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2018年第6期目录
视点
张桃洲丨由批评而学术:当代文学研究的重新确立
当代文学六十年
吴秀明丨整体性视域下的80年代文学史料研究
——兼谈“年代学”研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
夏天丨在新潮学术涌来前夕
——创刊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与新时期话语的关系(1979-1983)
史论
李怡丨《随想录》的“重复”与“唠叨”
殷国明丨 转向•转换•转型
——关于危患时代的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
邵宁宁 豆耀君丨 现代中国的“维特”与“贾宝玉”
敬文东丨 何为小说?小说何为?
邹理丨 周立波的翻译策略与翻译风格研究
理论【“文艺高峰”研究专辑】
王一川丨中外文艺高峰观及其当代启示
唐宏峰丨新机制、新媒介与当代性
——对当代条件下文艺高峰建设的思考
刘涵之丨文艺高峰与文艺的历史累积
包兆会丨《庄子》语言符号的“图像化再现”机制、途径及效果
评论
王彬彬丨高晓声:在世乱家贫中成长
吴义勤 王金胜丨抒情话语的再造
——《山本》论之二
马英群 韩鲁华丨原本地茫然
——《山本》阅读札记之一
评论【外国文学】
张慧 张燕楠丨爱与死的诗学:中古骑士文学的精神嬗变
个体文学史写作
申霞艳丨诱惑的天赋
——盛可以论
随笔体
钱理群 洪子诚丨文学阅读的社会空间与当代精神发展的可能性
诗论
李章斌丨新诗韵律认知的三个“误区”
杨亮丨在“无序”中前行
——“散文性”与新世纪诗歌
王雪艳 焦明甲丨我思•我感•我歌
——周云蓬《午夜起来听寂静》的主要精神意蕴
视野
王洪章丨鲁迅与木刻版画艺术
李大琪 苏晓民丨愤怒的图像
——伯恩哈德•海森克战争题材绘画作品特征
陈晓环丨现代设计艺术审美观的演变之述评
朱婧丨国产“小妞电影”的类型杂糅和本土再造
——兼论《七月和安生》
何英丨存在•历史•狂欢•友情
——李俊益电影作品研究
杨薏璇丨不可靠叙述下的生存命题
——浅析《水泥花园》的叙事策略与主题表达
刘敏 徐敦广丨哈萨克族民歌腔词关系辨析
丁晓洋丨文学作品中休闲文化和思想的多重审视
王嘉丨观念与情感
——西方当代表现性绘画分析
封面/封底 丰子恺 漫画作品
封二/封三 王树东/徐静 张伯智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