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3期:卷首语、封面和目录
大家读大家
苏 童 | 冒犯与包容的文学
文学史新视野(主持人 王彬彬)
王彬彬 | 1958—1979年的高晓声
刘新林 | “巧干”的作家——论八十年代文学场中的陆文夫
新作快评(主持人 王尧)
贾平凹、杨辉 | 究天人之际:历史、自然和人——关于《山本》答杨辉问
方 岩 | 传奇如何虚构历史——读贾平凹《山本》
前沿评论·王家新专辑
王家新 | 写作,创伤与治愈
杨东伟 | “每一行诗/都将重新标出边境线”——论王家新近期的诗歌创作
连晗生 | 重读王家新:创作及翻译
青年批评家论坛·青年写作的现状与前景(一)
颜炼军 | “阿多尼斯的死与生”——青年写作刍议
霍俊明 | 一份提纲:关于90后诗歌或同代人写作
思潮与现象
刘弟娥 | 真实性写作与“非虚构文学”文体关系探析
钱继云 | 《诗刊》与“朦胧诗论争”
作家作品论
何 平 | “俗世间本来是有自己的风光”——朱辉短篇小说片论
宋学清 | 如何讲述新的中国乡村“大”故事——以付秀莹《陌上》为例
颜 军 | 在城市与乡村边缘游走:肖江虹小说人物的存在境遇
童 娣 | 信仰的迷途与归路 ——论石一枫的长篇新作《心灵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