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及作品招标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成都市文联领导审定意见,现将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及作品招标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文学界和社会监督。续签约上年特邀作家王爰飞、颜歌,新签约特邀作家张新泉、李春雷、李西闽、李美皆、陈仓、周李立、麦子、王林柏,新签约作家章泥、蒋林、余震、周俊华、陈新、黎正明、曹蓉、向以鲜、席永君、印子君、庞惊涛、李牧雨。公示时间为2018年5月2日至5月9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与成都市文联文学部联系。
联系人:苏晓君,电话:028—86637395;电子邮箱:wenxuechu@163.com;通讯地址:成都市青羊区金家坝街7号成都文联大厦;邮政编码:610015
附件: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及作品公示名单(附后)
成都市文联
2018年5月2日
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及作品公示名单
按照《成都文学院2018年(第九届)签约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学创作招标公告》,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及作品招标工作已于近期结束。本次招标,申报人数共计108人,收到作品创作计划书141件。其中:长篇小说(含长篇报告文学、长篇纪实文学、长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83件,其它体裁58件。除各区(市)县文联积极推荐外,广大作家、作者踊跃参加,有外省作家如北京、上海、河北、重庆、福建、甘肃、黑龙江等11人,省内除成都外的作家,如绵阳、遂宁、乐山、德阳、广元等地也有10人积极参与;有中国作协会员34人、省级作协会员45人申报;曾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或“五个一工程”奖50人;申报文学作品体裁齐全,涉及长篇小说62件、长篇报告文学8件、长篇纪实文学4件、长篇儿童文学9件、散文集17件、诗歌集20件、中短篇文学集14件、剧本7件等。
4月26日,从成都市文联文学作品专家评委库中随机抽取出的7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包括特邀著名诗人、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市作协主席、《青年作家》和《草堂》诗刊主编梁平,儿童文学作家、省作协副主席、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骆平,评论家、市作协副主席、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向荣,诗人、市作协副主席杨天福(笔名:杨然),报告文学作家、省作协阿来工作室主任熊莺,小说家、诗人、市作协副秘书长魏平(笔名:凸凹),散文家、《青年作家》编辑凌仕江。专家组在成都市文联全程监督下,实行“背靠背独立评审+综合评议”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对申报作者及其作品创作计划书进行了认真审议。考虑长篇类为主,兼顾其他体裁,结合专家组评审意见,2018年度成都文学院(第九届)签约作家22位,其中,续签上年度特邀作家2位(王爰飞长篇小说《桃源村轶事》《暗战谍影》、颜歌长篇小说《县志办2010》),新签约作家20位(含特邀作家8位、外地作家4位)。涉及长篇小说作者8位、长篇报告文学作者3位,儿童文学作者3位、诗歌集作者4位、散文随笔集作者2位、中短篇小说集作者1位、电影剧本作者1位。2018年,新签约候选人及作品(暂名)名单如下(排序不分先后):
1、特邀作家:张新泉,男,77岁,原《星星》诗刊副主编、常务副主编,著有诗集《野水》《人生在世》《宿命与微笑》《鸟落民间》等9部。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申报作品:诗集《事到如今》,以作者所感受的成都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变迁谱写成诗,赞美成都美好生活。诗集《张新泉的诗》,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00余首反映成都人民生活方方面面、向善向真向美的诗歌作品。
2、特邀作家:李春雷,男,50岁,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系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长篇报告文学19部,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篇。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蝉联三届)等。特邀引荐人:税清静。
申报作品:长篇报告文学《蜀镜》。1956年,主人翁王航生于成都,长于成都。父亲是一名军官,她长得漂亮可人,是人见人爱的小公主。青春期之后,她的生活发生了奇特变异,她疯狂地跳舞,交际,尽情地享受着人生的春天。1982年,“严打”,她被抓进监狱,劳教三年。出狱后,工作没有了,家庭没有了,患癌症被切除子宫。为了生存,她摆摊卖菜,当群众演员,到外地做生意。地震了!她走进救援队,当起了志愿者,在医院看护伤员……她把自己的存款全部取出来,送给伤员们。孩子们称为她妈妈。
