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莲子:捡拾时光的流痕

来源:花城出版社《收藏岁月》 |   2018年05月20日22:01

怀揣一颗听雨的心,让清幽的禅意填满胸腔,总有一天,灵隐禅踪,北峰茶韵,还有这浑朴简约、通旷清逸的大雅之家,都会和我的梦不期而遇。

动身前往中国作家协会杭州创作之家休创作假之前,一个电话打过去,负责接待的叶老师问:“你是带妈妈来吗?”

我不由诧异:“你怎么知道我带妈妈?”

“女作家都喜欢带妈妈来。好的,我给你和妈妈备好房间。”电话那端,热情而爽朗。

“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对方细心周到,接着又补充:如果有记者证,不管过没过期,都请带上,有用得着的地方。

之前,按中国作协创联部通知要求,需要携带中国作协会员证。为找那本自1992年入会后便一直被我束之高阁的会员证,我站着梯子,在书柜顶层翻找了半天才找着。这阵子,心想,岁月绵长,那本有着陈年风霜的记者证,又该去哪儿寻找呢。

一边寻思着,一边有意无意地拉开书桌抽屉,眼前一亮,那本在岁月里年华虚度的记者证,居然就静静地躺在那里。翻开一看,最后一次全国统一更换新证是2006年。细忖半天,该是搬家后刚巧碰上换证,这十余年间,就一直搁在这个随手可及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一句歌词:从来不曾想起,却从来没有忘记。

年轻的时候,很喜欢拿着这本小玩意儿全国各地乱跑,到处享受“无冕之王”的礼遇。所有的故事,都在自己走过的路上和经历的人身上。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已是家庭杂志社班子成员,但因为年轻,还是喜欢拿着这小本子浪迹江湖。记得有一次,在济南,热情好客的报社总编辑听说《家庭》老总来了,素昧平生却慕名盛情款待。肴鲜酒美,大盘大碟一层层地往上垒。敬酒时,一个个依次轮着来。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后,来到洛阳,赶巧正是洛阳牡丹节。

灵机一动,拿着记者证径直就去酒店大堂报到。

“是来采访牡丹节的吗?”

“是的。”年轻就是好,脑子灵光,说话不用左右掂量。

来的都是客。一连几天,好吃好喝,把恃宠而骄的洛阳牡丹美美地赏了个遍。我心陶然。

不再拿着那带有生命印记的物件天马行空,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真正步入官场之后。倒不是因为身上多少有了一点“官气”,而是真的觉得不需要靠它来行各种方便了。同时,我开始转换视角,从关注现实,心怀苍生,在纷繁的世相里发出自己的声音,转向更多地对人生底蕴、生命质量、人生终极价值以及对女性命题的哲学思考,也不忘在岁月与生活中掇菁撷华。这一转变,让我时常能从心底翻寻出不知悄然形成于何时的种种感悟,诉诸笔端,借此安顿自己的心绪和魂灵。

揣着两本久违的证件,来到杭州创作之家。

这里地处西湖风景名胜区核心地块灵隐景区,坐落在千年古刹灵隐禅寺东侧北高峰下百亩茶园内。据说,这座徽派建筑的白色小院,原是中国作协1955年向杭州一位商人购买的旧式庄园,于1988年推倒重建,并设立“杭州创作之家”,供中国作协会员来此度假休养和创作。巴金80岁高龄后曾4次来此小住,其“这真是我的家”的赞语题词,给古朴雅致的“家”增添了温馨的色彩。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夏衍、张光年、贺敬之、冯牧、刘白羽、王元化、草明、王蒙、李凖、邓友梅、徐迟、白桦、柯岩、张贤亮等文学前辈的笔迹,墙上挂着一帧帧他们在创作之家时神采奕奕的生活照。纵然并非岁月遥不可及,但那一抹抹光亮集中在一起,显得有些贵罕。在创作之家的藏书里,还能与飞逝的岁月里久未联系的老朋友们相逢,知道彼此都还安好,都还在继续着自己的故事,并且闪烁在彼此的案头和记忆。尤其难得的是,这里是近佛清静地,梦里亦洗尘。这一感觉不断暗示着自己,我努力掸去胸中的块垒,试图给自己来一场精神的洗礼。每天清晨和暮色朦胧时分,我都会嗅着草木的味道,带着我的禅定与祥和,独步灵隐。

巴金: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

古佛蔼蔼,空门无埃,四周静穆,偶尔会遇见身着法衣的僧人静默无声地从身旁飘然而过。清风明月,明目清心,我钟情于这没有魔障和浊世纷扰的清净之所。

一日,应浙江理工大学李加林教授盛情相邀,欣然做客李加林织锦艺术中心。去年9月,我们一起在北京中宣部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班上,共度学习时光。这次,时值杭州酷暑高温,火辣辣的太阳,让人汗流浃背。李教授执意亲自开车来接我。其实那天他自己的车子限行,他让夫人打出租车上班,自己开着夫人的座驾,穿过大半个杭州市区来接我这个灵隐山居客。

