶梦中惊醒,暗自哭泣。那时,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了要做个造桥人,造很多很多牢固漂亮的大桥。茅以升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造好桥、造大桥必须要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人是万万造不好桥的!”茅以升懂事地点了点头。父亲看他十分认真,又鼓励道:“爸爸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造桥人!”

从此,茅以升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学业成绩总是全年级第一。

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造桥人后,茅以升便对桥梁入了迷。只要见到桥,他一定会仔细观察,桥上桥下里里外外看个明白。他还专门弄个小本本,把那些使自己感觉新鲜、印象深刻的桥连写带画地记在本子上。后来到了北方,看到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等许多名桥,茅以升对中国古人造桥的本领敬佩不已。可是,相比之下,中国的近现代桥梁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到了现代,中国大地上一些能跑火车汽车的桥梁,毫无例外都是请外国人来设计并建造的。比如:哈尔滨的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设计建造的,蚌埠的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济南的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茅以升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造出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的现代化大桥!

中学毕业后,茅以升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到美国留学,1917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21年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衍架的次应力》被学界称为茅氏定律。1921年,应恩师罗忠忱教授之邀,茅以升回国任母校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教授兼总务主任。以后又历任南京大学的前身东南大学工部主任、河南工科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学校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国民党政府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等职。

学成归国后,茅以升觉得实现儿时梦想的机会到了。他的头一个目标,就是在拥有天下第一潮的钱塘江上,造一座现代化的公路、铁路两用大桥。

为使浙赣铁路和萧甬铁路与沪杭铁路衔接,1933年,当时的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提出在钱塘江上造座桥。建桥计划呈报后获准,曾养甫请外国工程师来设计造桥方案。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设计了一座铁路、公路和人行道并行的“综合桥”,造价是758万银元。曾养甫认为造价太高,就把目光转向了中国桥梁专家,他说:“中国的事,还是让中国人来办吧!”最终,他决定聘请时任北洋大学教授的茅以升负责造桥。茅以升亲临现场勘察,设计出了一座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的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而造这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只需510万银元(当时合163万美元)。于是,曾养甫亲自出马,四处筹措造桥资金。可是,当时许多人都不相信中国人能造出这样高难度的现代化桥梁。无奈之下,曾养甫在与银行和相关部门打交道时只能抬出外国招牌,谎称建桥方案是华德尔设计的,我们在他的方案上略做了些修改。靠着这个障眼法,终于七拼八凑筹集了造桥资金。

相比于筹措造桥资金所遇到的困难,建造钱塘江大桥面临的技术难题更艰巨、更复杂。茅以升为此殚精竭虑,费尽了心血。

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和上游频繁的洪水冲刷,使钱塘江的水文条件极其复杂,在这样的江中建桥难比登天。茅以升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打桩。按设计,要在40多米厚的江底流沙层的9个桥墩位置打下1440根木桩,这木桩打轻了下不去,打重了就会断。茅以升从浇花的水壶中受到启发,采用抽取江水并对水加以高压再射向流沙层的“射水法”,冲去沙泥形成深洞再打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木桩打成后,还要把一只只巨大的混凝土箱体口朝下沉入江底,再用高压压出箱里的水,工人们就在箱里施工,在箱里的木桩间浇上混凝土,做成九个桥墩的基座。这时茅以升又遇到困难了。按国外的施工,每只沉箱只要用3吨重的锚就能固定住,可是,钱塘江那举世闻名的大潮潮起潮落形成江流使3吨重的锚根本无法固定住沉箱,直到把锚加到10吨重才把沉箱稳稳地固定在江底。到了要架桥梁时,茅以升又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潮起潮落形成的水位差。他把预先焊接好的钢梁置于大船之上,在涨潮时把置着钢梁的大船开到两个桥墩之间,等到退潮水位降低,桥梁就落在桥墩之上了。凭借这些具有独创性的举措,茅以升和工人们仅用了925天就完成了全部施工。

