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话剧而生——庆祝西安话剧院成立六十五周年
《曙光照耀莫斯科》剧照
《西安事变》剧照
《郭双印连他乡党》剧照
西安话剧院建院一周年合影
西安话剧院成立于1953年4月25日,当时全国院校调整,西北艺术学院戏剧系的一部分同志和当时的党校文工团合并,成立了“西北人民话剧团”。
“西北人民话剧团”顾名思义就是西北五省话剧团,由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北局组建。那时候,凡是分配或录取到剧团的同志,都是“参加革命”,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参加工作”,更不是所谓的“加盟戏剧班”;西北大区撤销以后,西北人民话剧团改名为西安市人民话剧团,1963年更名为西安话剧院。第一任团长是西北局文化部文化局副局长鱼讯同志,副团长是郑中和、万一同志,艺术处长是陈楚桥同志。
建院之初,还没有现在的院址,演职人员都住在西北艺术学院的宿舍里,尽管住地偏远(现长安区韦曲),可还算有个稳定住所。后来,由于在城里演出往返不便,全体搬迁,三五一伙、七八成群地分散居住在西大街的竹笆市、华北公寓和南院门一家鞋帽店,再后来又集中搬到位于东关鸡市拐一座破旧的天主教堂里。
住所问题初步解决了,但是新问题又来了——排练没有场地。大家就在住所的院子里摆开破旧的桌椅,或拆掉屋子里通铺的床板腾出一块地方排戏。那时候大家工作热情高,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却极少有人埋怨发牢骚,都是乐呵呵的,排戏演出紧张有序。1955年,国家为剧院新建的团址落成,就是现在的和平门外李家村。当时这片地区十分荒凉,周围没有几家单位,只有一大片麦田和战时留下的战壕,演员们每天早起练形体、练发声都是到远处的麦地里。
1953年时,西部地区话剧观众基础比较差,看过话剧的人不多。话剧是一种外来艺术形式,能否被观众接受,剧院能否在人民群众中扎根,都还是未知数,因此,剧院排的第一部戏尤为重要。剧院领导经过认真考虑,选择了当时在国内很受欢迎的苏联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作为剧院的奠基戏,演出剧场在群众堂(现已拆除,旧址在现人民大厦附近)。
当时,西安还没有话剧演出,老百姓也不知道有个西安话剧院,加之这又是一部外国话剧,所以,摆在剧院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在西安为话剧争得一席之地?怎样把观众请进剧场?为此,全院掀起了宣传话剧的热潮,许多演员自告奋勇,有的拿着一沓戏票在大街上叫卖,有的靠着两条腿到处推销戏票,东到纺织城、西到电工城、南到大专院校、北到厂矿企业。这几招还挺管用,来剧院看戏的观众明显变多了,大家也叫卖得更起劲儿了。要知道,当时可没有什么加班费、劳务费之类的,完全凭的是觉悟和高涨的工作热情,大家将此戏称为“跑票”——跟现在的“逃票”是两码事。
上世纪,剧院演出大小剧目有200多台,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古今中外题材广泛,其中大部分是贴近时代、贴近群众、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那时剧院每年要演几百场戏,每个演员一年少则能演三四个角色,多则可演到五六个角色,而且经常是每天演两三场戏,个别剧目一天演过四场。不论是严寒酷暑、刮风下雨,演职人员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排练场和剧场度过,这为演员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条件,只要演员能把握住机会、刻苦努力,就能不断提高自我。
剧院先后选排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很高的经典剧目,如曹禺的《雷雨》《日出》《北京人》《胆剑篇》、老舍的《骆驼祥子》、郭沫若的《蔡文姬》《虎符》《孔雀胆》、田汉的《丽人行》、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等,并介绍了一批阿根廷、阿尔巴尼亚、美国、英国的优秀剧目排练演出,这不仅满足了广大观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求,也大大提高了剧院演职人员的水平,对剧院的艺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不断调整、充实业务人员,剧院从无到有逐渐建立了一支自己的编剧队伍,创作、改编、翻译剧目40多部,如《山花烂漫》《车站新风》《巴山红浪》《卧虎镇》《延水长》《小长安》《三十六任队长》《秀才遇见兵》等。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剧院先后创作、排演了一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如《西安事变》《延水谣》《彭德怀》《毛泽东的故事》《巍巍昆仑》《艰难时事》等,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这些剧目在大江南北特别是在革命老区的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如何在戏剧舞台上塑造领袖人物做出了新的探索和贡献。
21世纪以来,西安话剧院创排的一大批优秀剧目获得了业界一致赞誉,如《郭双印连他乡党》《轩辕黄帝》《命断赣江》《穿越》《麻醉师》等。其中,《郭双印连他乡党》被中宣部选为全国优秀剧目,并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麻醉师》更是西安话剧院艺术水准向高峰攀登的代表作,荣膺第十五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并在2017年的三轮全国巡演征途中,摘得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为近3年来国内同时荣膺文华大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的唯一一部话剧。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剧院还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享有社会声誉、有才华的编剧、导演、演员和舞台美术专业人才。
时光流逝,今年是西安话剧院建院65周年。2012年西安演艺集团正式成立,对原西安话剧院等5家市属文艺院团进行管理,自此西安话剧院迎来了生命中的新时刻。在曲江新区的支持下、在西安演艺集团的带领下,西安话剧院未来将为观众奉上更多优秀剧目,勇攀艺术高峰。
历史很长,故事太多,但我们一直为话剧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