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评论》2018年第2期:卷首语、封面和目录
大家读大家
余 华 | 我想这就是人类的美德
李建军 | 体会当代生活的苦恼与问题——论赫尔岑及其文学精神与文学批评
文学史新视野(主持人 王彬彬)
王秀涛 | 第一次文代会代表的产生
新作快评(主持人 王 尧)
段崇轩 | 重构文学“重器”的形质——莫言近期短篇小说综论
岳 雯 | “那条漆黑的路走到了头”——读石一枫《借命而生》
新诗研究
李章斌 | “保持整理老虎背上斑纹的疯狂”: 再读多多
叶 橹 | 呈现之余的期待——读《江苏百年新诗选》
邱 婧 | 身体书写、性别隐喻与族裔想象——重读1980年以来的少数民族女性诗歌
作家作品论
郭 帅 | 在“纯文学”中发现“主旋律” ——铁凝《安德烈的晚上》与“分享艰难”之辨
刘 艳 | 贾平凹写作的古意与今情
姚苏平 | 当下、原乡和想象——论祁智的儿童文学创作
张元珂 | 以小说方式反思当下教育问题——论余一鸣“教育三部曲”
刘 慧 | 从后殖民文本《海底》解析李彦的反抗策略
青年批评家论坛·网络文学专题
房 伟 | 青年批评家如何应对网络文学?
韩模永 | 论网络文学的两副面孔及内在会通
邵晓舟 | 数字时代的文学变奏——网络小说创作法动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