3、特邀作家:李西闽,原名李希敏,男,52岁,中共党员,现居上海。1984年10月,应征入伍。1994年6月,广州军区空军某师政治部干事。2004年10月,退役。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解放军文艺》《收获》《天涯》《作家》《青年作家》等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出版唐镇三部曲《酸》《腥》《麻》《死亡之书》《狗岁月》《血钞票》《崩溃》《巫婆的女儿》《温暖的人皮》等长篇小说30多部。有五卷本《李西闽自选文集》、六卷本《李西闽文集》以及10卷本《李西闽经典小说文集》出版。2008年汶川大地震被埋废墟76小时,获救后写作的长篇纪实散文《幸存者》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特邀引荐人:卢萍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我们为什么要呼救》,作品是一部关于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的心灵史。作者曾经在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废墟76个小时,此书是作者近十年来,生活、情感积累所迸发出的小说,是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部小说书写了地震中作者与成都的多位幸存者的经历,反应了他们勇敢面对自己受过创伤的心灵,一步一步走出困境,重新拥抱生活,走上自我救赎的道路,感人至深。
4、特邀作家:李美皆,女,49岁,中共党员,现居北京,曾任南京解放军国际学院文学评论中心主任、北京空军指挥学院大校。2017年转业,现为自由评论家、作家。出版评论集《容易被搅浑的是我们的心》《为一只金苹果所击穿》《文学批评的平常心》《新时期军旅女作家研究》,散文随笔集《说吧,女人》《爱你备受摧残的容颜》,长篇小说《说吧,身体》。发表中篇小说《我的异次元恋情》《空白的嘴唇》《我是谢蜻蜓》等。
申报作品:散文集《女性情感散文集》(暂定名),女性情感如爱情一样,是人类不竭的话题。相比于虚构的女性情感故事,非虚构的女性情感更能吸引我。回溯中国百年,没有一个女人的人生比丁玲更复杂,比小说更像小说。探索她的情感史,可以小孔成像一般地看见两性关系中的人性律动,也折射出百年中国的时代风云。除了个人情感的丰富性,丁玲作为时代女性在二十世纪中国也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在她与韦君宜、萧红等人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女性道路选择的不同指归,发现女性与时代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无论写丁玲还是韦君宜和萧红,本书都十分重视“我”对于她们的体悟,所呈现的是“我”感觉中的她们。“我”的视角介入,使女性情感的探索避免了凌空蹈虚,而走向思想化、灵魂化。
5、特邀作家:陈仓,70后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陕西丹凤县人,现居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普陀区作协副主席,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会长。曾参加诗刊社第28届青春诗会,为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级研讨班学员。代表作有《流浪无罪》《诗上海》《艾的门》等诗集,八卷本《陈仓进城》系列小说集。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陈仓长篇四部曲》。自2013年以来,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转载累计20多次,4次进入中国小说学会等机构评定的年度排行榜,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等编辑的年度选本达16次,诗歌、散文累计入选各类年度选本数十次。先后获得第三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上海市作协2013年度、2014年度优秀作品奖,第二届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中国作协《小说选刊》(2014-2015)双年奖,《人民文学》第四届美丽中国散文征文奖,首届陕西青年文学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2016年度优秀作家贡献奖。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后土寺》,书写一位农民父亲对田园的不舍,一位白领儿子对城市的迷恋,一位留守孙女的两难处境,一脉相承的三代人,农村既是终点又是起点,城市既是远方又是归宿;从农村到城市,从故乡到他乡,时空的不断转换,道不尽的人生悲欢,意在告诉我们,万物生于土地,又归于土地,不要忘记土地,要热爱那些耕种土地的人。被誉为“大移民时代多年未遇的锥心之作,让你哭着笑着爱着读懂自己”。
6、特邀作家:周李立,女,34岁,现居北京。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6-2017年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任《作家通讯》编辑,2017年11月至今于作家出版社任图书编辑。2008年起陆续在《收获》《十月》《当代》《花城》等文学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代表作如《八道门》《火山》《去宽窄巷跑步》等,多篇小说被选载及入选多种年度选本。出版小说集《八道门》《透视》《欢喜腾》。获汉语文学女评委奖、17届百花文学奖、《小说选刊》新人奖及双年奖中篇小说奖、储吉旺小说奖、朔方文学奖、《广州文艺》都市小说双年奖一等奖、《长江丛刊》2015年度小说奖。长篇小说《艺术区》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小说集《欢喜腾》入选中华文学基金会2013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小说《爱情的头发》入选中国小说学会2016年度短篇小说排行榜。