钱塘江大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使天堑变通途,把沪杭铁路和浙赣铁路连成一体,大大方便了南北两地人员和物资往来。钱江桥凝聚着无数炎黄子孙殷切的期盼,它是中华儿女发自内心的骄傲。

然而,从1937年9月26日诞生那天起,钱塘江大桥就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一样,命运多舛历尽坎坷,充满了令人动容的悲壮。

通车那天,钱江桥上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更没有欢庆的鼓乐和鞭炮。笼罩在大桥上空的,是黑压压的战云,从桥上通过的,是一列列满载伤兵和难民的火车。据粗略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开通的89天中,先后有一百多万军民经由此桥从北方撤往南方,从桥上通过的战略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与此同时,钱江桥还向上海运送了大批援兵和弹药,极大地支援了正在进行中的淞沪会战。可以这么说,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新生的钱塘江大桥为抵御日寇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些燃烧着血与火的日子里,它是一座生命的桥,一座希望的桥,一座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桥。

令人扼腕的是,钱塘江大桥落成之初,国民政府就下达了做好炸桥准备的密令。因为“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打响,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到了9月末,日寇已侵占中国北方大部分领土,首都南京岌岌可危。按照战争的发展形势,侵略者的铁蹄逼近杭州是早晚的事。为了阻止敌人迅速南侵,也为了避免钱江桥落到鬼子手里后被他们利用,国民政府决定炸桥。

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呕心沥血的杰作,他把大桥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但是,为了抗战的需要,他毫不犹豫地执行炸桥任务。

接到炸桥命令后,茅以升展开设计图,把钱塘江大桥的所有致命点一一标识出来,然后对炸药的用量做了精确计算,精心设计了炸桥的最佳方案。当毁桥的炸药运来后,茅以升亲临大桥,熟门熟路地指挥士兵将炸药埋放在敌人最难修复,将来自己又能很快修复的关键部位(即毁掉一小段,瘫痪整座桥的地方)。因为,茅以升坚信抗战必胜,坚信这炸毁的大桥必定有重新修复的时候。在茅以升的指挥下,工兵连夜将炸药贮放在桥墩和五孔钢梁的杆件上。

12月23日下午5点,茅以升神情凝重地站在位于钱江桥南岸的办公室,通过窗户已能遥遥望见愈来愈近的日本膏药旗,这时他才含着眼泪下达炸毁桥梁的命令。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一股浓重的黑烟腾空而起,耗资160多万美元、修建近三年的钱塘江大桥断裂了,成为一座废桥……茅以升闭上了眼睛,泪水夺眶而出。后来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就像亲手把自己的儿子活活掐死!在撤离办公室之前,茅以升泼墨挥毫,悲愤地写下了“抗战必胜,此桥必复!”八个大字。同时他还赋诗一首: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此后,茅以升带着家属退往大后方,在整整八年的颠沛流离中,他几乎变卖了所有值钱的家当,但凡是跟建造钱江桥有关的图纸、资料都完整无缺地保存着,牢牢带在身边。

杭州沦陷后,日军开始修复钱塘江大桥。大批顶尖的日本桥梁专家汇聚杭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折腾了将近七年时间,到1944年大桥才勉强开通。为阻挡日寇南进,抗日游击队想方设法破坏其交通线,在1944年和1945年又两次炸毁了钱塘江大桥。

1945年8月抗战胜利,茅以升迅速返回杭州,回到了大桥工地。随后,他和技术员、建桥工人一起夜以继日地投入到修复钱江桥的工作。仅仅过了一年,修复就顺利完成,一座崭新的钱塘江大桥浴火重生,像一道瑰丽的彩虹又横跨在钱塘江上。茅以升实现了自己“此桥必复”的誓言,心情无比激动。

早在建桥之初,就有一位朋友跟茅以升开玩笑,说钱是金字旁,塘是土字旁,江是水字旁,桥是木字旁,钱塘江大桥五行占了四行,金、土、水、木都有了,独缺一个“火”。没想到缺火来火,第二次通车不到三年,钱江桥再度面临被炸毁的危险。

这次,茅以升不想执行国民党军方的命令,他要竭尽全力保护钱江桥,把它完好地留给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让它为人民服务,为百废待举的新中国建设事业作贡献。因为,茅以升对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已深恶痛绝,他越来越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振兴中国!现在,国民党反动派螳臂当车,妄图用炸毁钱江桥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的步伐,茅以升岂能助纣为虐。

可是,茅以升身边遍布国民党军警特务,他势单力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尚且朝不保夕,又如何保护钱塘江大桥呢?

