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应以更加有效透明的方式进入电影产业
2018年第一季度票房产出202 . 17亿元的惊人成绩,令中国坐实了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并有望在今年超越北美地区,登顶全球最大电影市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将迎来新一轮的挑战——如何保持产业的持续增长?如何维持在全球的市场地位?如何提高电影生产力从而引领全球市场?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程度不断增强、工业化水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金融资本的持续注入已成为极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力量,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成立文创部门,涉足电影投资制作。
由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和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中心和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主办的首届“电影+金融”峰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首都金融服务商会执行副会长刘光军,中国国际商会文化委员会秘书长张玉玲,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霍尔果斯泽霖影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林,宸铭影业副总裁李静,广发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部副总经理荆晓雨,交通银行北京中关村园区支行行长岳孟喜等200余位来自电影界和金融界的一线从业人员齐聚一堂,聚焦电影与金融两大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探讨双方合作的创新模式。
饶曙光认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人口红利仍未完全释放,在强大增量观众的支撑下,未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票房有望达到65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他同时指出,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电影项目的运作还存在很多不透明的地方,这也导致一些金融资本难以有效进入电影产业。“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成长、产业的升级换代、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工业水平的提高,都需要更多专业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的支持,期待它们能够以更加有效、透明的方式参与到电影产业中来。 ”饶曙光表示。
早在2016年,首都金融服务商会就曾联合中影集团、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单位发起成立影视专业委员会,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业的合作模式。刘光军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首都金融资本正在迎来与电影产业融合的最佳契机。他表示,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是如何调动更多的金融机构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他也希望能够借助一定的大数据手段,搭建成熟的电影测评模型,从而实现电影投资风险的有效管控。
“随着电影产业链的不断细分,基于互联网的用户主导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电影产业在内容层面也面临着新的创作模式革新。 ”朱玉卿认为,在电影产业“内容为王”的时代背景下,观众的作用愈发明显。“在此过程中,一批专业观众调研机构与调研方法正逐步赢得业界认可,这为金融资本进入电影投资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风险规避保障,有望打通因为缺乏有效风险控制而横亘在电影业与金融业之间的屏障。 ”他表示,电影业与金融业应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合作思维、革新合作模式,共同促进整个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谈及电影业与金融业如何在产业背景下深度融合,与会嘉宾们纷纷从产业发展、电影创作、电影制片、电影发行等角度出发,表达了各自的意见与建议。徐林表示,如今的电影发行行业正在从纯粹的发行工作转变为营销与版权销售的结合。“由于电影产业属于轻资产,所以其知识产权、著作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产品和资源,金融机构与投资人在进行项目评估时,可适当加大相关内容的权重,通过版权与IP的质押等方式实现合作模式的创新。 ”
曾制作《九层妖塔》 《绝世高手》等影片的李静认为,金融与资本一直以来都是“相爱相杀”的,近几年大量资本的涌入推动了中国电影的飞速发展,也强化了电影市场的“马太效应” ,更多的资源涌入头部产品,造成了底部作品的融资困境。“希望金融机构与投资机构能够沉得住气,去投资电影行业的未来、投资一个有潜力的企业和团队,而非一个简单的项目。同时,也希望金融资本介入电影行业的手段能够更加细分和多样。 ”
张玉玲表示,当下民众对文化产业的需求正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增长,国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在未来会有巨大的提升。就这个角度而言,金融资本的介入是合适且必需的。“针对电影项目的投资回报问题,可以通过保税、免税、返税等政策的扶持,文化产业的评估,适当的前期测评等方式,减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顾虑,从而更好地搭建电影业与金融业间的合作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