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庆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先生诞辰90周年暨舞台生活85周年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18年05月04日08:34

青年时期的赵燕侠

《碧波仙子》

《白蛇传》

2017年12月,赵燕侠在展演新闻发布会上。

京剧演唱会

一炮而红 创立流派

赵燕侠不仅是赵派创始人,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赵燕侠5岁登台,在《三娘教子》中扮演薛倚哥,获得成功,此后在父亲赵筱楼的严格训教下开始了从艺生涯。10岁左右,她就在武汉、上海和厦门等地演出了多部重头戏。她14岁进京,师从荀慧生、诸茹香、李凌枫、何佩华等深造。她15岁开始正式挂牌,在侯喜瑞、叶盛兰、马富禄等名家的辅佐下于北京三庆戏院连续3天登台,分别主演了《十三妹》《大英杰烈》和《翠屏山》,一炮而红。她挑起“燕鸣社”的旗帜,并且先后与谭富英、金少山、杨宝森、李少春、马连良、裘盛戎等同台演出《霸王别姬》《二进宫》《桑园会》《四郎探母》和《坐楼杀惜》等剧目,或与他们同列头牌,或不分牌次。1951年,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成立董事会,年仅23岁的赵燕侠就与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马连良、谭富英、萧长华、郝寿臣、老舍等前辈共同成为董事会董事。她与许多独自挑班的艺术前辈一样,为筹建学校义演筹款。由她担任领衔主演的燕鸣社,后改为燕鸣京剧团,以稳定的票房收入,走遍全国各地,以不断排演的新戏和鲜明的艺术个性持续演出达15年之久。其后,燕鸣京剧团在政府的动员下并入了当年实力最为强大的北京京剧团,她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并列五大头牌。20世纪50年代初,她就开始创排了自己的新戏《孟姜女》《春香传》《风雪寒窑》和北京京剧舞台上的第一个现代戏《白毛女》,这些戏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和可观的票房收入。1963年,与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组团赴香港演出,她成功地主演了《碧波仙子》《盘夫索夫》《荀灌娘》;后又应邀与老前辈姜妙香联袂加演3场《玉堂春》,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肯定。周恩来总理观看了她的演出后,不但称赞她主演的《玉堂春》就是“中国的《复活》”,而且热情地支持她创立独特的表演风格,认为“赵燕侠完全可以称为赵派”。在排演了《红梅阁》《白蛇传》和《沙家浜》等剧目之后,她的表演艺术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赵燕侠戏路宽,能胜任青衣、花旦、刀马旦、文武小生。在从艺的道路上,她也创造了几项“第一”,即:第一位在京剧舞台上演京剧现代戏的演员;上世纪50年代,一级京剧演员全国共有14位,她在其中最年轻且是唯一的女性;“文革”结束后,第一个率领京剧团走出国门,在美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商业性演出,为国家赚取外汇25万美元;第一个在文艺界搞体制改革,打破铁饭碗,带头搞承包,带团到全国巡演。

变革创新 别具一格

赵燕侠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她演的《红娘》《花田八错》《辛安驿》《荀灌娘》《玉堂春》等剧,在继承荀派表演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条件大胆突破。她表演洒脱、嗓音甜亮、唱腔悠扬、念白清脆、咬字清晰,而且善于塑造不同类型的艺术形象,这些鲜明的艺术特点形成了京剧的赵派风格,赵燕侠也成了唯一一位女性京剧流派创始人。

赵燕侠从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始将变革创新意识付诸实践,为了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观众都能听清、看懂自己的戏,她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她在发音吐字方面十分讲究,无需字幕的配合就能让观众听得清清楚楚。这不仅得力于口齿功力之深,还在于她把那些观众费力难懂的湖广音的字和某些上口字、尖字大胆舍弃,改用观众易懂的京音,清晰明了又不失京剧的韵味。

她特别注意唱念中的情感,总是把优美动听的唱腔和感人的情绪融为一体。为此,她特别重视向生活学习,向其他艺术门类学习。为了演好《沙家浜》中开茶馆的老板娘,她就从南方卖开水、烧“老虎灶”的老太太身上学了许多习惯动作和说话语气。

在运用程式的过程中,她经常把生活中汲取的营养融化在传统的表演程式中,使旧有的程式呈现出生活的灵气,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在许多艺术处理上,她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如,《白蛇传·合钵》中母子分离时唱的大段“二黄三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小乖乖”。这段唱腔的安排,一方面要成为全剧的“豹尾”,另一方面也要通过这段唱腔体现出母亲对爱子的真情。她特别强调白素贞此时此刻面对的是即将天各一方、尚在襁褓中的婴儿,母子分离,是撕心裂肺的伤痛,所以面对婴儿的唱念要含着热泪,声音要柔软,夹着哭泣的声音,表达出母亲对儿子的怜爱。如她在唱之前一声“儿啊”,仅两个字就已经深深地刺痛了观众的心,使剧场内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当她唱到“再亲亲儿的脸,再吻吻儿的腮”的时候,那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深刻地感染着观众,使之无不动容。由此,一出别具一格的赵派《白蛇传》诞生了,成功了,站住了,并且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赵燕侠创立的赵派艺术,是在深厚的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迁而不断变革的艺术,是充满青春活力的艺术,是京剧艺术贴近时代、贴近现代青年观众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创举。

展演精彩 燕声齐鸣

2018年适逢赵派创始人、北京京剧院奠基人之一赵燕侠先生90岁华诞暨舞台生活85周年。值此之际,北京京剧院于4月10日至15日隆重推出“庆祝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赵燕侠先生诞辰90周年暨舞台生活85周年展演”,并得到了北京市戏曲艺术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领衔主演登台亮嗓,名家荟萃;青年演员轮番献艺,流派纷呈;赵派弟子、学生纷纷出场,“燕声齐鸣”……4月10日,北京长安大戏院,一场盛大的京剧演唱会拉开了此次庆祝活动的序幕。紧接着,4月11日至15日,《玉堂春》《花田八错》《碧波仙子》《荀灌娘》《白蛇传》,5部赵派剧目由赵燕侠的女儿、赵派青衣演员张雏燕携手赵派弟子、学习赵派的学生共同演绎,集中展示赵派艺术在当代京剧舞台的活力,全面彰显赵派艺术的迷人魅力。

据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介绍,赵燕侠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这些前辈艺术大师同为北京京剧院的奠基人,她的舞台艺术和创造精神是北京京剧院的宝贵财富。赵燕侠对京剧艺术和北京京剧院都有不可磨灭、不可取代的贡献。因此,在赵燕侠九十华诞和从艺八十五载之际,北京京剧院隆重举行系列庆祝演出,是为了全面彰显赵派艺术的迷人魅力,让广大观众见证赵派艺术的继承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