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第十一讲预告 | 树才主讲《恶之花》

来源:十月文学院(微信公众号) |   2018年06月25日14:07

“名家讲经典”系列文学讲座,是由十月文学院联合各方策划主办的大型系列文学讲座活动。每期活动邀请一位名家主讲,与青年大学生、文学爱好者等社会公众一起,在对古今中外经典作家作品深入浅出的解读中,体味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奥妙。

做客本期“名家讲经典”第十一场的嘉宾,是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树才老师。他将于6月30日14:30,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与各位文学爱好者畅聊现代诗的开山之作《恶之花》。

主讲人:树才

主讲内容:波德莱尔《恶之花》

时间:2018年6月30日 14:30

地点:十月文学院(佑圣寺)

主讲人简介

树才(1965—),原名陈树才,浙江奉化人。诗人,翻译家。文学博士。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使馆任外交官。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99年与莫非、车前子一起提出并倡导“第三条道路写作”。著有作品:诗集《单独者》、《树才短诗选》、《树才诗选》、《节奏练习》、《心动》、《灵魂的两面》等,随笔集《窥》,译诗集《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与郭宏安合译)、《希腊诗选》(与马高明合译)、《法国九人诗选》等。2005年获首届“徐志摩诗歌奖”。2011年获首届“中国桂冠诗歌翻译奖”。2017年获第三届北京诗歌节“金葵花奖”。2008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教育骑士勋章”。

强悍而本质的现代人

波德莱尔

诗歌在中国,有古诗和新诗之分。古诗,指用文言文创作的四、五、七言诗和长短不一的词。新诗,指用白话文(现在叫现代汉语)创作的自由体诗,它抛弃了古诗所有外在的强制性的修辞形式要求。

中国新诗已经汇入到“现代诗”的世界性的总体潮流中。一百多年前,中国社会急欲挣脱封建专制的时空拘束,进入到由欧洲开启的现代民主社会结构里去。现代白话诗,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那么,现代诗有一个时间节点吗?

有,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国来说,目前是以胡适的《尝试集》来划界。对整个世界而言,公认的源头性文本,就是波德莱尔的《恶之花》。

“恶之花”是翻译过来的。法文原文叫Les Fleurs du Mal。懂法文的人一看就知道,fleurs (花)是复数,不是单数。恶是一个抽象名词,“恶之花”这种译法,那“花”仿佛也成了抽象之花。其实更是“恶的众花”,这样“花”就更接近于可触可闻的鲜花了。波德莱尔用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一首首语言之花,不见得跟“恶”有什么关系,却是每一朵都可触可闻的。这种香味,是一种奇香,一种异香,一种扑鼻的浓香,一种麝香那样的怪香。

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1857年7月11日,《恶之花》诞生的日子。关于这本诗集,我该谈些什么呢?

当然,首先应该谈它的作者,诗人波德莱尔。Charles-Pierre Baudelaire,生于1821年4月9日,地点是在巴黎,可以具体到:13 rue de la Hautefeuille。一百多年来,巴黎的变化也大(尽管没有近四十年来北京的变化那么大),波德莱尔出生的那个地方,现在是Hachette出版社。波德莱尔出生时,他的父亲(Joseph-François Baudelaire,1758-1827)已经63岁了,是一位宣誓派教士(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宣誓遵守《教士的公民组织法》的教士),也是一位画家,他去世那一年波德莱尔才6岁。他的母亲(Caroline Archimbaut-Dufays)第二年便再嫁一位叫Jacques Aupick的军官。这位军官逐步晋升为将军,还出任过驻西班牙大使。波德莱尔的生父,在儿子刚学完走路时,便带他去逛各种美术馆。而波德莱尔的继父,则对艺术毫无敏感,对个性和文学毫无品味。为此,波德莱尔对继父生出了莫名的仇恨。

波德莱尔读中学,先是在里昂,后来又到巴黎。17岁,他去阿尔卑斯山旅行,写下了最初的诗句。19岁,他迷上了Sarah,一位犹太姑娘,为她写诗,其中Tu mettrais l’univers entier dans ta ruelle 就收入《恶之花》中。

艺术家生活的这种放荡不羁、挥霍浪费,正是波德莱尔的继父所害怕的。1841年6月9日,继父强迫波德莱尔登上一艘驶往加尔各答的邮轮,去印度旅行,但年轻人只到了留尼旺岛。这次海上旅行,让波德莱尔感受到一种美妙的辽阔感和异国风情。从此,旅行的神话一直伴随他。

旅行了8个月,重返巴黎时,波德莱尔开始享用生父留给他的遗产了。金钱到手,波德莱尔的另一种生活就登场了:穿着时髦,唯美主义,艺术派头,扮演起出手阔绰的艺术品收藏者角色来。总之,他是由着自己花钱。他成了丰腴诱人的混血美女Jeanne Duval让娜·杜瓦尔的情人,有诗为证《la seule femme que j’ai aimée》。那是在拉丁区的一个小剧场,他们相识。杜瓦尔是个小演员,也就跑跑龙套的角色。但这场狂暴的、肉欲的、敏感的热恋,给波德莱尔带来了丰满的诗歌果实。

就这样,波德莱尔竟然成了负债之人。

面对这个浪子,全家震惊之余,不惜让司法介入,试图敲醒波德莱尔。其实,这对资产阶级的父母,永远无法理解把遗产挥霍一空的怪物儿子!按魏尔伦的说法,波德莱尔因此变成了那个“强悍的、本质的现代人”。

好吧,苦日子等着诗人呐!