从钱塘江大桥回到家里,茅以升一直苦苦寻思保桥的方案。那天晚上,茅家书房的灯彻夜亮着。茅以升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在缭绕的烟雾中,他来来回回地踱着步,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越来越焦虑。

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茅以升夫人戴传蕙披着睡衣走了进来。

“以升,你一夜没睡啊?”戴传蕙关切地问。

茅以升用手拍拍额头,叹道:“哎,睡不着呀。”

“还在为钱江桥纠心么?”戴传蕙压低声音问。

茅以升“嗯”了一声。

“想到保桥的好办法了吗?”戴传蕙继续问。

“暂时还没想出稳妥的办法。”茅以升双眉紧蹙,“要保住钱江桥,必须跟中共地下党取得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

戴传蕙沏了一杯绿茶,递给丈夫,说道:“下午军统派人来,说请我们做好撤往台湾的准备。”

茅以升摇摇头,斩钉截铁地说:“台湾我是绝不会去的!我要留下来为新中国造桥,造好多现代化的大桥!”说着,他把目光投向窗外。窗外依旧黑沉沉的,但东方已露出熹微的晨光,这晨光正逐渐扩散,逐渐明亮,要不了多久,一轮灿烂的红日就将喷薄而出。

“以升,我支持你!”戴传蕙走到丈夫身边,握住他的手,坚定地说。

茅以升扭转头,深情地注视着妻子,一字一顿地说:“好!咱们齐心协力,共同把这黎明前的黑暗熬过去!”

戴传蕙郑重地点点头,夫妻俩紧紧依偎在了一起。

正当茅以升为钱江桥的安危忧心如焚时,中共杭州地下党通过铁路工人跟他取得了联系,开始秘密协商保护大桥的办法。经过反复酝酿,一个稳妥可行的方案出炉了。

首先,杭州地下党安排新四军金萧支队想尽一切办法,暗中保护茅以升及其家人的安全。接着,茅以升向国民党军方呈送了一份能把钱江桥炸得万劫不复的炸桥方案。国民党军方对这个方案非常满意,误以为他对党国赤胆忠心,因而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为杭州地下党开展护桥行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后,地下党派遣曾任丽水专员、后来加入中共地下党的余森文去国民党内部斡旋。余森文瞄准了负责炸桥操作的工兵营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做他的思想工作,终于把他争取了过来。

炸桥当天,在中共杭州地下党的暗中协调下,茅以升和工兵营长一唱一和,演了一出精彩的双簧。他们将炸药大幅削减,又用极其巧妙的障眼法,把放置在桥梁关键部位的炸药引信全部掐断。就这样,当炸药被引爆后,只炸毁了南面引桥附近的一段铁轨,在桥面上炸出一个窟窿。

得知炸桥结果后,指挥炸桥的国民党军方首脑暴跳如雷,勒令重新安置炸药,重新起爆。但这个时候,人民解放军21军63师已逼近钱塘江大桥,工兵营望风而逃,登时作鸟兽散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钱江桥,解放军在攻取该桥的战斗中没有使用火炮,而是采用机枪、步枪等轻武器,对敌人进行警告性射击,最终只在大桥南岸的建筑物上留下一些枪眼。

当火红的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时,一队队人民解放军迎着灿烂的曙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钱塘江大桥。

太阳越升越高,照亮了刚刚解放的杭州城,也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新生,走向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