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个后进村的成功蜕变 ——汪城宫村支部书记汪西圣治村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桃乡书生  2018年04月24日15:25

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在美丽的汶河右岸,坐落着一个环境优雅,富饶文明的村庄——汪城宫村。走进汪城宫村,映入眼帘的是宽广平直的泉河大街和条条错落有致的硬化道路。道路两旁,绿荫浓密,鲜花盛开。鸟语花香,芬芳馥郁。清新别致的农家小院,花园式的幼儿园,高标准的卫生室,设施齐全且功能完备的文化广场,无不彰显着村庄的富足、和谐与幸福。

东北角的村内公园,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舞榭亭台,雕梁画栋。置身其中,仿佛畅游在诗画里的江南,令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汪城宫村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村里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是他给村集体经济带来腾飞;是他给村民带来实惠;是他给村庄带来和谐美丽。他就是村民人人夸赞的好支书——汪西圣。

临危受命

十几年前,汪城宫村村“两委”,集体财产被哄抢一空,村“两委”瘫痪,靠借贷维持日常办公,集体财务亏空24万多元,村内各项事业停止发展接近八年之久。村风日下,人心涣散。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矛盾重重。打架斗殴,惹是生非现象时有发生,

村民骂街,小偷小摸现象如同家常便饭。干群关系如箭在弦,一触即发。

在党员群众的强烈呼吁下,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村内调查摸底、入户座谈,多次召开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议。2004年7月19日,全村干部群众一致推举汪西圣为新一任党支部书记。面对上级领导的信任和广大群众的期盼,汪西圣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副重担。

面对这一个烂摊子,汪西圣深知,要想让村子由乱变治,凝聚党心,团结民心,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关键。通过召开村两委会和党员代表大会,进一步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要求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首先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切实做到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用辛勤的付出来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入户走访,深入了解群众心声,汪西圣了解到村民对村两委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村集体财务不公开不透明,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差、村集体基础设施条件差,村民建房难、出行难、就医就学难等实际问题上。

针对群众这些矛盾集中点,汪西圣首先在村内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的三公开制度,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同时,村两委郑重向全体村民做出了“强村富民发展经济,通街修路改善民生。”的承诺。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一出,全体村民群情激昂,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务实作风让汪城宫村的群众看到了发展的目标方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看到群众高涨的热情,汪西圣激情澎湃,决心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万事开头难!”汪西圣先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事情抓起,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对上争取,多方筹措资金,通街修路,绿化美化,实现了工作的开门红。

寻求发展

汪城宫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大村,一无企业,二无项目,三无资源。全村近2000亩耕地主要靠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为主,作物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丰产不丰收,群众增收致富步伐缓慢。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小农耕种模式,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利用,这因素严重制约了高效高产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汪西圣多次与村两委干部商量、研究,决定实行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到大户手中,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

村两委分别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反复强调实行土地流转的好处,有力统一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全村共调整出土地1100亩,由原来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改为统一经营。种植了芦笋、山药、菜花毛豆等有机蔬菜600多亩,还种植了优质花卉苗木400余亩,有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益。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模式,村里还与市良种场联合签订了小麦育种合同。将村里1200亩土地繁育小麦良种,加上良种良法配套,亩产效益大大提高。仅此一项,村集体通过优质服务,可获利5.5万元,农户增加收入2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汪城宫村紧靠大汶河,水资源丰沛。靠河临水的优势,让汪西圣眼前一亮,他决心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做好养殖大文章。先是吸引养殖大户利用汶河宽阔水面进行网箱养鱼,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同时根据有关政策,大力开发沙河资源,此项,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8万元。又利用河滩荒地,把以往散乱零星的滩地400余亩重新规划调整,实行竞标承包,由原来每亩30元的租价,一下子增值到260元,年可为集体增收24万元,加上池塘河堤的承包费,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6万元,有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造福群众

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是惠及百姓,解决了村里经济发展的难题后,汪西圣又把目光投向了“旧村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上。汪城宫村是一个有600余年历史的老村,改造起来谈何容易?汪西圣决心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从上任伊始,他就咬定青山,笃定目标。带领干部群众通街修路开始,先后投入500多万元,关注民生和公益事业。自2005年以来,汪西圣带领新一届两委班子成员,克服重重困难,顶住种种压力,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加快美丽村居建设。十一年间,先后投入210万元通街道,通路累计8公里,硬化路面6万平方米,有力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建设排水沟 7000多米,大街小巷的排水通畅,整治护坡修建绿化带8000多米,投入21万元栽植各类优质绿化苗木20余万株,美化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投入8万多元,更换了村内陈旧的供电设备和供电线路。消除了用电中的不安全因素。安装了路灯110多盏,改善了群众的夜间生活条件。

2007年,投资32万元,建设了高标准卫生室,购置了高质量卫生设备,彻底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远的困难。投入9万多元改建了原小学院墙、校门,并进行了绿化美化,改善了学校的校容校貌。投入24万多元,对村内文化大院进行了升级改造,建起了幼儿园、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并定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知识、技能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了党员干部素养和为民服务能力,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了新风正气。