我同时也来谈《恶之花》这部诗集的诞生过程。

在后来的生活中,波德莱尔不停地同他的经济困境搏斗,但一直是个失败者。也只能是个失败者。在文学界,他结识了Théophile Gautier, 这位巴拿斯派诗歌山头领袖欣赏他。大批评家圣伯夫则慧眼不识人。他还给大诗人Théodore de Banville献上一首十四行诗。为了生存,他干不同的工作,书店活儿,报刊文章(有时还遭拒绝),匿名与人合作出书,他都干过。在波德莱尔的同时代人眼里,他只是一个艺术批评者,随笔作家,偶尔写写诗。《1846的沙龙艺术》一文,显露了波德莱尔在艺术批评上的非凡眼力。另一位女演员,Marie Daubrun, 也启示他写出了好几首名作,其中有《l’Invitation au Voyage 》和《Chant d’automne 》。那些年,他不时有诗作发表《les Chats》、《le Vin de l’assassin 》等等。

1849年,波德莱尔与母亲失和。

诗人戈蒂埃倒是一直帮助波德莱尔发表他对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翻译和研究文章。

诗人与杜瓦尔的爱情关系,也遭遇困难,变得时断时续。1852年底,有一天,他同文学界名流戈蒂埃、福楼拜、圣伯夫等一起,共赴贵族美妇Apollonie Sabatier的晚宴。波德莱尔竟疯狂地爱上了女主人,匿名给她寄诗,其中就有《A une femme trop gaie》。

后来波德莱尔又搬家了,为了躲避债主。

波德莱尔继续发表译作、诗作和艺术批评。1855年6月1日,在《两世界杂志》上,他在“恶之花”的标题下发表了18首诗作。第一首《致读者》后来就是诗集中的开篇。这组诗他本想冠之以《les Limbes》(地狱)的名字。是他的朋友、小说家Hippolyte Babou替他找到了这个著名的标题。

《恶之花》这本诗集,在出版商Poulet-Malassis的推动下,终于在1857年7月11日面世了。这一惊世之作,很快引来资产阶级那愚蠢的嗅觉。一个名叫Gustave Bourdin的家伙在费加罗报上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司法介入进来。谁能替诗人辩护呢?Édouard Thierry在一份官方日报上奋力予以赞美。最后打官司。虽然辩护律师据理力争,皇家检查官还是占了优势。波德莱尔和出版商最后被判“有伤风化”,6首“淫诗”必须从诗集中剔除:le Léthé, les Bijoux, Femmes damnées, Lesbos, A Celle qui était trop gaie, les Methamorphoses du Vampire。你们猜,这份判决是什么时候被推翻的?1949年5月31日。

1861年,再版的《恶之花》引来了新一代法国诗人的赞誉,但识货者仍是极少数。不被理解,让他感到孤立。生活困境,他也久未摆脱。1858年,已成将军的继父去世,再次成了寡妇的母亲,曾经想与儿子接近,但波德莱尔宁肯过他艰难的自由生活,也不愿到Honfleur去同母亲一起过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他同母亲的关系,与他同情人的关系差不多:一段时间分手,一段时间又和解。

他的身体状况不妙,胃痛一直折腾他。他经常就租旅馆的房间过日子。1861年,他对诗作进行了精心的细节改动,又写下若干新作。对坡的译作也不时发表。他也发表了对戈蒂埃的研究文章。虽说在法国不受待见,波德莱尔仍想着入选法兰西学院。维尼和雨果挺他。但圣伯夫感到不舒服。波德莱尔撤回了申请。

为了继续躲开债主,现在他要去比利时了。出版商已经在那里,波德莱尔于是到布鲁塞尔去做系列讲座,关于德拉克罗瓦,关于戈蒂埃,关于他自己的人造天堂,但不受欢迎。他想另觅一家出版社,也完全失败。

最后两年的生活,对波德莱尔是灾难性的。在出版商陪同下,有一天,他在纳慕尔Namur参观Saint-Loup教堂时,突然摔倒。这是第一次打击,很快就半身不遂,得了失语症。这之前,波德莱尔已经有一段时间无法写作,他说自己得了“昏睡症”。也是这段时间,两位年轻的法国诗人对他表达了敬意,一个叫马拉美,另一个叫魏尔伦。在布鲁塞尔,波德莱尔住进了一家教会诊所。他对年轻诗人的致敬也乱回答:Ces jeunes gens...me font une peur de chien. Je n’aime rien tant qu’être seul. (这些年轻人……让我害怕得像一条狗。我只想一个人呆着。)

母亲把波德莱尔接回了巴黎,住进了Duval博士的医疗诊所。诗人们和朋友们在一份请愿书上签名(著名小说家梅里美也签了,虽说不喜欢诗人),让国家来承担住院费用。1857年8月31日,弥留了很久,诗人才闭上眼睛。宗教仪式之后,波德莱尔葬入蒙巴纳斯公墓,就葬在他痛恨的继父欧毕克将军的旁边。1871年,他的母亲也赶来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