申报作品:中短篇小说精选集《黑熊怪》,作品为作者小说精选集,收入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各三篇。其中,短篇小说《去宽窄巷跑步》以成都宽窄巷近十年的开发变化为故事背景,容纳三代女性在生活与情感中看似迥异的境遇与本质相似的失落。短篇小说《移栽》和《跳绳》以现代都市中的艺术区为背景,或描写艺术青年在艺术追求与现实遭际中的撕裂,或展现情感体验在抑制中的尴尬爆发。中篇小说《更迭•另存》同样以艺术区为故事背景,揭示艺术区暗藏的利益交换与权力博弈。中篇小说《黑熊怪》中貌似完美的中产阶级女性面对生活的日常貌似处变不惊实则无能为力。中篇小说《坠落》讲述了一桩跨越近二十年的集体记忆骗局。作品关注个人在时代中近乎命定的孤独感,题材涉及当下都市人群生活的诸多层面。
7、特邀作家:麦子,原名:廖小琴,女,42岁。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创作出版长篇儿童小说《29幅年画》《奶奶的小世界》《四角豆的秘密》《大熊的女儿》《怪小子乌小乌》等,短篇童话集《半勺绿》《星星猎手》《世界上最温暖的东西》《坏狐狸阿布》(1、2) 《有一位叫木雅的女孩》《南瓜不懂萝卜苦》《春风剪》 《坏狐狸阿布》(3)等,绘本《棉婆婆睡不着》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转载的短篇小说、童话约为600篇左右,约220万字。作品入选《2016年中国年度童话》《2015年中国年度童话》《2015年中国年度儿童文学》《2015年中国年度童话》《2014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2012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集》 《2011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集》《2011年中国年度童话》 《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精选》《2009年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集》《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最佳中国儿童文学读本》《当代儿童文学名家童话》等书籍。《大熊的女儿》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奖项。
申报作品:长篇儿童文学《淡香有青梅》,作品以女孩淡淡的视角,书写了淡香村一群性情各异,遭遇不同的孩子。他们中有的粗野憨厚,有的爱说大话、谎话,有的自私虚荣,有的静若莲花,有的顽劣调皮,有的善良平和……因不同的人生境遇,遭遇不同的命运,有的不幸罹难;有的在厄运面前,毅然面对困苦。在作者的笔下,这些孩子都并不完美,但却始终呈现出一派天然和率真,在厄运和困苦中,从不曾失掉良善和勇气,努力地朝向明亮的方向,找寻着光明和力量。
8、特邀作家:王林柏,男,38岁,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曾获“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特等奖、第十六届台湾牧笛奖第二名、第四十四届香港青年文学奖童话组冠军、第五届“大白鲸”原创图画书优秀作品银奖等荣誉。作品《拯救天才》获2017年第十届全国儿童文学奖。
申报作品:长篇儿童文学《拯救天才之扁鹊篇》,作品讲述麦可,乔乔和木乙三位主人公乘坐时光机,继续执行拯救天才的任务,在战国拯救神医扁鹊的故事。
9、章泥,原名:张历,女,中共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中短篇小说散见于《十月》《钟山》《文艺报》《山花》《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尘归尘,土归土》,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荒山菊》。除小说创作外,有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图片等发表,获四川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四川省新闻奖。获第八届四川文学奖。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迎风山上的告别》从独特而精准的视角深情讲述了脱贫攻坚进程中一段不同凡常的故事——深度贫困农村家庭中的残障孩子,最后怎么一个都不少地告别贫困。作品把主人翁的成长经历置之于精准扶贫的大背景,既聚焦众多贫困户在省、巿、县、乡、村等多方面积极作用下的改观,又注目贫困户乡亲与乡亲之间的相互帮扶,特别刻画了残障弱势群体的自身努力和心路历程。与经典相遇,和科技携手,文中主要人物先后在成都这一片热土获得了命运的转机和精神的礼遇。“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方略,正让主人翁及与他一样曾经贫寒困苦的青少年与时代共奋进。
10、蒋林,男,40岁,中共党员。从2003年至今,一直在读者报社工作,曾担任责任编辑、采编中心主任,现为副社长。出版长篇小说《绝望收藏室》《隐蔽的脸》《守望麦田》《爱与忠贞》,中短篇小说集《巢》《故事或现实》《乌有之乡》《流放者》《马不停蹄的忧伤》《地震时期的生命与爱》等,并在《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安徽文学》等发表多篇文章。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最好的告别》,是一部以成都社区医院为背景的,关注死亡,透视死亡,探究死亡伦理的长篇小说。故事的两个主人公分别是66岁的凌先生和10岁的男孩小可。本书以一位癌症晚期病人的视角,将“死亡”这一充满神秘与恐惧的话题无限拉近,让读者在平凡而生动的故事中找寻自我,从而开启个人的思想洪闸,思考死亡之于人生的真正意义。
