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4期卷首语、目录
《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4期,卷首语
本期中篇小说《生产连》精刻细镂军事生活和军人日常,其准确生动和思致深入,让它既悦人眼目,又值得细细玩味。小说具有铮琮若溪的语感,在流畅叙述故事与细节的同时,重点写了陶器和肖擎刚两个人物,并因其独特和鲜明,使之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典型意味。或者说,作品的重点也许并不是描写这两个人物,而是写一种发生于军人身上的内心与精神的搏斗。作品内蕴的思想与认识价值,或曰这部作品的独到之处,正在于此。以往的军营故事,很少见到军人伦理的复杂状态,能真正进入内心世界,关注和分析军人内在情感与精神的作品还嫌太少。陶器虽然肩负了丁教导员赋予的任务和使命,理所应当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但当面对严峻事态和不利情势时,他会反复考虑自己的进退与升迁;当他将自己的精神与“刺头”班长肖擎刚连接在一起的时候,才真正地进入了对方的精神世界;进而在“挽救”肖擎刚时,他自己也才得以成长与完善。与陶器相比,肖擎刚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存在,他的身上集结了以往军营中诸多的弊病与问题,好在他的精神困厄被陶器发现,并在与陶器的明争暗斗中,或者在命运的绝望中,为陶器所“挽救”。最终,穿越精神迷茫的幽暗隧道,一个真正的军人形象得以重新站立起来。
以文学的方式聚焦中国梦强军梦,尤其是近距离呈现我军变革的历史进程,无疑是当下军旅文学的重要责任与使命。近年来,中国军队高科技武器装备“下饺子”般地惊艳世界,全面提升了我军战斗力与影响力。摆在作家面前的问题是,怎样以文学的方式表现科技兴军的进程与状态?似乎科技类的东西很难进入文学表达,当年徐迟的著名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在描述具体的数学问题时也曾面临着巨大的转换难题。
本期非虚构作品《飞行手记》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困扰。徐迟在作品中主要是塑造人物,数学问题是他在认为实在不能不写的情况下而为之的,而本篇作品则没有徐迟的顾虑。飞行员出身的作者就那么认真地、细致地描述他的战机和他的训练,涉及许多技术性的内容。在有关规定允许的情况下,作者细致记述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经过与感受,除了若干独特细节之外,重点描写了一次事先毫无准备的“实战”经历,并把战斗过程写得细腻逼真、惊心动魄,参战者的那种睿智、果敢与大将风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我们可以从作品中领会军人对本职、任务、武器的执迷和热爱,当然也有理由设想,军事技术“教科书”式的灌输或许还有更好的写法,科技的玄奥或许可以消融在生活化、细节化的描写里,而军事高科技与文学语言有机交融所生发的文学之火,或许会具有一种难得的灿烂和奇异。
2018年,目录
中篇小说
生产连 言九鼎
兵营墙外的木香花 李兴杰
短篇小说
浓雾 李 骏
停不下的脚步…… 李家华
非 虚 构
飞行手记 宁 明
散 文
女子与战神 杨闻宇
专栏:横槊品诗录
“少年”岑参及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陈 曦
诗 歌
落水的斑斓猛虎 吴少东
我们念过的书 耿 翔
不虚此行 海 湄
星光万花筒 禹 农
在罗布泊的夜晚醒来 王方方
批 评
“借史托人”与生命的深度凝视 王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