涓滴小事,让人心生温暖。

清癯而洒脱的李加林身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更是一位才华过人却依然孜孜不倦的中华织锦人。他所织造的多件艺术瑰宝被选为“国礼”馈赠外国元首。那天,流连织锦艺术中心那气派幽雅的陈列厅,我看到了美轮美奂的各种织锦艺术品,内容包括织锦肖像、卷轴、镜框、册页、书籍、艺术织锦旗袍,还有《梅兰芳戏装艺术集锦》《蒙娜丽莎》等等,那是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交织,也是艺术创造与科技创新的交织,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参观完陈列室踱步到办公室,大国工匠李加林手脚麻利地开空调同时开窗通风,然后端出精致的茶具,煮茗待客。坐定之后,这位一举创下多项吉尼斯纪录的世界上第一幅丝织长卷《清明上河图》、世界上第一幅仿真彩色织锦画《富春山居图》、世界上第一部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世界上最大的独幅织锦唐卡《壇城》等诸多传世之作,以创新成就国礼的织锦大师,以淡淡的口吻,跟我讲述了30年来在逆境中艰难跋涉,以及成为世界织锦界领军人物的一些幕后故事;讲述自己如何用尖端全新的前沿技术表达精致完美的艺术观点,又如何用独特创新的艺术手法诠释科技的最新理念。当他告诉我,1998年12月,《清明上河图》得到江泽民主席的赞赏,1999年7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办首发暨捐赠仪式;2006年,《孙子兵法》随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作为国礼相赠美国总统小布什。那一刻,我看到李加林的眼里,闪烁着感慨万千又无比激动的神采。

2017年4月,其精美绝伦的最新力作,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走进美国海湖庄园,那就是世界首幅定制仿真彩色织锦《特朗普全家福》。“锦”是中国古代丝绸的一项重要发明,这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瑰宝,在国人眼中是最美好的东西,人们常用“锦绣前程”“锦上添花”等美好的词汇来表示祝福,寄予未来。此次国礼作品摒弃了以往中国风和中国特色的惯例,而是采用与海湖庄园呼应的欧式风格,与庄园中富丽华贵的王室风格相协调。李加林与团队的五位织锦技师夜以继日,五易其稿,耗费200多个小时,终于以传统丝绸技艺与现代织锦技术的完美融合,完成了这幅宽105厘米、高77厘米的《特朗普全家福》织锦肖像画,成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国礼,再次向世界展示悠久而辉煌的中华文明。

说真的,李加林荣耀背后的种种辛酸,让人听着不胜唏嘘。创业初期,他在最困难拮据,每月只靠310元待岗工资过活的时候,每顿只舍得吃3.5元的盒饭。而他那些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织锦艺术,是那样璀璨夺目,令人赞叹不已。那天中午,他客气地提出要请我吃饭,面带微笑,细腻坦诚。我感其盛情厚意,但还是握手作别,“那织锦的饕餮盛宴,已让人回味无穷,感佩殊深。我得赶回创作之家陪母亲一起用餐”。

人生有些事,真是神秘。

在父亲乘鹤归去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走不出悲伤,一次次因为缅想而怆然泣下,可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梦见过父亲。这次,在灵隐寺边上小住,天天花木隔墙闻僧语,日日在神灵感应的道场感受禅意,居然几次在梦中见到了父亲。有一次,我梦见父亲身体好了,讲话声音洪亮,走路腰板很直。我跟父亲说,爸,您想吃点什么,我给您做。

说实话,这梦,做得让人既伤感又有些微安慰。许多年前,我曾经陪父母到杭州度假。如今,父亲不在了,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可我又看到了父亲,我的父亲还好好的!

真希望这片刻能成为永恒!

我笃信天地间真是有人类智慧达不到的一个灵明之境。虽人天永隔,但那种至亲至爱的亲情,可以互通阴阳两界,可以穿越时空和一切封闭而得以心息相通。

陪着母亲,看见父亲,听听梵音,谈谈文学,会会文朋艺友,偶尔,独坐庭院里岁月弥久的香樟下,在几乎无事的平静里,想想远的和近的一些物事,打量打量人生的繁复与简单,还有那些既平凡又深刻的醒悟。灵隐十日,素心如简,梦通灵境,甚好。

高温酷暑中终于迎来立秋后的凉爽。秋雨滴滴答答,敲打着窗棂,又仿佛是落在心里,溅起一圈圈的涟漪,让人淡然之中更觉着缕缕清凉。雨中,窗外葳蕤青翠的园子滋润如画,枝头触手可及的石榴垂垂欲滴,“家”门口北高峰下那片寂静的茶园愈显静幽,它们对我有着冥冥之中的吸引。

写作向来是灵魂的事,也是一种命定的相遇。秋雨若弦,似诗如幻。我就想起,有些人灵魂里是有“雨意”的,譬如陶渊明,远离俗世,用田园山野织就道场,让灵魂里那场沥沥细雨,把心怀浸润得闲适自在。虽说生命的过程,往往就是个忘却的过程。但我相信,怀揣一颗听雨的心,让清幽的禅意填满胸腔,在叠增的岁月里,总有一天,灵隐禅踪,北峰茶韵,还有这浑朴简约、通旷清逸的大雅之家,都会和我的梦不期而遇。

(2017年8月12日于杭州创作之家)

《收藏岁月》 徐春平/莲子 著

徐春平,1955年出生,广州市天河区政协原副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以藏入文,以文论藏,亦藏亦文。先后在省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报告文学、随笔、散文约30万字。出版《唐叶有道碑》(花城出版社,2011年)、《从高雄到广州》(花城出版社,2014年),两书于2017年5月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莲子,本名徐春莲,品牌期刊《家庭》创办人之一,历任家庭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广东省妇联副主席兼家庭期刊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省妇联巡视员等。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首批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编审、一级作家。广州大学客座研究员。出版《用心触摸世界》、《莲子作品选》(三卷)、《中国最后的自梳女》、《传奇》等著作2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