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江文艺》2018年第5期|鲍秋菊:毫无遮掩的生活(10首)

来源:《长江文艺》2018年第5期 | 鲍秋菊  2018年05月23日08:52

  

 

  主持语:

  鲍秋菊的诗至少有一点是具有启示意味的:诗人如何在不羁的思绪与目光所及的物象之间达成微妙平衡。浪漫与现实,自白与写实,凌空与触底……都于此起了分别。这无关写作者的性别,关乎语言的控制力。自然,无人能为诗歌定型,但诗人可以自我塑形,以免去诗歌成为日益浮泛的日常生活的替罪羊。

——魏天无

如此毫无遮掩

风吹来,生活毫无遮掩

历经的肉体毫无遮掩

婴儿、幼童、少年、成年

无以计算的个体

迷了路,毫无遮掩

 

天黑,一些暗物质无处安放

从苍穹某处,陨石般坠下

支离破碎,然后

又从土壤中冒出,组合成一个人的眼睛、酒窝、笑容

 

远处灯塔亮了,这时

一种神情,发了芽

寄居在凹陷的暗体,渐渐地明晰

它们忧伤,但无法流泪

带着我,在这世上活很多年

 

小 年

陪父亲去松林

一片过去存在的松林

光秃秃的,只剩下墓地

左边是弟弟,右边是奶奶

中间隔着一条路

点燃纸钱

下起了细雨

相遇的路人说

不知他们在那边能不能收到

父亲说能收到的

回来的途中

雨越发地大了

大得我的眼睛

看不清父亲肿胀的背影

 

慢慢消亡

我想用光人间的快乐,悲伤

用光夜色的孤独,缺口

和光阴里所有的美好

 

以椭圆展开,飘浮于湖面

做莫奈笔下的一株睡莲吧,无色的

一半水上,一半水下

 

在天堂,地狱

它慢慢抽芽,盛开

衰败,又消亡

 

洗 雪

北风悬在空中

雪封闭了玻璃,后视镜,车门

黑白的线条在一个国家

一个省份

一个城市

一个小镇

到达,洗刷夜色

一个人,站在风雪中

看见银行,荒野,堤坝

监狱,酒店,拉面馆被洗刷

而这个人

克服逃亡的心理

等待雪的坠落

把自己坠落

轻点,再轻一点

空气移动饱和的白

让终生静默的事物永远无法开口说话

 

阳光照在荒草上

春节过后的田野

无论雪怎么囤积又化掉

它们都安静地守护

在鲍家岗

小路细瘦,飞鸟鸣啼

邻家的羊咩咩直叫

吃草,吃草,吃草

干枯的荒草哦

从不会因为被咀嚼

而大病一场

 

相 见

同样一个地方

同样下着雨

相见

你对我说过一句话

多年前说过

多年后继续说

出于对春风的眷恋

珍爱与放弃

是分秒的事

你大约喜欢看泅渡的人

在海浪里沉浮

如一叶扁舟

行走在黄昏,黎明

始终贴着水面

像透纳的一幅印象派的油画

 

春天里的茶花

鸟声从树上掉下来,落在田野

雨粒,肩头

我们种植的茶园

 

丰饶的雨水啊,只有鸟鸣能数清

你美好的色泽

给大地,越冬后的动物

 

最温暖的地方,微风拂过

那蓬勃起来的草地

远远地晃出一枝倒垂的红花

 

我刚刚用手机触碰了它

艳丽冰冷的外表,一片春潮

 

拖尾狐

我羡慕它在雨中

轻快地跑掉,留下半只拖尾

在桥身转角处挥动着白色

湿漉漉的

耀眼的坚守和孤寂

没有半点恐惧

它本不属于人间

湖水一般柔软,垂柳一般漂浮

它走过的地方

我也走了一遍

走得很轻

生怕踩坏了它的每一个脚印

 

雨中的小沙弥

起风,下雨了

我羞愧于想起,你半湿的尊体

蹲坐在初秋老祖寺门前,衣衫完好无损

 

我,站在你对面

全身漂浮灰色的羽毛

像遇雨的鸽子,聚拢翅膀

无法起飞

 

那些隐秘的行踪,被搁置雷区

雨中的小沙弥啊,我半截肉身

已含在石尊里

 

馒头还在山上

馒头,放在桌上两天了

没有丢

让我想起斋堂吃饭时,碗筷碰撞的叫声

 

法师的眼神,投过来

像缝在衣物上的补丁,结实的针线

压过肩头,长廊,大殿的檐角

 

手里攥着馒头,在寺庙,走到哪里

都有补丁

 

现在,拿起它

吃它,就像吃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