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汉韵雄风

来源:解放军报 | 二月河  2018年05月02日07:54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汉画。

中国的汉画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

单是河南南阳,就集中了中国汉画的一半还有余。

除此之外汉画几乎是绝迹于世。

除了东汉,几乎不再见到石刻的汉墓绘画。这应该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或者说文化奇迹。

从五四运动时期,学界和文化界的人才开始关注这件事。鲁迅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一批大家将目光投向了汉画,开始收集、整理、研读、展出这份文化遗产。南阳汉画馆就在这种环境态势中建立和壮大起来。现在在南阳汉画馆里的汉画像石有一千多块,建立起博物馆。郭沫若先生亲自为这个馆题写了名字,坐落在南阳卧龙岗旁边,成了现今人们学习浏览欣赏这种历史文物的圣地。

汉画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模样?南阳的老人们还能回忆得起来,当年的汉画分布在南阳各地,散处在民间。除了鲁迅等知名学者,在普通民众心目中,它也不过是一种“有画的”石块而已。人们用它砌墙、垒猪圈、凿猪食槽、砌房基、修桥,城墙门洞和老桥下边的桥基都是这种物件。

当然南阳有“专业”的文物贩子早已盯上了它。把汉画从老百姓家收了来(当然是优质的汉画),然后把石头有画的那一面锯下来,做一个木框子。贩子们说这叫“上妆”,然后联络着转卖出去。英国、法国的这些文物商人就这样捞走了不少汉画。散落在各地的收集商,他们手中的汉画石也大致从此而来。南阳的街道、商店墙壁、城墙基和大小桥下随处可见的便是汉画石。博物馆当初的收存活动,主要的收集方向就是从这里开始。文物局、文化馆、博物馆和文物爱好者一齐出动翻腾,才有了今天这个模样。

如今的汉画馆那可了得,除了收集石品,还要整理、研究。通过博物馆,向外省外国推介汉画。高大华丽的汉化馆内,齐整陈列了他们收集到的精品。馆内还有千余块汉画像石贮在库中,经常有专业人士照料它们研读它们。《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也就应运而生,昭示于全国全世界。

这是怎的一回事?洛阳曾是汉代首都呀,怎的就不见汉画石、汉画砖这类东西呢?

我是关注汉画较早的一个学人,多少知道一点。汉画大量出在南阳不是件偶然的事。

我们来看汉光武帝刘秀,他就出生在南阳附近。(他出生在湖北的枣阳,而枣阳就在南阳郡的挨身毗邻。)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就在南阳的唐河,至今仍叫湖阳店。

刘秀是一个很顾乡情很重家乡实际发展的皇帝。他在制定国是时早已确定了“南都”这个概念,南阳和洛阳、西安并称为“三都”就是这个缘由。刘秀制定的国政里面有很重要的一条叫做“职以任能,功以赏爵”——跟他一处打天下的人,他不亏待,用“公侯伯子男”这类封爵,享受很高的待遇,但不再给他们地方行政职务。地方政务应该让那些没有战功,而行政能力很强的读书人来任职做事。这么一来,他们便没有事干了。

这些人通通到南阳去。集中在南阳管理。这么一做,可了不得。南阳在春秋时期,已是冶铁,制造业的工业重镇。东西汉又经杜诗、召信臣这些能官干吏悉心打理,农田水利,垦耕桑麻,均在全国早已处于领先地位——这又来一群!

这群人有地位有面子有钱,而且有闲。这下子南阳成了全国瞩目的首富之地。“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南阳的名声雀然跃起,是比首都还要好的地儿了。南都,不是叫一叫就罢了,而是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文化休闲天下第一,生产进步,财政进步,天下第一!所以我认为南阳就是当时的上海,是在人们心目中可与首都并驾齐驱的地儿了。

现在的人有了钱买房子置产业。东汉时大批武将集中过来,他们有钱又没事儿,干什么?修墓。地上是宫殿“王侯将相,第宅连云”,地下也是宫殿,是供这些贵族们死后享用的要分外用心用意,要刻石注字铭记在墓——汉画也就应运而生。洛阳没有汉画馆,开封也没有,郑州就更不去说了(它当时真太小了),商丘也没有,唯独南阳有。除了我们馆藏的汉画,还有大量民藏的、未出土的石像,究竟有多少?品质如何?谁也说不准!

汉画馆就这样耸立在卧龙岗下。外头两个汉阙,大门内是“天禄辟邪”,向内便是一排排的画石。

画的什么东西?人物、故事、皿器、吉祥物、字画品类很多,还有大量的菱形方格和正方形格子、长方形格子等等等等。什么“二桃杀三士”,什么守阙石佣人物,什么主人生前生活取景,房舍库廪、皿器、各种华丽的墓道墓门、歌舞、射猎、车骑、狩猎、人兽相斗,品种繁杂。天风衣带,曲连流畅,人物形态,怪异奔放——这就是南阳汉画。

应该说山东还有汉画,河北也有,他们那里也在建汉画馆。我约看了看汉画的品类,总觉得有些不同,山东河北的汉画,规矩方正,格调严肃,规制整齐,不凌乱。南阳的汉画大约离着楚地较近,染上了楚风的缘由,大体显得自由奔放,线条流畅,人物歌舞间显得有些神秘的巫气。

我对汉画只是爱好而已,并无特殊的研读。它究有什么样的特征,还真是一下子难以说清。

就这样一个汉画馆,使这种几乎处于灭亡的文化品种又回到民众手中,成了我们研究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一方阶梯,汉画馆将是一种永恒的人文进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