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迟子建新作《候鸟的勇敢》: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飞翔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泽宇  2018年05月11日09:55

5月9日晚的蓬蒿剧场,暗黄色的镁光灯下,气氛静谧又祥和。“所有的翅膀都渴望飞翔——迟子建新书《候鸟的勇敢》朗读首发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蓬蒿剧场共同策划,以朗诵的方式发布迟子建的小说新作《候鸟的勇敢》。

《候鸟的勇敢》书影

小说中,迟子建选择金瓮河候鸟保护站为故事的主要场所,主人翁周铁牙和张黑脸在保护候鸟的过程中,呈现出人性善恶的方方面面。迟子建以干净唯美的笔触,直面现实世界的罅隙和日常的波澜,书写精神迷途之人的爱与悲痛、欲望与沉溺,以及思索和选择。候鸟和留鸟仿佛社会阶层的隐喻者,道尽苍凉世事下美的光辉。

在长达一个小时的朗诵环节中,来自各行业的文学爱好者依次朗读了《候鸟的勇敢》中的重要章节,唯美的故事在诵读中缓缓展开。在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中,迟子建醇厚典雅的语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阿来朗读《候鸟的勇敢》片段

作家阿来现场用四川话朗读了《候鸟的勇敢》片段,他戏称这是把小说翻译成了四川方言。在对谈环节,阿来说,“好东西就是用所有语言讲出来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他认为迟子建的小说就有这种特质,无论用什么语言、什么音调读出来,都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好。阿来认为,在《候鸟的勇敢》中有着层层叠叠的“交响”,既有人与人之间的,也有人与自然之间的,而后者恰恰是当下文学中所欠缺的。在迟子建的小说中,自然的形态实质上是对人灵魂的启示和救赎,二者存在互相映照、互相对比、互相提升的关系。

评论家、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更多地关注小说中的社会生态层面。在他看来,书中的“候鸟人”问题是对目前社会现象的讽刺,但同时,作品的写作重心又在鸟与人之间善与美的混响,社会的多样性、复杂性在作品中以一个混沌的的结构呈现在读者面前,潘凯雄认为,“《候鸟的勇敢》在这种复杂的层面上展现了自身的圆满”。

作家迟子建与大家分享创作经历

而迟子建则认为,“所有的作品都没有完美的,就像没有完美的人生一样”。她与大家分享写作《候鸟的勇敢》时的写作状态,是一种很自由、很过瘾、不舍得结束的状态。迟子建表示,她希望自己的写作一直在美的享受中感受文学,就像供奉一座修行的小庙,永远真诚不炫耀。

据悉,《候鸟的勇敢》全书近10万字,是迟子建中篇小说中体量最大的一部。值得一提的是,迟子建亲手为新书画了羽毛插画,用在了扉页和内文页角,以表示她对作品的理解。

现场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读者们仍然热情高涨,在线上仍继续朗读这部小说。正如迟子建所说,正是读者照耀着她在极寒之地继续前行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