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桃花红,梨花白

来源:中国文化报 | 徐 迅  2018年04月26日08:04

故乡县城难以忘怀的是天宁寨。说是寨,其实是一个土堆,在县城的南边突然隆起的一个巨大的土堆。土堆上有草、有树、有几十幢房屋。低矮破败的是一些民房,像模像样的房屋是县委机关之所在——我之所以多年后对那里还念念不忘,是因为那里有一片桃树和梨树林。在桃树和梨树林的山下,还有一片湖田。春天,天宁寨上桃花红,梨花白;一到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寨脚下的湖田荷叶翩翩,莲红藕白……天宁寨由此成了县城人不可多得的去处,也成为我青春岁月里印象最为美好的事物之一。

我是在一个春天误打误撞进天宁寨的。乡村当然有不少桃树梨树,遇见就会心生愉悦,而眼前一大片桃花与梨花的怒放,心头就有莺歌燕舞、云蒸霞蔚的感觉。桃花、梨花,一朵、两朵、一片片,次第开放。桃花开时,先是星星点点的猩红,然后一朵两朵的水红,水红的花蕊里黄金般舒展,远远望去红艳艳一片。而梨花呢,千朵万朵如雪似絮。花红柳绿的日子,阳光暖暖的,色彩斑斓的蝴蝶和嗡嗡的蜜蜂,有声有色地飞舞其间,看那蝴蝶,再看那蜜蜂,我忽然想到,世界是怎么把这么多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起的?桃花红,梨花白,天宁寨上的花事是要持续一段时间的。几场风雨过后,桃花梨花落尽,不知那些花的果实到哪里去了。到了夏天,我必定走进有藕有莲有荷叶的湖边,湖叫雪湖,一个很美的名字。那时候,荷叶绿绿的,像一个巨大的手掌,偶尔有农人过来摘莲采藕,藕被拿出水面白胖胖的,折断了有九孔十三丝,丝丝相连。当地人说,这在明朝可是皇帝老爷吃的贡品呢!

天宁寨的故事不止这些,史料记载,寨上原有天宁寺。明末史可法在此建天宁营,后来逐渐衍生为天宁寨,农民起义军张献忠攻克这里,焚毁了寨子。嗣后,史可法改筑城垣再度驻守。两人在这里交锋征战多年。更有传说,天宁寨是曹操的战将张辽命士兵一天一夜堆成的。那一次曹操率八十三万大军从中原直逼江北,攻打东吴,想取东吴而灭蜀。先行官张辽领十万人马驻扎在此,命部下修筑点将台,于是筑起土寨。曹操登上天宁寨检阅将士,心中甚喜,大奖张辽,如此休整半月,浩浩荡荡直赴长江……故事说得有声有色。然而,多年前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却出土了几十余件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从文物的堆积证明这里分属新石器早期和晚期两个文化层。可见天宁寨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三国时的张辽在这里筑台建寨只是人们一个浪漫的想象。

还有关于“舒台夜月”的传说。宋皇佑五年(1051年),三十一岁的王安石被任命为舒州通判。他在赴任途中,乘船在夜幕中行驶,忽有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双手捧着一颗宝珠,踏浪而来,对他说:“闻君勤奋好学,特献上一颗夜明珠伴君夜读。”说罢就消失了。王安石抵达舒州后,便伴随那一颗夜明珠夜夜苦读。传说不知真假,史料上说王安石当舒州通判时,勤奋好学,勤政爱民,“以少施其所学”。政务之余,在天宁寨筑台夜读,屋里的明灯就像皎洁的月亮一样。于是人们把这一景观比喻“舒台夜月”,把他读书的地方称为舒王台。后人写诗道:“荆公读书处,夜月生光辉。台高月皎洁,清影照回廊。至今留胜迹,千古有余香。”明嘉靖年间,天宁寨上建了一个皖山书院,当时学子云集,文风昌盛,书香漫溢的天宁寨从此就有了一种文化的气息。

传说与神话夹杂在一起,曾经坚硬地充斥在我糟糕的青春岁月,让我懵然不知。同时,传说与神话又和历史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座巨大的迷宫,让一些像我这样偶有遐想的人有了寻找的理由和奔突的出口。只是,那时我还无法接受这些,我只是相信眼前的事物。眼前的桃红、荷绿、梨花白……自那一个春天误闯进那个桃红、荷绿、梨花白的世界,我开始朦朦胧胧地知道,这个世界远比现实社会美丽的是大自然,是自然界的这些植物的繁华和绚烂。我在故乡的县城一待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里,县城里有人,有故事,有事物的日新月异,但从不让我走心,唯有天宁寨的花团锦簇却长久地叠印在我心里,成为故乡留在心里的一个温润和柔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