11、余震,男,46岁,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在成都市青白江区文化馆工作,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诗歌、小说、故事、散文作品在《青春》《绿风》《杂文报》《新课程报》《故事世界》《文泽》等省、市刊物发表;2010年出版长篇小说《耳花绽开的年代》(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宁夏人民出版社CIP数据核字(2010)第016295号)。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蓝毗河》。1946年-1950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的黑暗时期,国民党政府巧取豪夺,横征暴敛,无休止地征粮派款,抓壮丁,加上军阀、恶霸、土匪横行,地方老财盘剥,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府之国”成了人间炼狱。随着解放军南下的脚步,敌后出现反内战、反剥削、反压迫的浪潮,地下党成立了“川西解放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奋起自卫,迎接解放,川西平原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天府之国”就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等待春天的到来。
12、周俊华,男,52岁,中共党员。先后在《昆仑》《解放军文艺》《四川文学》等刊物发表中篇小说《死亡说》《兵道》《白夜》《军事大循环》等,约百余万字。
申报作品:长篇小说《寻找如意》,作品以成都为背景,用寓言式的写作,再现了汶川特大地震的惨烈和沉痛。小鬼魂在木耳乡的出现,让痛失爱子的小学教师钟秋混淆了人鬼之间的界线,竟而让无数失去孩子的家庭趋之若鹜,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做释比的父亲老嘉森与小鬼魂之间的战斗,最后以失败告终。暗示大自然的神圣、强大和不可侵犯。
13、陈新,男,46岁,中国作协会员,成都作协主席团委员。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儿童文学》《萌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出版长篇报告文学《蛟龙逐梦》、《嫦娥揽月》等。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人民文学》散文大赛奖、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等。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
申报作品: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大飞机》,记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国商飞C919大型客机研制过程,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之一。通过描写总设计师程不时、金壮龙、吴光辉等作为主线,串起中国大飞机的继往开来,及中国商飞从无到有,其中成都飞机公司参与机头制造,成都航空公司参与运营研究,C919的研制过程、及国内外反响,反映中国的创新力和综合国力,鼓舞人心。
长篇报告文学《九寨祥云》,2017年8月8日21点19分,九寨沟地震发生,地动山摇,道路垮塌,人亡人伤。旦夕之间,打通成都至九寨沟生命救援通道,成都积极配合救治危重伤员,成都市民游客积极自救的同时,参与他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抗震救灾美丽赞歌。爱的力量穿越危难,无恐无惧。
14、黎正明,男,52岁,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二级文创。曾担任香港《世界经济》《海南特区报》《现代青年》等报刊编辑、记者及副主编、副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少年时代开始至今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万字左右。公开出版有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永远的邓小平》《中国精神》等10部,其中《永远的邓小平》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题写书名。作品荣获国家、省、市文学奖项多次。
申报作品:长篇报告文学《爱在都江堰》,作者通过自己亲身经历,采用纪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一位普通志愿者于“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千里迢迢来到成都,之后8次进川,在极重灾区都江堰当志愿者的曲折经历与人生感悟,以及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
15、曹蓉,女,44岁,原四川人民出版社《西部旅游》杂志社副总编,现专职创作。散文集《流浪的云》获“海内外散文传播”二等奖;散文集《月亮的鞭子》获“四川文学奖”。出版长篇小说《栀子花开》,传记文学《我是中国人——雪源大师传奇》《薛永新传奇》《高道李真果》,散文集《赴一场人神之恋的爱情》。从1991年至今,在省内外发表散文作品、报告文学、小说等数百万字。其中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和省市奖项,并收入当代精品书籍。
