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刹那欢喜

来源:河南日报 | 冻凤秋  2018年04月16日07:08

“风花粉。”

她咬着下唇,像是费了好大劲儿才吐出这三个字。

我记得说完之后她笑靥如花的样子。

我脱口而出:以后“风儿”和“风花粉”的读书分享空间就叫“风吧”!

那时,中原风读书会刚刚举行到第三期。某个春风沉醉的夜,我们围绕着马新朝和单占生两位长者,久久不愿散去。

那晚诗人们澎湃的热情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正如这近千个日夜的时间,每一期读书会的场景都以这样那样的画面储存在我的脑海里。

明知道,所有的日子,所有的光阴,所有触不到的循环往复的时间,都是留不住的;明知道,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相遇,所有不断分叉日渐模糊的记忆,都会随风而逝,我仍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想把这一切记录下来,手工制作一份关于读书的记忆,一份关于相聚的记忆,梦想留住那些时刻的欢喜。

记得葡萄牙作家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话:我们活过的刹那,前后皆是暗夜。

因为前后的暗夜太漫长,那么在我们活过的时间里,就让这些曾有的关于读书的欢喜释放出星星点点的光芒,这光芒连接起来,也许会在某个时

刻驱散心底的孤独吧。

与时间安然相处殊为不易,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是慌乱的、焦灼的,在热闹的人群中会感到孤独,在静静地面对自我的时候也会觉得不安。

偶尔的不安和孤独又算什么?那么多物质、权力、情感的欲求,一个接着一个要去实现,要去满足,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随波逐流,一生很快就会过去。

千百年来,人们都是这般度过,生命也是如此耗费的。

但总有一些人自愿慢下来,按照内心的节奏,过另外一种生活。

这需要智慧和修为。

同样,需要一种机缘,一个出口。我相信阅读的价值,那一本本写满人类智慧的好书是指向不朽的努力。

发起中原风读书会,只是想为爱读书、写作的人提供一个相聚交流的平台,想通过纸质的温润,传递文字的力量,让书香在这方土地弥散,滋养更多人的灵魂。

最初这个念头只是作为副刊编辑的我在心里孕育的一朵小小的花,后来,这朵花在河南日报中原风新媒体的平台上摇曳盛放,水声山色间,我们看见了彼此,那么多怀着同样渴望与梦想的人,情与貌,甚相似!

这是关于聆听的故事,那些你或许只是在书上看到过的名字,那些闪亮却似乎遥远的星辰,忽然就在眼前了,他们将自身多年的阅读写作经验甚至生存体验和生命感悟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这是关于相聚的故事,我们在人群中看到了彼此,我们分享着喜欢的书籍,说着一些平日从未说过的话语,敞开心扉,传递欢喜与感动,像是遇到前世的知己;这是关于书的旅行故事,从低调优雅的城市之光书店,到江南园林般的清新的纸的时代书店,从尚书房、锐普书房、松社书店,到时尚大气的大河书局经纬店等,风儿带着书和风花粉去享受这一个个迷人的阅读空间。

书是生活,让我们偶尔跌落在时间之外。

在此地,时间之外的时间无限延展,它丰盈饱满,它深情款款。

北京的朋友姜范转来一条微信,郑州被评为国内最浪漫的城市,原因之一是文艺类书籍购买量最大。

我调侃:应该有风儿一份功劳吧?她郑重回复:当然!

是的,一座城市,一个地区,读书的氛围日渐浓郁,这种改变,纵然缓慢,却也清晰可见。

改变的还有我自己。

曾经安于缓慢和寂静。必要的考试和工作之外,随意地阅读,闲逛,发呆,偶尔打捞散漫的思绪,编织一些文字。

当我为读书会策划、筹备等大大小小的事情忙碌时,竟然发现我的读书时间不是变少,而是更多了。

以前零落的时间碎片,都被捡拾起来。围绕一个话题,要认真去读新书,要翻阅大量相关的书籍,那些沉积在脑海中的旧书也被再次打开,对很多问题的思考由此豁然开朗。

意外地,坐在主持人的位置上,从最初颤抖着拿起话筒到如今出口成章,在语言表达日渐流畅的同时,纷乱的思路也似乎在理清。

为什么不多邀请一些文艺之外的大家,推荐一些更热门更普及的书籍呢?常常听到这样的建议。

我是如此清楚地知道,那同样需要机缘。

这样一路走来,风儿找到了要找的读者,不再盲目追求所谓浩大的声势和影响力。

我看到太多“风花粉”的改变,在乱花迷人眼的世相中,他们内心笃定,专注并有所坚持。

仍然只希望,有那么一场读书会,你来了,你听了,或者你只是看到“风儿”写下的文字,你受到了触动或启发,这样就够了。

就如“风吧”虽然只是存在于构想中,但它跟随“风儿”和“风花粉”的足迹,早已落地生根,无处不在。

记忆未完,欢喜待续。

本文刊登于2018年4月11日河南日报中原风版,是中原风读书会2015—2016年度专栏结集《风吹书香》一书代后记。