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拒绝那些让你有快感的信息

来源:铁江晚报 |   2018年04月26日12:57

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第11讲走进余姚

面对纷繁,著名作家刘恒的建议是——

拒绝那些让你有快感的信息

刘恒

昨天上午9点,中国作协“文学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讲堂,在余姚梁弄镇开讲。

这是中国作协自2016年创办该活动以来的第11次讲座,此前已有铁凝、李敬泽、王蒙等多位知名作家、评论家,走上过讲坛。

昨天的主讲人,是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编剧刘恒。

他曾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中篇小说《白涡》、《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还有《菊豆》、《秋菊打官司》、《云水谣》、《集结号》、《金陵十三钗》等电影、电视剧剧本。

当一身白衬衣、深灰西装的刘恒走上讲台时,台下300多个座位已坐得满满当当,都是当地的文艺界人士、文学爱好者以及老区群众代表。

不高的声调,不快的语速,在两个多小时里,刘恒将自己的文学创作经历娓娓道来。没有佶屈聱牙的词汇和语句,那些乍一听来朴实无华的词句,鼓励着现场有志于投身于文学创作的广大青年写作者。

为什么写作

让生命留下不可磨灭的刻度

讲座刚开始,刘恒就开门见山提到写作的动机。

他认为,死亡是文学创作的起点,至少体现在了他自己身上:“促使我热爱文学,与死亡有极大的关系”。

刘恒说,在他十三四岁时,亲人的突然亡故,让他对死亡极其恐惧,不断地思索人为什么会死掉的问题。

这个思考,始终伴随着刘恒的创作。在他43岁时创作的中篇小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有这样一个段落:

“爸,人为什么会死呢?”

“我也不太懂,问你妈。”

“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有时候没意思,刚觉得没意思又觉得特别有意思了。真的,不信问你爸。”

“爸,人活着没意思怎么办?”

“没意思,也得活着。别找死!”

“爸,为什么?”

“我说不大清楚,我跟你打个比方吧。有人枪毙你,没辙了,你再死,死就死了。没人枪毙你,你就活着,好好活着。儿子,你懂了吗?”

“OK!爸爸你真棒!我懂啦!”

如今,刘恒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死从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决定了。生不可预料,而死是肯定的。人最后都要面对一个悬崖,那就是生命的终结。而借由对死亡的思考,人们才会开始探究生的意义。既然生命短暂,最终要走向消逝,那就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吧。

刘恒说,他选择的有意义的事,就是写作,“想在生命的痕迹里留下尽可能不被磨灭的刻度”。

文学可以使写作者的生命以某种方式得到永生,刘恒说,这对写作者而言是很重要的内在动机,在他们那个年代的青年,尤其是处于青春苦闷期的青年,一个出路是参军,另一个就是写作,把文学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来寄托灵魂,施展理想。

怎样才能写得好

少而精的知识,才有价值

在刘恒看来,文学与人生有许多相连之处。比如生死,比如竞争。

他认为,竞争是几乎所有行业的人都会面对的问题。而文学实力上的竞争,从他自己的体会来说,就是一种知识储备的竞争。

“很多人说,这个人写得好,有天分。我们不否定天分,但智力基本上是平均的。过目不忘的神人,和特别愚笨的,都是少数。”在刘恒看来,有的人能一下子抓到最有用的知识,是因为“捕捉知识的‘雷达’始终是敞开的。而我们很多人的‘雷达’是封闭的,不工作的。”

刘恒说,很多人看似家有万卷书,但并不能说明他的“雷达”是敞开的。即便他全看过,甚至背过,如果没有抓取到最有用的知识和信息,那么就仅仅只是个知识贮存的容器。

但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的“雷达”不仅要抓取最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还需要不停地升级抵抗干扰。

刘恒表示,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每个手机里的信息都是海量的,有趣的内容非常多,但不代表就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现在的手机,就是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在其中寻找的人就如同在捡垃圾,“那里面当然有钻石黄金,但捡垃圾的人能捡到吗?”

这种判断来自于刘恒的自身体验。他说,自己曾对手机里一些生动性的新闻感兴趣,有些其实是“钓鱼”的标题党,还会推送给你下一个关联信息,这些信息不断覆盖你用来接受信息的大脑皮层,直到你迟钝。在这样的状态下,你就越来越难捕捉到有用的内容。

所以,刘恒选择删掉了那些应用。后来,他发现许多有成就的文人、作家,也都有这样一种共识,觉得对书籍的阅读已足够成为维持信息的来源:“我们必须调整雷达的频率,拒绝那些让你有快感的信息。”

他建议有志于写作的青年,把信息接收的频率放窄一些。人的智力是有限的,捕捉、消化也是有限的。不要认为知识越多越好,越少而精,越符合你个人的需求,那个知识才是具有价值的。而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至关重要的能力。(陈淡宁 王平/文 卢益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