2013年,在村民大力支持下,汪西圣又发动在外打拼成功的大户,捐资50多万元,更新了自来水管网,安装了变频柜,和城市一样,实行了全天无间歇供水,让村民吃上了卫生、干净的放心水。投资30多万元修建了两处健身休闲场所,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村里组建了一支30多名村民组成的文艺宣传队伍,他们利用闲暇,载歌载舞,把党的富民政策和科技文化知识,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进群众的心坎里,受到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改善非常关键。昔日的汪城宫村“土路茅厕臭水沟,废物垃圾到处丢。”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观念积习难改。为彻底扭转这种局面,汪西圣在村里成立了卫生整治领导小组,自己亲自任组长,亲力亲为亲自抓,并将环境整治列入重要日程,研究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把全村划分为6个卫生区,街道上配备了42个垃圾桶,村内环境卫生和绿化修剪责任到人。生活垃圾做到日清理、长清洁,定期检查,并落实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和广大群众保持环境整洁的积极性。

昔日污水横流、乱栽乱种,杂草横生,尘土飞扬的现象不见了。呈现出的是宽敞平坦的泉河大街和三条进出村的硬化道路,村内18条纵横交错的硬化路面,井井有条,环境优雅。每当夜晚华灯初上,村内灯火通明,霓虹闪烁。文化广场上,歌舞四起,欢乐祥和,彰显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为进一步美化村庄,提升品位和档次。村里投入120万元,对硬化成型胡同、小巷统一安装围栏,统一制作门户台,村内东西“村村通”道路进行了高标准拓宽硬化,投资7万多元安装了7个高清摄像头,实现了村内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全天候监控,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安装了7个蕴含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宣传栏,并增加了63组高杆灯宣传标语,村院门口建成了电子屏幕,对村内党务村务财务等重大事项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村里还开展了美丽庭院、养花能手评选,激励起群众爱美护美追求美的良好氛围。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村里每年都组织开展乐于奉献、拾金不昧、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村民汪顺春2012年个人出资捐建九龙壁照,形成了东有门西有壁的文化景观,为村里新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2015年,村民汪建军,又出资捐建了12米长,重达63吨的村碑,为汪城宫村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在榜样的带动下,形成了人人关心集体,人人热爱集体的喜人局面,弘扬了新风正气,倡树了文明新风。

甘于奉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汪西圣从上任那天起,就要求自己像头老黄牛,俯下身子,默默无闻,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并时刻把群主的冷热温暖挂在心上。工作上做到公正公平,大小事务全部公开。

面对当初村集体困难局面,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垫支集体费用。而在建设乡村,造福百姓的系列工程中,他总是带头捐款。2008年,他个人出资13.8万元捐建了村里牌坊;2013年,他带头为村里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捐款1.2万元。上任以来,他心系群众,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村民汪培孟,一家四口人,为人忠厚老实,老屋年久失修,坍塌了,可是建房没有地基,汪西圣知道情况后,以最快的速度召集村两委成员,研究解决了他的地基问题。

村民汪振军,几年前在工地打工时,因为意外事故,造成高位截瘫。二十出头出头的小伙子,精神几度崩溃,再上高昂的治疗费,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绝境,汪西圣与班子成员商议讨论后,为他申请了生活补助,每年春节还准时为他送去油、面粉等物质。

汪西圣走访慰问时,发现汪振军家的大门台基太高,轮椅出进不方便,当天便安排人员处理地基并硬化了路面,感动得汪振军逢人便夸:汪书记真是群众的贴心人呀!要不是他,我早就人财两空了!我们村有这样一位好书记,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气呀!

的确,汪西圣心里装着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夜以继日的操劳,使汪西圣的身体严重透支,先后患上了脑梗塞、冠心病。2007年7月31日,他接受安装了第一个心血管支架手术。

2015年,8月31日,他再次住院接受了第二个心血管支架手术。临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家人:一定要注意休息!妻子、孩子心疼他,劝他放下工作好好休息,再说了家里经济宽裕也不愁吃不愁喝何必再受那份罪呢?

可汪西圣这个血性汉子,面对着村里的父老乡亲,面对着全村今后的发展,又怎能放下手头工作呢?何况此时他正带领村民研究开发泉河旅游项目?这个项目在他心中酝酿多年,对汪城宫村今后转型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该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团的评审!家人的相劝无济于事,出院没几天,汪西圣便出现在泉河开发项目的现场!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汪城宫村发生了质的变化,该村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山东省生态文明村、泰安市绿化示范村、泰安市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居、泰安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泰安市老龄工作示范村、泰安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居、肥城市市级文明村、肥城市生态文明村、肥城市“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他本人也获得2012年肥城市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评为肥城市、镇优秀党支部书记。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更加激发起汪西圣书记的新干劲。使他备受鼓舞,信心满满。他决心甩开膀子,真抓实干。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充足的干劲,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挽起袖子加油干!”不达目的不罢休!

乘着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的东风,全村立即掀起了村内环境大整治活动高潮,全面铺开拆违工作。通过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议,一致表决同意,针对一户多宅,闲杂院落,乱圈乱占,进行整治拆除。对巷道、死角,动用机械彻底清理。截至目前,村内已腾空土地约600多亩,栽植绿化苗木800余株,村南新外环移栽柳树90余株,还原了“三河飘月,千柳绕村。”的昔日美景!同时垫复了村北泉河及村南外环路基,又挖掘出了汪城宫村五大院、八大院、桥楼胡同、鸭子路的村庄古老文化历史,为发展乡村旅游,留得住回忆,记得住乡愁,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坚信“千柳绕村烟雨里,三河飘月水云间”的美丽图景指日可待!富足、文明、和谐、生态、宜居的新汪城宫村正迈着铿锵有力的矫健步伐快步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