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如何看今年高考
1999年,《科幻世界》首次“撞”高考。当时刊登的两篇文章都讲到了“记忆移植”,而当年的高考题目正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可以说,今年的高考是我们中国科幻迷的一次狂欢了。
看着我们心爱而小众的科幻如此盛大地站在所有人面前,我们有欣喜、有自豪,还有自己珍藏的宝贝终于被众人所知的泪目……身为粉丝的我们都已经如此,那么那些圈内的大牛作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呢?下面,就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刘慈欣、王晋康以及韩松三位著名的科幻作家本人是如何看待科幻今年再次进入高考的吧!
刘慈欣&王晋康
《科幻世界》小编: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引起了巨大轰动,科幻热也达到了顶峰。您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股科幻热潮对您的创作有何影响?
刘慈欣:当然记得,因为那一年我自己也第一次发表科幻小说,也正是那次科幻热潮,使我重新燃起了对中国科幻文学的希望,在中断了创作十多年之后又重新开始。
王晋康:我记得那个作文题所引起的轰动,实际上我倒觉得那是不正常的,科幻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早就该出现在高考中了。至于它是否影响了我的创作,应该没有。
《科幻世界》小编:今年高考语文卷不仅出现了和科幻相关的阅读题,还出现了科幻类的作文题。和当年相比,这两件事给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刘慈欣:首先是感叹时间的飞逝,二十年过去了,当年与科幻有关的一切还历历在目,犹如昨日。当年我们不会想到,科幻在今天受到这样的关注。科幻作为一种文化和一种思维方式,已经为人们所熟悉,并进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当时的未来,当年许多处于科幻状态的东西,现在已经变为现实,而未来的二十年对我们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王晋康:感受到了时代的飞速前进。在我们所处的时代,科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科幻,科幻文学的足迹肯定会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个领域。
《科幻世界》小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科技和科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您觉得这一现象对科幻创作的发展将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刘慈欣:这将给科幻文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但同时对科幻的创作也是一种挑战,随着科技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的神奇感正在消失,而这种神奇感正是科幻小说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科幻创作急待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应该承认:目前科幻的创作和出版状况,与社会对科幻的关注是不相适应的,期待中国科幻能够产生与这个伟大时代相称的发展和突破。
王晋康:科幻的繁荣和科技文明的发达呈强烈的正相关。尤其在今天,科技的发展不仅是强化人类的四肢五官,更在强化人类的大脑,这是更为本质的强化。在这样的环境下,科幻将和人类生活更加水乳交融。
《科幻世界》小编:接下来,我们再多问大刘两个问题,一个是听说您的女儿也参加了这次高考,您有跟她讨论过这次的语文考题吗?
刘慈欣:是的,我女儿也参加这届高考,现在她还在考场中。由于前面还有别的考试,没有同她谈语文考题,但这次的作文题目(全国卷1)也很有科幻色彩,是给2035的人写信。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在莫斯科打开了封存在一座纪念碑中的四十年前放入时间胶囊,里面有写给现在的信,说相信现在已经实现了共产主义,人类已经登上了火星……读起来多少有些心酸。但我对中国的未来是乐观的,2035年我七十多岁了,女儿也步入中年,相信那时再看今年的这些作文,我们会有完全不一样的心情。
《科幻世界》小编:除了此次的《微纪元》,可以再给读者推荐一些您比较喜欢的作品吗?如果下一次高考还会出现您写的科幻作品,您希望会是哪一篇?
刘慈欣:《微纪元》是一篇短篇小说,同时也是一本科幻选集的名称,那里面收入了我的其它一些科幻短中篇小说,都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
下次高考如果真能有我的科幻作品(希望不大),我希望是《三体》三部中的内容,这毕竟是我最重要的作品,看过的人也比较多;或者,用最短的几篇,考生能看到完整的小说,比如:《宇宙坍缩》、《人生》、《信使》、《微观尽头》等。
韩松
《科幻世界》小编:您对这次高考中《微纪元》的出现有什么感想?
韩松:这件事情我一点儿不意外。99年事件出现后,科幻不断提高了自身的地位,进入了中小学生的世界,包括在不同地区的中考中都像这次高考一样出现了科幻元素的考题。这反映的是过去几十年中对青少年的想象力的重视,又是对科幻积极意义的重视。这些都是由科幻人的努力得来的。同时,也与《科幻世界》的努力紧密相连,它更多的是面向青少年推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近两三年,类似这样的科幻作品入选教材或试卷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在的老师说不定就是当年看科幻长大的人。这些成果都是与大家共同的努力分不开的。
《科幻世界》小编:您认为这种现象是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是与生产力有关?
韩松: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由弱到强,对科幻的重视也逐渐加强,这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开拓精神,我们有这个发展的愿望。这在经济文化教育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反映,这是经济发展的投射。
《科幻世界》小编:在您看来,这次事件对中国科幻后续的发展还会有怎样的意义呢?
韩松:我认为这进一步激发了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对科幻的热情,科幻的创作激情都在不断升高,所以我们小说作者还有影视作品的制作人都要有更多的紧迫感,给大众提供更好的作品。现在业界还不能完全跟上。这就是为什么这次考题选择了刘慈欣的小说,其他人与刘慈欣的差距还很大,要更加的努力。
看完三位作家的回答,作为幻迷的你是否也已经热血澎湃?趁着大刘接受采访的间隙,我们特别邀请了他亲自解答这届高考中的那几道《微纪元》的阅读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刘是如何解答的吧:
怎么样,大刘的解答是否与你想得一致呢?如果你是今年的阅卷老师,你会给大刘的答案打多少分呢?
最后,祝我们所有的小幻迷高考顺利,乘着科幻的翅膀,尽情展开你们的精彩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