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袁凌:不管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写人类的真实生活

来源:单向街书店(微信公众号) | chunhua  2018年06月20日11:30

我们生活在当代,每天都觉得“甜蜜蜜”,到处都是“网红”,但到最后我们连生活是什么都不知道了,你看我们吃饭都是叫外卖,我们和真实生活的联系都消失了,所以我想通过我的努力去保留真实生活、真实感受和真实经验,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这些是更必须的。

作家袁凌在今年 4 月接受《端传媒》的采访时,面对采访者关于“坚守”的发问,他如此回答。

从陕西省平利县的村落到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系硕士、从重庆晚报社到清华大学近代思想史博士、从《新京报》等传统新闻刊物到如今即将出版的小说集《世界》,一路走来,今年 45 岁的袁凌将自己简单定义为“一个以写字为生的人”。

笔耕不辍的背后,是贯穿这位作家几乎整个职业生涯的对真实生活的坚守。底层和边缘人物的生与死、乡村与城镇的割裂,共同构成了袁凌笔下无数个“真实生活”的横切面。

普通人、边缘人、不显赫的人,他们是袁凌一直以来的创作核心。对于他来说,这些“处于冲突和变动之中”的人,要比“处在权威、核心和主流地位的人”更加真实,也更有意思。后者可能已经固化,而“边缘是埋藏了活力的”。

如果说调查记者时期的袁凌将他的关切表现为对真相的奋力挖掘和对现实的介入企图,作为非虚构文学作家的袁凌则着眼于一个“更永久的人性序列”,试图通过小说纪录一个时代中人的感受、存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

死亡故事集《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用死亡这一议题来承载人性的重量;特稿集《青苔不会消失》则用故事中的细节展现事件背后透露出的人性与社会回味。“这些人各有各的喜怒,他们的人生经历各有意义,我想这些都只能在非虚构里呈现”。

即将于七八月之交出版的小说集《世界》,由袁凌写于十几年前重返故土的一年间,一共写了九个人。与前两本书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深植根于“乡土”之中;与前作相通的是,“人”自始自终处于袁凌的视线中心,他们既饱含真实,他们也是真实本身。

“在城镇化背景下,《世界》记录并保存乡土断裂过程中某个时段的切面,这个切面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是乡土的图景,它不光有他们生活的艰难,也有乡土中人和自然的关系、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人类独特的记忆、乡土的语言和记忆模式、人性模式。”

6 月 23 日,单向空间 X 阿那亚「驻馆创作计划」的第三期驻馆嘉宾——袁凌,将在秦皇岛海域的“孤独图书馆”,与读者分享《世界》中的故事,与大家聊一聊其中的人物原型以及他们各自的命运。

 

驻馆创作计划 · 第三期 作家袁凌

袁凌,1973 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 2015 年度非虚构作家。2017 年凭借新书《青苔不会消失》,同时获得新京报·腾讯 2017 年度致敬青年作家、及年度华文好书双料奖项。首部中篇小说集《世界》将于 2018 年 6 月由中信大方出版。

驻馆时间: 2018 年 6 月 21 日 — 6 月 27 日

驻馆创作计划 ·活动沙龙

 

袁凌驻馆分享会

——围绕小说集《世界》中的人物故事原型展开

嘉宾:袁凌

时间: 2018 年 6 月 23日 周六 14 : 00 -16 : 00

地点: 秦皇岛 北戴河 阿那亚孤独图书馆

参与方式:活动免费,预先报名

交通及食宿需自理,攻略详情见报名链接

(限 60 人,凭借二维码入场,谢绝空降)

扫描二维码,预先报名

驻馆期间,驻馆嘉宾将在阿那亚孤独图书馆驻馆创作。

外地读者请关注近期“驻馆创作计划”发布的活动直播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