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染缬技艺传承人浙江研讨创新之路

来源:中国民族报 |   2018年04月30日06:47

4月20日,来自全国不同地域的染缬技艺传承人、专家、设计师及创业者齐聚浙江嘉兴“2018‘青出于蓝’第二回传统染缬技艺传承人对话”现场,共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与创新。本次活动集结了中国传统染缬技艺灰染、扎染、蜡染、黎族织染和贵州枫香染等14个传统染缬项目,共有9个省的15位传承人参会。

染缬是古代丝绸印染工艺的总称,传承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但在今天工业性印染技术的冲击下,很少有人关注到染缬的魅力。贵州丹寨蜡染国家级传承人杨芳直言,学习蜡染近40年,但如何推动相关产品走向市场仍是不小的挑战。

北京阿尤北斗服装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尤鸿雁说,虽然蓝色在国际上有“中国蓝”的叫法,但尚未国际化。“我们需要建立蓝色的色谱体系,把不同的蓝色应用到不同场景中,进入到色谱体系后,就更加容易为国际市场所接受了。”尤鸿雁说,“要么酷,要么萌。比如我们设计的‘麒麟送子’,把麒麟做成布偶的样子,就很萌。”

像尤鸿雁这样的国内设计人其实并不多。相反,海外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却很有兴趣。曾在英国学习设计的杭州释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90后”CEO程诗仪,就发起组成了“CRAFT+(手工+)”这个致力于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思维相结合的项目。她带领团队去贵州、云南采风,并在华东地区找到了不少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希望把他们的技艺和当代设计相结合。“手艺人缺市场、工艺品缺设计、设计师缺渠道、消费者缺产品,正是由于各种桎梏的存在,各个端点无法实现真正互通。”程诗仪说。

“以前,铁画是烙在屏风上的,但现在家里很少能放下这样大型的屏风,我们就把铁画的几个细节烙在陶瓷花瓶上。把花瓶放在玄关,一束光打下来,会产生特别的光影。”程诗仪说,“如果大家看到的非遗产品是一个整体,那么设计师看到的,可能是非遗产品的一个小细节,并把这样的细节和其他产品进行融合,这就是符合现代设计的产品。”

“现在的创新是明天的传统。”浙江桐乡蓝印花布省级传承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哀警卫,用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徐艺乙的一句话为引子,道出了他对蓝印花布创新的看法。在传承传统染印工艺的同时,哀警卫吸收国画、版画和民间剪纸等多种形式,开发了新图案;他还打造了蓝色的106个色阶,使蓝印花布呈现出万般风情。

大名鼎鼎的桐乡蓝印花布是国家级非遗项目。为了做好市场推广,哀警卫每年要否决掉上一年设计的60%的款式。“我们的公司有9名专职设计师,都是科班出身,设计能力不是不强。”哀警卫说,“之所以要否定前一年的研发成果,就是要对接市场的需求。”

13年前,浙江杭州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传承人、“小巷三寻”品牌创始人郑芬兰提出,传统棉纺产品“不做博物馆的陈列品,只做生活中的日用品”。时至今日,杭州很多小学生用的书皮,都来自于她开创的“小巷三寻”品牌。

“我们的土布和哀警卫的天然印染合作,做成具有独特纹路的手帕,很受孩子们欢迎。”郑芬兰说,杭州有的小学已让孩子们抛弃纸巾,使用纯植物印染的手帕。

中国国家画院纤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王凯表示,要创新销售方式。“我们要充分抓住互联网时代这一机遇,发展电商。”王凯说,电商并非简单地开展线上销售,而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平台上展示产品的文化内涵。此外,要根据大数据进行分析,依据大众需求来安排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