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沉寂多时,刘亮程长篇《捎话》从终结处开启“被隐藏的故事”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8年07月09日08:34

作家刘亮程

“我想写的小说,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当她开始讲述时,所有故事早已结束,如果一个小说家还有什么要讲的,那一定是从故事终结处讲起。”谈及自己的最新长篇小说《捎话》,作家刘亮程的言语中似乎潜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文学密匙。

曾以《一个人的村庄》、《虚土》等作品被人熟知的散文家刘亮程在沉寂多时后,于近日推出了他的长篇小说《捎话》,首发于《花城》2018年第4期。

在幻境与现实交接的土地上,位于东边的毗沙国与西边的黑勒国势不两立,从一句“毗沙西昆寺的高墙挡住了黑勒的太阳”的谣传开始,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开启了几十年的战争,而战争中的“捎话人”即传话人,承担着传递两地间信息的重要角色。刘亮程在小说中塑造的捎话人库、毛驴谢、鬼魂妥觉将读者带进了一个亦真亦幻的艺术世界,库受托将一头小母驴谢如同“捎话”一般,从毗沙捎到黑勒。一人一驴,背负着“捎话”的任务,穿越战场,见证了许多生死和不可思议之事。在幻境与现实交接的土地上,驴是有灵之物,懂得为人服役也懂得猜度人心,还可以让流落的鬼魂得以栖息。然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远不如跟动物亲近。

刘亮程曾说:“这两年看历史书最多,就想探求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想的。我现在对人类心灵的改变更感兴趣,想了解一个人群的悲欢、生老、宗教之思。” 《捎话》通过虚与实的艺术交错,审视人类的精神之战和物质之争,呈现了瑰丽的异域风貌,以及这期间人的生活和命运。刘亮程认为,我们生活在历史事件的结果中,所有历史事件的滋味,我们都正在品尝。在写《捎话》时,刘亮程唯一的参考是成书于11世纪的古老大辞典,与《捎话》故事背景相近。他说:“我从那些没写成句子的词语中,感知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每个词都在说话,她们不是镶嵌在句子里,而是单独在表达,一个个词摆脱句子,一部辞书超越时间,成为我能够看懂那个时代的唯一文字。”

小说《捎话》的创作,正像古老的时光在对作家“捎话”,每句话都是一阵风,吹像无数个远方。能够流传至今的伟大作品,也在传承着“捎话”的使命,对个人,对历史,也是对人类文明。正如刘亮程所谈到的那样:“从小说第一句开始,故事带着这样的使命上路。被隐藏的故事才是最后要讲出来的,用千言万语,捎那不能说出的一句。小说家也是捎话人,小说也是捎话艺术。”

(周茉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