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穿越“水泥路”,走进美丽新乡村 ——青年画家徐国雄和他画笔下的福建时代美丽乡村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金涛  2018年07月13日16:43

谷雨前后农忙时(墨彩绢本) 徐国雄

“在狗喧猪叫中感受初冬的晨风,聆听鸡鸭和鸣的交响曲中写下今天的第一笔。 ”

“在习习的晨风里画下了今天的第一笔,在秋的抚摸中亲吻稻谷与果实的甜蜜。 ”

“村里大娘端来滚滚的热水,冰凉的寒风拂过洁白的宣纸,与晨雾交融一起浸在静谧的田野山间。 ”

上面这些话,是福建青年画家徐国雄在采风创作中记录下的瞬间。通过深入福建的山区和沿海农村采风,徐国雄创作了一批表现福建时代美丽乡村新气象的作品。不久前,这批由他创作的230幅作品亮相中国文艺家之家,展现了福建青山绿水的生态之美。

2017年,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经福建省文联推荐,福建青年自由职业画家徐国雄申报的大型中国画系列创作“寻找时代美丽乡村”获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福建省文联按照中国文联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为徐国雄完成好项目,为他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提供全力支持和服务。

“改革开放40年,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从记事起,村里那条泥泞的道路就伴着我的成长。村里连自行车都见不到几辆。每天凌晨去城里菜市场卖菜的父老乡亲都摸着黑、踩着泥泞不堪的‘水泥路’ ,担着希望、艰难地迈步向前,总之,生活过得很苦很苦。 ”这是徐国雄的亲身经历与儿时对农村的印象。如今美丽新乡村已经成为福建的最大标签,每一处都是崭新的,每一个变化都让人们心生自豪。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徐国雄在创作中实地走访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翻山越岭、访贫问苦、“三进下党”的寿宁县下党乡。下党乡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贫困村。当地民谣:“地瓜当粮草,火笼当棉袄,棕衣当被倒” ,是村民生活真实写照。如今通过“旅游扶贫” ,下党乡正大踏步向小康迈进,处处可以感受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体验。徐国雄用手中之笔、胸中之墨深入挖掘、再现总书记当年走过的山间小路,与基层干部倾心交谈的廊桥,折射出总书记“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工作作风,也描绘出下党乡干部群众在总书记的关怀下,摆脱贫困奔小康的幸福生活。

徐国雄早年曾求学于画家张仁芝门下,近年来转益受教于画家何家英。张仁芝是一代巨匠李可染高足,他教诲徐国雄“熟读生活与传统这两本书” ;何家英是当代工笔画大家,在其门下学习,让徐国雄的创作多打开了探索艺术世界的一扇天窗。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王来文在评价徐国雄的创作时说,徐国雄青年时代因生活所需,曾临仿不少传统经典之作,却无心插柳,为今天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根基。“作品体现出他的才情、性情,更体现出他的深情。让人感受到其画中挥之不去的乡恋情愁,吾土吾乡的故土情缘。 ”王来文说,徐国雄的画作“敢用浓墨,善用重彩,用笔沉稳劲利,善于长线,又善绘形体与结构” 。徐国雄的作品别具风格,有现代写意精神,又赋画面以文化气息及历史的厚重感,苍秀古朴的韵味中含有时代的精神与视觉形式的张力。徐国雄没有刻意求新,作品却透出一股鲜活生动的气息,在个人气质、历史与时代之间找到了一种契合、一种平衡,作品蕴涵着浓浓的乡愁气息,同时也具有文化家园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