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汤礼春:自在潇洒的生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汤礼春  2018年07月02日08:55

我常常感慨:当代人的生活真是自在潇洒,凭着一张身份证就能走遍天下,到哪里工作,可以不必转户口办手续;到哪里生活,不需要这本本哪票证。你喜欢在哪座城市生活,你就可以以到哪座城市去打工租房或购房;有一些年轻人为了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甚至轮流到每座城自己喜欢的城市去工作生活一两年;而我们的农民兄弟们再也不被农村户口紧紧禁锢在那几亩土地上,想到哪里打工都可以,由此他们走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赚了钱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开阔了眼界,长了见识,提高了文化素质,思想和思维都跟上了城市,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也许这一切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视为极平常的,而像我们这样中年以上年龄,曾在改革开放前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就对今天这种自己能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自己能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方式格外的倾慕。

改革开放前,每个平民百姓都几乎被画地为牢。不任你生活在穷山恶水,还是生活在脏乱的城市;不任你怎么不喜欢自己生活的环境,你都很难改变现状,只能默默地忍受。既使你想逃到另外一个地方生活,你也生活不下去,没有房屋可租,住旅馆要单位介绍信,吃饭要本地粮票或是全国粮票;即使病了上医院都不能选择医院,因为医院也是根据你工作生活的范围而指定的。

记得七十年代中期,厂里派我到北京出差。我首先到厂总务室去用粮本领取全国粮票三十斤,也就被扣去了一个月的半斤油票;然后还不能直接去买上北京的火车票;还得将出差介绍信送到省主管局转签盖章后,拿到省政府办公厅再转一张允许到北京出差的介绍信,而且最多一次只能签一个月的时间。拿着省政府开出的介绍信,你才能在火车站买得到火车票。到北京后不能自己去找旅馆,要到火车站附近的北京旅馆接待站去,由他们签到什么旅馆,你就只有去哪家旅馆。我在北京呆了二十天后,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办不完事,就打电话到厂里,厂里又派专人到省里重新为我办好到北京的介绍信。如果不续办介绍信,按介绍信规定的时间到了,旅馆就会毫不客气地让你走。

那个年代,没有个人的兴趣而言,只有服从组织安排。你可能喜欢干木工,可安排你去当车工,你也只有去;你想当护士、教师,可能会安排你去当售货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你只能像驯服的动物一样顺从领导的意旨,如果不小心得罪了顶头上司,他给你小鞋穿,你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因为你很难调出这个环境。

既使连纯洁神圣的爱情也因为环境的限制而扭曲了。当时很多年轻人在原来生活的城市有恋人,可下农村或招工去了外地,和恋人天各一方后,大都只有分手。因为结婚后就会像牛郎与织女一样一年只能享受十二天的探亲假。感情再好,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要忘而却步。

当时我和一大帮知识青年从农村抽调到一个远离城市的水泥厂工作。而水泥厂的男女比例是七比一,再丑的女孩子也会有一群男孩子追,因为只有和本厂的女职工结婚,才能分得到房子,否则,你既使结婚,也只有一辈子住在五人一间的单身宿舍里。诚然我们厂的男青年大都是在三十岁以后,幸逢遇到了改革开放后方才成家的。

在那个严酷时代的生活,我们甚至想都不敢想像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因为既使想也是危险的,会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思想而遭到批判。

改革开放走到了今天,我们终于能够自由自在地呼吸和生活,终于能想爱就爱,想恨就恨,成为一个真正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