申报作品:儿童文学连环画系列《土豆娃地震逃生记》《土豆娃洪灾逃生记》,通过讲述以土豆娃为主角的三位川北小学生在灾难来袭时自救和帮助他人逃生的故事,情景转化传播自然灾害应对和自救知识。该连环画系列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减灾中心和四川减灾中心共同出品,首印5万至10万册。
16、向以鲜,男,55岁,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秘书长。作品有《超越江湖的诗人》《诗:三人行》《唐诗弥撒曲》《观物》《我的孔子》《我的发音》长篇历史剧《花木兰传奇》(2013央视一台首播)等。作品见载于《中国作家》《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星星》《中国诗人》等报刊,被译为英文、德文、法文、希腊文、韩文等,收入海内外多种诗歌选集。曾获1988《诗歌报》首届中国探索诗大赛奖(特等奖)、2015天铎(乙未)诗歌奖(首奖)、2015纳通国际儒学奖(首奖)、2015世界华语诗歌大会奖(首奖)、2017年首届杨万里诗歌(首奖)、首届原则诗歌奖、2015《诗歌月刊》全球华文诗歌奖、2015成都商报中国年度诗人奖、2015李白杯诗歌奖、2015《星星》诗刊年度诗人提名奖、2016红花郎杯全球汉语拉力赛季度冠军等。第八届“四川文学奖”诗歌组专家评委(2015),参加《诗刊》社第七届“青春回眸”诗会(2016)。
申报作品:诗集《我的聂家岩——从故乡到成都》。作者在成都生活了32年,用诗歌表达对故乡和童年的眷恋,创作的一部从故乡到成都的诗歌集,由五个章节构成:银卷尺(聂家岩的风物志);闹钟散(乡村孩子的心灵游戏);蚂蚁劫(孩子身上所隐藏的人性之善与恶);食沙者(贫穷时代的乡村众生相);从故乡到成都(家乡以外的世界)。
17、席永君,男,55岁,四川经济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诗作散见于《诗刊》《人民文学》《星星》《诗人》《诗选刊》《中国》《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诗歌报月刊》《长江文艺》《四川文学》《黄河》《草原》《读诗》《台港文学选刊》《西湖》《草堂》《今天》《一行》(美国)、《MaLa》(美国)《五月诗刊》(新加坡)、《文学半年刊》(新加坡)等国内外近百家报刊杂志。作品被译成英、法、挪威等多种语言,在海外发表、朗诵。
申报作品:诗集《春天的木牛流马》,集结作者30多年创作的诗歌,作者以成都为背景,书写成都杜甫草堂、邛窑等历史文化遗产,诸葛亮等文化名人,以及当代成都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诗作。
18、印子君,男,51岁,龙泉驿区新闻中心报刊采编部编辑。有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北京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工人日报》《农民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等百余种报刊,并多次获奖;截至目前,已出版诗集《灵魂空间》《夜色复调》。
申报作品:诗集《身体里的故乡》,汇集了作者在成都生活近20年创作的诗歌,作品以成都杜甫草堂、武侯祠、百花潭、龙泉山、龙泉驿等为书写背景,表达对音乐、绘画和乡愁的感悟。
19、庞惊涛,男,46岁,中共党员,原成都商报社工会副主席。出版《啃钱齿余录—关于钱学的五十八篇读书笔记》。钱锺书论饮食之道发表于《中华读书报》、《作家文摘》(2017年7月)、《书屋》(2017年12期)。短篇小说《乡镇风情画》《无主灵魂》发表于《神剑》杂志1997年第五期。其他散文及学术随笔约50万字陆续发表于国内诸报刊。
申报作品:散文随笔《钱锺书与天府学人》,是作者继《啃钱齿余录》之后第二本关于“钱学”研究的学术散文集,也是弘扬天府文化、探讨天府学术精神的一本新著。作者通过搜集详实的资料,详细考证了钱锺书与白敦仁、张隆溪、陈子谦、何开四、杨武能、乔大壮、何其芳、吴庚舜等8位天府学人学术和人生交往的过程。
20、李牧雨,原名:李智惠,女,49岁,中共党员。2005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工作至今,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库专家,四川省文化厅专家库专家,四川省作协儿童文学专委会副主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影视编剧。至今已出版儿童文学36部,发行达200多万册,在全国小学生中有较大影响。长篇小说《白马可心的星空》获2016年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电影《笑里藏刀》获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电影《花旦》获2017年中国电影家协会“曹禺电影文学奖”一等奖。共获得四川省文学奖一次、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九次,四川新闻出版奖一次、巴蜀文艺奖三次。
申报作品:电影剧本《笑里藏刀》。藏(cang)刀,是川剧著名表演特技之一,与变脸、吐火等为广大川剧剧迷所熟知。该电影主要讲述了成都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金慕莲追求和弘扬川剧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并以成都安仁古镇、宽窄巷子、黄龙溪古镇等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拍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