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做实现梦想的实干家

来源:人民日报 | 六小龄童  2018年05月15日09:10

有梦就要去追寻,在梦想面前,我们不能夸夸其谈,要做实干家,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游本昌是我的挚友,也是我非常敬重的师长。1985年,他在电视剧《济公》中担纲主演,仅凭一顶帽子、一件破袈裟、一把破蒲扇,便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出一个嬉笑怒骂、惩恶扬善的济公形象。如今一提济公,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他。甚至你到一些寺庙去参观,那些济公塑像也是按照游本昌版济公形象塑造的。

有评论说“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和游本昌扮演的济公让中国人记一辈子”,这让我有些受宠若惊。我家从曾祖父那一辈就开始演猴戏,我是章氏猴戏第四代传人。观众说“六小龄童身上流淌着孙悟空的血液”,这其实是章氏几代人努力的结果,其中有明显的家学传承。游本昌将济公演绎得出神入化,却是完全凭借自身努力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正如他自己所说,饰演济公用尽了他一生所学,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最近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梦想永远不会太晚》是对游本昌艺术人生的回望与思考,许晋杭撰写,游思涵监制。作者历时5年,日常笔记写满5个本子,最终成文几十万字,数易其稿,方成此书。本书包括“最强龙套”“济公出世”等五部分,描绘出一位德艺双馨、从不向命运臣服的艺术家形象。游本昌对学生、观众和同行,都可谓谦谦君子,他从来不跟人抢角色,经常演别人挑剩下的,一生曾饰演79个龙套角色,80岁卖房创业,这就是传主的传奇人生。通过本书,我们还可以看到1985年版电视剧《济公》文字图像资料和幕后花絮,其中大多是首次披露。游本昌关于表演艺术的经验技巧,相信也会对年轻演员有启发。

游本昌出演那么多龙套角色并不奇怪:演员数量庞大,真正有能力且有机会担任主角的少之又少。对一部作品来说,龙套演员必不可少,因此演员一定得有一颗平常心。游本昌在这方面正是年轻演员的榜样,他深知“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总是认真对待自己饰演的每一个角色。譬如书中谈到,游本昌将自己定位为“佐料演员”, 为演好话剧《大雷雨》里的农奴,他看了19本书,只有这样,他才能确定这个龙套该怎么演,才能在心里构架起这个老农奴的穿着打扮、衣食习惯、心理逻辑。女主人卡杰林娜自杀后,游本昌饰演的农奴在最后一场戏里走过场,他看着茫茫大海,在大幕拉上之前,流下无可奈何的眼泪。这一个短短的过场一句台词也没有,却留下一段经典表演,被评价为“经典的龙套”。

农奴也好,济公也罢,任何一个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着各自的个性,都需要演员认真对待。为塑造好济公这个形象,游本昌刻苦钻研,阅读大量关于济公的典籍,力求走入人物的内心,熟悉他、成为他。与此同时,游本昌反复琢磨卓别林的喜剧表演风格以及中国传统戏曲、哑剧等表演技巧,将各方所长融入到自己的表演中去,最终成功地完成对济公形象的诠释。

拍戏时,游本昌不怕吃苦,只要是为了提高作品质量,哪怕让他重复100次也毫无怨言。这正是作为演员的“工匠精神”。他经常告诫后辈:“你们进了剧组,如果分配给自己的是小角色,也要把小角色当成主角来创作和准备。只有你现在举轻若重,以后碰到真正的大角色才能举重若轻。不然机会来了,真正到了硬碰硬的时候,你抓都抓不住。”游本昌认为现在有些演员本末倒置,花太多时间在包装、出名、应酬上面,没有把功夫下在“点”上。对此,我深以为然。如今能够静下心来钻研艺术的演员不多,不少人想早出名、挣快钱,这不是演艺事业的正途。

生活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历经生活磨难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一辈子、一部戏,伴随一代人成长,游本昌因为他的济公形象走上艺术高峰。如今,游本昌已经86岁高龄,仍然活跃在话剧舞台上。有人说,这个年纪应该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游本昌却说:“那种状态我接受不了。”游先生长我26岁,他对人生、对事业的态度让我倍感压力,也让我有了继续奋斗的目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游本昌至今还在坚持用文艺教化人心,还在做艺术传承工作,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根本没有丝毫理由懈怠。有梦,就要去追寻,梦想永远都不会太晚;在梦想面前,我们不能夸夸其谈,要做实干家,如此才能有所成就。

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表演艺术家,1959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从小随父六龄童学艺。1976年考入浙江省昆剧团艺校,专攻武生。曾主演戏曲《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车》《战马超》等作品,主演电视剧《西游记》,2017年执导电影《玄奘西游记》,同年担任纪录片《一带一路 重走玄奘路》总制片人、总导演,曾出版《六小龄童·猴缘》《行者》等作品,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荣誉,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